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马克思与恩格斯不仅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同时也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第一块基石。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世界广大被压迫人民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蓬勃发展,并产生深远影响。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原理原则,特别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历史性贡献,对于当前学懂弄通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巩固和夯实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贡献,是历史性和多方面的。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马克思对战争及军事的一系列规律性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建立了无产阶级战争学说的基本构架。不仅如此,马克思本人还对军事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做出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理,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体系的形成做出了杰出贡献。这一理论为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南,为发展和传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提供了源头活水,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大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理论基石。
(一)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和探索军事科学,从而使人们能够比较科学地认识战争及其有关的一切。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马克思运用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识军事领域各种客观规律的成果。作为无产阶级学说的一部分,它体现了这一阶级在探索军事科学奥秘方面的革新精神,在军事科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研究和探索军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先进性的一个典型特征。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是对人类先进军事文化的直接继承,是在不断批判地吸收世界上优秀的军事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产生以前,许多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军事家、军事历史学家在军事科学和相关科学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他们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不是陷入唯心主义的泥潭,就是掉进形而上学的“天井”。只有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总结军事实践的经验,批判地吸取前人的军事文化成果,创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体系,从而使人们对军事科学的研究真正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较接近实际地去认识战争及与之有关的一切。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又是一切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基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一部分,因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重要哲学基础。从军事科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解释和论证各种与战争、军队和军事学术有关的问题,把人们对复杂的军事现象的认识置于真正的科学基础之上,这本身就是一个创举。而这个创举正是由马克思来完成的。马克思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军事问题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整个历史告诉人们,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建立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造性地运用到军事科学领域的结果,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原理和无产阶级军事理论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主要创始人,为建立符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体系倾注了大量心血,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回答了关于战争及军事的一系列带有规律性的问题,创立了独特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产生之前,还没有一种像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这样以认识和指导整个军事实践为目的的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关于战争、军事等问题的科学论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对战争和军事问题认识的根本变革,从而使人们能够比较科学地认识战争及其有关的一切。马克思在不断探索军事领域各种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对战争、军队、国防和战争指导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第一次创立了独特的无产阶级军事科学体系。它的出现,使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第一次拥有了反映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军事理论,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铺垫了基石。
马克思探索并指明了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出现的经济利益的冲突。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战争起源于原始社会经济利益的冲突。在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由于各氏族集团的生产力低下,人口也不多,氏族内部实行公有制,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彼此紧密协作,居住区提供的生活资料足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氏族集团之间不存在发生战争的条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居住区提供的生活资料逐渐难以满足氏族集团成员消费的需要,这就导致向外扩张,于是便出现了战争。他还认为,战争并不是永恒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产生它的条件不复存在时,将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马克思鲜明地表明战争服务于政治,政治支配战争;战争的性质一般说来取决于它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他认为,要确定某一战争的性质,首先必须从历史作用上看这一战争是促进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进步。根据战争的历史作用,他把战争区分为两大类,即进步的、革命的、解放的、防御性的战争和反动的、掠夺性的、侵略性的、进攻性的战争(这里的“防御性”和“进攻性”都是从政治意义上说的)。对进步战争要支持,要歌颂;对反动战争要反对,要谴责。战争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同一次战争,在不同阶段会因政治目的变化而改变其性质。马克思对战争的阶级性质和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强调战争性质对战争前途的决定作用,揭示了战争在不同阶段对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性质,提出工人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在不同情况下对战争应持的态度,并阐述了区分战争的政治内容和军事行动性质的原则,以及根绝战争的可能途径。
马克思深刻阐明了实现社会变革根本的办法是暴力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96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6页。。他在《共产党宣言》 中明确提出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马克思认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剥削制度,就无产阶级一方的主观愿望来说,最好能避免采取流血手段,他甚至设想过少数国家可以不经武装搏斗而实现社会主义。但革命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有制结构的改变,腐朽没落的反动统治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并且常常首先使用暴力,血腥镇压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因此,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方法是暴力革命。马克思指出,战争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革命或社会变革。他认为,不同性质的战争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进步的战争将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反动的战争一般对社会进步起阻滞作用,但从其后果看,有时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可能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
马克思较深入地研究了无产阶级军队理论。他不仅指出军队是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而且从理论上阐明无产阶级军队在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中的极端重要性,论证了用人民武装取代资产阶级常备军的必要性。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等思想。他认为,资产阶级常备军是维持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强力手段,废除资产阶级常备军,代之以武装人民,明确提出武装工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他强调,无产阶级的武装组织是一种全新的革命军队,工人应该组织和武装起来,使整个无产阶级用步枪、马枪、大炮和弹药武装起来,组成由他们自己选出的指挥官和总参谋部来指挥独立的无产阶级近卫军,并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只受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他特别研究了军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战争和军队发展的历史最能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思想。他认为,军队是社会的一种特殊组织,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迫使它不得不率先在经济关系方面不断进行变革,从而成为整个社会关系变革的先行者。
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决定战争命运的是参战的广大人民群众。马克思在分析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各次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时,总是首先考虑人民群众在其中的作用。当然,马克思对统帅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并没有否定。相反,他认为,统帅虽然不能决定战争的命运,却能影响战争的进程。他对那些在战争中做出过贡献的军事家总是给予充分肯定。马克思还系统地总结了众多作战指导原则。他提出,不应把战争的政治内容同它的军事行动性质相混淆,防御性战争不排斥进攻作战行动;集中兵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在进攻作战中,要善于集中兵力,打敌要害,实行彻底的歼灭战,等等。
