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对教学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课程导入和过渡语言的使用。如果教师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教学语言,那么教学效果将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对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教学语言的有效运用及其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课堂语文;教学效果;影响
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需重视并提高对自身课堂语言的组织及驾驭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合理使用课堂语言的意义
“教学有法,而无常法”,主要是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根据教学情况进行调整,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教学内容。由于教师需要依靠语言进行知识内容的传授,更要依靠语言讲授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所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使用教学语言,让课堂中使用的语言更为精炼,更有条理,更加通俗,并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度。
二、课堂语言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探究
1.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节好课,在课的一开始便能够给人带来足够的吸引力。良好的课程导入能够非常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学工作中,课程开始后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击到学生的心灵之上,要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身上。课程导入的方式非常多,但无论选用的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只要教学语言的设计能够做到实用、有效,便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迅速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使用经典故事作为教学导入,提高导入语言的有效性。再例如,在公交车上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相邻而站,女孩子站在男孩子的前面,这时司机为了躲避道路上突然出现的情况而进行了急刹车,男孩子没有站稳,撞到了女孩的身上。女孩子回头对男孩子说了一句“瞧你那德性。”男孩回答道:“这不是德性,而是惯性。”通过这些有趣味性的故事,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从而使得教学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1]。
2.巧妙顺畅的過渡语,提升教学的连贯性
俗语有云:“搭桥过河,登梯爬高。”这里提及的“桥”和“梯”主要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使用到的工具。实际教学中凡是名师的课,课堂的整体连贯性都很高,且学生在整个听课过程中会有行云流水之感,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置精心的过渡语。这就犹如一篇好文章,选择精妙的过渡语,能让整篇文章内容联系在一起,读者阅读中能一气呵成,而好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完全程。过渡语在教学中虽然仅起到辅助作用,却能串联教学的每个过程,可谓通则通,通则美,而启发性的过渡语需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授“速度”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为能让学生对速度有简单的了解,可以使用单位时间内的行驶路程为理论依据进行讲授,就要使用物体运动的快慢对其进行理解与探究,以深化课堂教学的效果,然后使用分层过渡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细致地描写,并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讨论,进而将教学内容进行纵深。例如,第一,甲、乙两个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的过程中,甲同学在用时16秒的情况下跑完全程,乙同学在用时14秒的前提下跑完全程,让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跑得更快,并鼓励学生说出判断依据;第二,甲同学跑100米用时14秒,乙同学跑10000米用时28分钟,教师让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跑得更快。在此问题中能将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距离进行排除,学生在此过程中没有抢着回答问题,而是认真思考问题,并激烈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思考他们运动的时间与距离不同,该如何比较他们的速度。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启发下,进行相关的计算,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跑100米的同学每秒运动距离是7.14米,跑10000米的同学每秒运动距离是6米,这样就能将整堂课过渡到问题的本质上来,使得课堂教学更显流畅[2]。
教学的过程是由不同教学环节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就如同零散的珍珠一样,需要教师合理使用连接语进行串联。若没有连接语这根“丝线”,所有的教学环节将十分零散,再好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也不能组成一堂生动的课。所以教学过程中过渡语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所以授课过程中教学用语的艺术性绝不容忽视。好的教师需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提高自身对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及驾驭能力,用精练、通俗的语言给学生传授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裕仲.刍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5(7):11-12.
[2]詹玲艳.设计课堂语言 促进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6(11):19-20.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