习近平青年观指导下的当代大学生培养路径研究

2018-12-31 03:53赵青青韩梦成
关键词:广大青年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赵青青,韩梦成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1]这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青年的肯定和期待,也指出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方向。习总书记特别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四个伟大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因此,习近平青年观亦可以概括为青年创造精神、青年奋斗精神、青年团结精神、青年梦想精神四个主要方面。青年是人的一生中思维最灵活的时期,最敢于打破现状、创新创造的阶段;青年是开创事业的黄金时期,更需要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和贯彻习近平青年观,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思想武器,可以从观念层面改进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贯彻青年创造精神,培养求真实干大学生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只有创新,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善于破旧立新、解放思想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2]改革开放后, 邓小平多次指出, 要敢于打破老框框, 勇于创新。十八大以来,围绕创新创造,习近平多次在出席重要场合时强调,期望广大青年解放思想、求真务实,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敢于突破陈规、敢于打破各种思想束缚、超越前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3]。青年要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创造才能开创学习、事业、工作的新局面。青年时期是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和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位,都应该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联系起来,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善于分辨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旦养成用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看问题,则会受益终生。高校作为创新的主要阵地,要积极创新教育方法和人才培养机制,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造就更多的优秀创新型人才。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思维。要善于在学习和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敢于在学习和实践中尝试各种新观点、新方法。要把“创新”二字植入脑海、融入血脉,大胆探索未知、敢于吃苦奉献、释放创新活力,勇攀科技高峰。

二、贯彻青年奋斗精神,培养励志奋斗大学生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4]。当前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安逸、物质条件充裕的时代,一些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存在怕吃苦、怕吃亏、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利”字当先的心态。习近平告诫广大青年大学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用意就在于指明,大学生要想建功立业、有所成就,必须艰苦奋斗、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历经各种磨难逐步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秘诀,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广大青年大学生只有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抵御各种诱惑和不正之风,才能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和联系,才能修炼出崇高的品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正所谓“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成功的喜悦并非唾手可得,而要靠锲而不舍、弛而不息的奋斗。青年大学生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勇于到国家需要的一线去奋斗,勇于自主创业,努力在新时期开辟一片新天地。

三、贯彻青年团结精神,培养爱国爱民大学生

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从亲身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团结则存,分裂则亡,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不可能发展强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

高校是青年精英汇聚之所,青年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他们相互交流、沟通和融合,更需要不断加强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树立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加深他们对自己作为中华儿女一分子的认识,明确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目标。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应经常组织“中华儿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主题活动,引领大学生增强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意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的中坚力量。用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激扬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梦,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爱祖国、爱人民,维护民族团结,捍卫祖国统一,真正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贯彻青年梦想精神,培养逐梦筑梦大学生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5]。

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6]青年马克思的志向、勇气和激情将激励当代大学生胸怀高远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这个形成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大学生应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的原则,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求得真学问,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梦想是一个人奋斗的动力,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青年大学生要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梦中实现人生价值。中国梦既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人民梦、个人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青年大学生要勤奋学习,练就逐梦本领;要扎实干事,善于筑梦圆梦。要勇于创新,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成就梦想。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中国梦,在时代大潮中义无反顾,建功立业,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青春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理想信念中华民族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