(三)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马克思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马克思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论文,提出和精辟地论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观点,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从而改变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马克思所创立的这一科学理论所揭示的战争和军事运动的一般规律和指导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源头活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见其真理的光辉。习近平深刻指出:“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7年8月2日,第2版。用这一思想来考察马克思军事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不难看出,马克思军事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马克思军事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也同任何其他科学理论一样,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都是在人类长期的战争实践、国防和军队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前人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并在前人已有的军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条件发展起来的。在这以后的200年间,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并没有停止发展的步伐,列宁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在实践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和同时代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发展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可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永恒价值,是由其作为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所具备的指导战争与军事实践的历史功能所决定的。虽然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新的时代,但是马克思观察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远远没有过时。在人类文明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一理论仍然保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引领人们对当代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科学认识,指导着当代战争和军事实践,并以其科学思想指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在不断探索军事领域各种客观规律的过程中,对战争、军队、暴力革命和战争指导等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包括战争观、军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和作战指导理论等。这一理论不仅表现出高度的科学性,还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它的出现,为工人阶级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完整的军事纲领和一整套战略战术原则,使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第一次拥有了反映劳动人民切身利益的军事理论和反对外来侵略、发起人民武装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强大理论武器,从而揭开了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发展的崭新一页。
(一)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在人类军事史、战争史和军事思想史上,有过许多军事学说、军事学派,但没有哪一门派军事学说能够像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这样牵动着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心魄,这不仅在于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科学地阐明了军事科学基本理论、总结了战争和军事的一般规律,还在于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19世纪中叶,欧洲爆发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遇到的第一个军事实践问题。他们密切关注欧洲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战况的演变,针对当时无产阶级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这场革命中的许多问题从军事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初步阐述了武装起义和革命战争的理论,并在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等无产阶级的作战方法方面得出许多重要结论。这些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军事理论的形成,使无产阶级具备了科学的战争观,掌握了认识军事科学领域、建设未来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人类军事思想史上产生划时代意义。
暴力革命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核心和灵魂,马克思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思想,强调了暴力在推翻反动统治、实现社会变革中的重大作用。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96页。。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工人阶级必须在战场上赢得解放的权利,即无产阶级将用暴力的手段推翻资产阶级社会的所有制关系。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暴力革命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学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来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
(二)指导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具有无可争辩的实践性的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是列宁在认识和把握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基本原理的过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铁的事实。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他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基本原理与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分析了俄国的军事封建帝国的特殊国情,在帝国主义统治比较薄弱的环节上首先进行武装革命,走出了一条以城市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中第一次在全人类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恩格斯在研究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时曾提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6页。。1849~1849年欧洲革命的失败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失败,都被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发生”的论据。这一思想曾左右了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第二国际的领导人。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在认识上发生了转变,第一次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的思想。他曾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注]《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54页。列宁明确宣布:“由此可以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注]《列宁选集》第2卷,第722页。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历来反对教条主义,而要求在革命时期要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要不断地创新。十月革命的发展正是和帝国主义时代俄国的具体特点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它不可避免地要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列宁科学地分析了俄国当时的实际,并把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同当时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加以比较,指出在帝国主义时代,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首先在各先进国家中开始。而俄国的情况则不同,它是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集合点,从而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对比上,俄国资产阶级特别软弱和落后,无产阶级政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特别成熟,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形成的革命形势,因此,“像俄国这样的国家,开始社会主义革命,自然要比先进国家容易得多”[注]《列宁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7页。。正因为如此,俄国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实践中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
