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艳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必修科目之一,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新时期为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注重应用生活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使他们牢固掌握知识。结合初中生学习情况,介绍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打牢基础。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其实,这里的语文综合素质就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质。而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把社会生活这个语文观融入语文教学中,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续。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我认为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良好氛围,增强生活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主旨与含义。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有趣、形象的生活情境,发动学生参与其中,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学生将全身心融入学习活动中,增强了感知能力,并在心灵上与文章作者形成了共鸣。例如,在教学《钱塘湖春行》时,为让学生轻松理解这首古诗的意境,感受春天时钱塘湖的生机勃勃与诗意盎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官,对钱塘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比如,上朱自清的《春》这一课前,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双休陪同孩子去踏青,让他们一路观赏美景,细心发现春的踪迹,和父母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最后,再记录在笔记本上。到上课时,读着作者的美文,眼前会不由地浮现自己曾经见到的美丽景象,就能与作者感同身受。这种生活化教学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挖掘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各种生活元素,不仅要转变思维模式,还要加大对生活素材的挖掘力度,在课堂上使用实际案例。这样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会认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例如,在课文《纸船——寄母亲》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关怀,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教师还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为学生讲一讲生活中感恩的实例,这样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学习劲头十足,并通过学习懂得了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母亲深切的爱的。课后,还要给学生留個实践作业:我用我的行动爱我的妈妈。给学生创设平台,用心去爱母亲,并回报母亲。这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母爱,也能让学生懂得感恩,更能润泽母子关系,这样一举三得的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深思想感悟
信息技术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于一体,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引导学习入情入境,逐步加深思想上的感悟,并充分领略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体现教学的生活化,将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邓稼先》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邓稼先工作的艰难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以后,深刻理解了邓稼先这一人物形象的民族性,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并培养了爱国精神。
四、组织角色扮演,提升教学效果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出发,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和表情,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分角色阅读课文,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能够清楚认识到各人物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分别扮演皇帝、骗子、大臣和孩子等角色,将课文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很强,在角色扮演中对文章又有了深刻体会,学习效率也非常高。
总之,语文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教师需要注重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思想上的陶冶,增加知识积累。对此,教师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确保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邓建萍.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8-39.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