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
摘 要:小学体育是教育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小学体育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开始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提高了小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接下来就探究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学生兴趣;影响
体育锻炼是学生强化自身体质的有效方式,关系到学生的终身素质发展。随着国家对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视,如何遵循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式开展体育教学,就成为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在新课改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在分析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其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一、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形式各异的体育游戏,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并且在游戏中观察、思考,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二)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体育中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设计新颖的游戏活动,激發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新颖的游戏中放松自己,活跃自己的思维,从而促使小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产生各种奇思妙想,从而促进自身创新思维的发展。据研究证明,经常参与游戏活动的小学生,其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都明显高于不参与游戏的同龄学生。
(三)强化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年龄一般都是7到12岁之间,活泼好动、爱玩游戏是他们的天性使然,但由于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变快,加之课业比较繁重,使得他们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教师通过创新游戏活动,制订完善的游戏规则,能帮助小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习惯。而且,体育游戏一般都是团队游戏,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的,比如接力、拔河、篮球、足球等游戏比赛项目,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游戏活动,能提高小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从而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
(一)兴趣的指向性
所谓的兴趣指向性,就是指某个人在其兴趣的范围内,以某兴趣为主并围绕该兴趣点展开的兴趣群,而兴趣群中心的兴趣点就是其兴趣的指向性。在实际的生活中,每个学生因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他们的性格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他们的兴趣指向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指向性。通过创新游戏的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思考自身兴趣的指向性,并引导学生根据分析、思考游戏的体验,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这样既能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总结能力,还能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指向性。
(二)兴趣的广泛性
随着教育深度和广度的下延,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学习的范围和深度都急剧扩大,学生每天都要学习各种文理学科知识,使得他们每日都感到很疲惫。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对于其他方面的认知比较匮乏,兴趣得不到开发。体育教师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设计灵活多样且新颖有趣的游戏,比如舞蹈游戏、武术游戏、益智游戏、音乐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游戏,能使学生在玩乐和探索中增强兴趣,提升自身兴趣的广泛性。
(三)兴趣的持久性
小学阶段的孩子,最显著的一个不足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持久性,很多小学生兴趣很广泛,但就是无法将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只有三分钟热度,新鲜感一过劲就会放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索的欲望。而小学体育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特别是一些体育游戏,需要学生具有坚持不懈的意志与坚韧不拔的品质,通过顽强拼搏才能完成。因此,在小学体育中开展游戏教学,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形成永不言弃的精神和思维品质,从而增强小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四)兴趣的效用性
在小学体育课程中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培养小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兴趣的效用性,也就是他们因为兴趣而进行锻炼效果的大小。随着学生对体育课程兴趣的提升,不仅能使他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集体荣辱观,此外,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品质。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学生兴趣的效用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并能从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集体荣辱观,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坚持不懈和永不放弃的品质,这些都能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林晋生.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8(5):61-62.
[2]王凯.探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影响分析[J].学周刊,2018(15):166-167.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