(三)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取得胜利,为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中国人民是在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2年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光荣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初步解决了“怎样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的革命军队”的问题,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革命战争、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正确道路,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和探索中前进,在经验与教训中认识到,要取得中国革命和战争的胜利,要把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习近平曾指出:“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攻坚克难、战无不胜、发展壮大,关键是人民军队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注]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解放军报》,2017年8月2日,第2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指导理论。我军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国内外一个又一个强敌,创造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究其根本,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中国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相结合,就在于我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给军事实践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形成了正确的理论并以其作指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实际的科学军事指导理论,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这些重大军事理论成果深刻回答了不同历史条件下军事实践提出的时代课题,为中国革命和战争、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关于战争、军队、作战和国防等问题的科学理论,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对战争和军事问题认识的根本变革,从而成为一门反映战争与军事发展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在当代的价值,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的普遍真理性、客观科学性、历史延续性和开放超越性。虽然历史已经发展到了新的时代,但是马克思观察战争和军事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远未过时,必将继续引领我们拨开新的战争迷雾,科学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从而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正确方向。
(一)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基本原理、原则。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时代意义,是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实现的。而马克思军事理论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提供了可遵循的基本原理、原则。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军事领域是最具发展变化、最需创新精神的领域,也是最需要创新性军事理论作指导的领域。一支军队要想走在世界军事发展的前列,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立于不败,就绝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也绝不能停止军事理论的创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创新,即通过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进而赢得了武装斗争胜利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的胜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主要回答了在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要强军、强军之路是什么、怎样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等重大课题。习近平强调:“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和发展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当代中国军事实践发展新境界。”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将党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归纳成为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赋予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的时代内涵。当今时代,我们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争取军事斗争的主动权,需要继续坚持、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并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科学价值和时代意义不断得到新的体现。
马克思军事理论尽管是真理,但它也同其他真理一样,必然留下历史和时代的特征,特别是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指导的理论带有时代的某些特征。因此,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军事理论,要从总体上把握其精神实质,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发展中领会其真理价值,在同新时代的军事实践的结合中认识其生命力之所在。
(二)为新时代识别和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思潮提供了显微镜和望远镜。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过去战争前所未有的新形式、新特点。军事理论来源于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又反过来接受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的检验和指导。战争实践和军队建设实践是发展的,军事理论也要随之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来源于战争的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脱离实际的僵死的教条。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才能够为我们在新时代识别和批判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思潮提供显微镜和望远镜。我们应当始终把学好弄懂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和军人的政治责任,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作为认识和观察战争、分析军事问题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在科学“认识战争”的基础上达到“赢得战争”。真理往往隐藏在事物表象的后面,不是一眼就能够看出的,不是很快就能识别的,而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又总是有限的,因而对真理的认识和掌握总是有一个过程,要更快更好的认识真理,就要借助于认识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就是认识战争和问题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在当代,面对信息化战争的新形势和经济全球化、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时代,始终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军义不容辞的时代重任。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原理原则,才能更好牢记无产阶级军队的初心和使命,更好地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到实处。
(三)为新时代中国的强军之路新实践提供了道路指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样,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思想和理论也必将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指导的。当今时代,我们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争取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就需要继续坚持、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新境界,并在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进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科学价值和时代意义不断得到新的体现。
在新世纪,如何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如何巩固国防,如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实践,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动力和目的。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实践的学说。它产生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战争的实践,同时也必须在军事实践中不断发展。
新时代的军事实践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必须首先关注和回答的问题。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进一步中国化,不可能是一个从认识到认识、从理论到理论的抽象思辨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那种企图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现成“本本”和结论中去发现军事创新的主题是不可能的。军事理论工作者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军事著作的研究中和日常军事理论研究中找到可作一般军事理论研究的主题,但不可能找到军事理论创新的主题。
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主题来源的实践性,首先需要把军事理论创新主题与一般军事理论研究主题区别开来。军事理论创新是特殊的军事理论研究主题。它是一定时期军事实践家们和军事理论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核心军事理论问题,是受一定时期的无产阶级军事实践和战争实践直接决定和制约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理论创新主题的选择对于军事理论家们和军事理论研究者来说是不自由的。虽然说军事理论创新性的研究是对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理论研究者的一种普遍要求,但也允许军事理论家个人的一般军事理论研究工作不受现实军事实践和战争任务的严格限制,他们可以根据当时的军事和战争实践任务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长期的、既定的研究目标继续研究主题。所以,一般说来,军事理论家们关于一般军事理论研究主题的选择是自由的。
当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还需要除军事实践以外的其他条件。就我军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而言,通常说来它是在以下过程中实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防和军队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著作的理解,等等。虽然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必要的实现条件或实现途径,但是并不能说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和主题来源,只能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军事实践。其实,就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一般实现条件来说,其他军事学科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影响、研究方法的更新等,都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创新的可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