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课堂的地位

2018-12-29 09:09李秋
黑河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歌民族

李秋

[摘要]近几年,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大力普及民族艺术,选择学生喜欢的音乐,引导学生对民族艺术产生兴趣,巩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让民族音乐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从而普及民族音乐教育,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的理解,加大民族音乐在课堂中的比重。对民族音乐演唱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扬和继承我国民族音乐的含蓄美和意境美。民族音乐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积累和口口相传的,要想使民族音乐得到继承和发展,应融入时代特色。

[关键词]差异;地域;即兴

民族音乐是指各个民族的音乐。准确地说,就是指某个民族的,并具有该民族特征的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属于人类艺术史上最富有生活内涵和最具有民族特性的音乐文化艺术,是最美、最具有灵魂的艺术表达方式。

一、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生活在我国这片土地上的各个民族通过悠久历史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體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分以下几种:民间说唱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间乐器、民间歌曲和民间戏曲音乐。

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特点,表达人们的真实情感,反映人们的真实生活,民族音乐的形式大多都以单旋律为主。民族音乐不仅是我国优秀文化中的灵魂,也是我国民族繁荣的前提,更是国家和谐发展的保障,还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民族音乐表达和体现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情感,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民族音乐表达的是人们生活是否幸福的信息。人们只有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才会发现美,才会去创造美,这样才能在“美”中不断稳步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民族音乐对学生的教育起着积极且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的流传,整个中国都刮起一股强劲的西北风,《黄土高坡》《高天上流云》《信天游》等一大批以西北民歌为素材的流行歌曲到处传唱、家喻户晓,也对人们的道德教育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民族音乐对中学生的道德教育并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寓教于乐的,在潜移默化中使人受到影响。腾格尔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基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使自己在中国流行乐坛拥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北方歌王”,这说明中国民族音乐正在逐渐完成新的革命,而流行音乐也正在积极进行拓展。初中教材中安排了神州音韵,以七年级教材上册为例,教材安排了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东北民歌《月牙五更》、赫哲族民间曲调的《乌苏里船歌》、山东民歌《包楞调》、山西民歌《走绛州》、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等,以上这些作品的选材力求突出自秦晋、齐鲁燕赵、关东支脉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及东北三省的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特色和地方民族风情,加深学生了解民歌的形成及我国民歌旋律音调的结构特点。

我国民族音乐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地区跨度较大,所以民族音乐具有很浓厚的地域性特点。第二,差异性。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风俗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因而形成的音乐也各不相同。第三,即兴性。民族音乐是由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人民通过音乐表达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因而没有固定的演唱方式。

二、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

第一,有些时候,中国民族音乐已经被慢慢淡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贸易、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都需要与国际接轨。一些国外的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很大冲击,这使民族音乐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中国民族的音乐特点逐渐被弱化。我们初中音乐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民歌的不同地方特色,认识民族音乐创作的手法,继承民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学生应肩负起继承、发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重任。

第二,部分音乐教师对中国民族音乐和民族音乐领域知名的音乐家并不是十分了解,甚至不认识我国传统的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学生对民族音乐难以产生兴趣,普及民族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目前,我国民族音乐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从专业到非专业,都是按照西方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进行的,毕竟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我国悠久深厚的民族音乐如果不在校园里得到足够的重视,那么中国的民族音乐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三,随着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中国音乐体系在原来本土民族音乐体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次本土民族音乐体系、西洋音乐体系和流行音乐体系。当下流行音乐体系得到大家的普遍关注,而传统的民族音乐生态环境恶化,被丢弃在音乐领域的边缘地带。由以上现象可以知道,多元文化下的音乐环境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中国民族音乐在初中阶段的发展与传承策略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音乐教师应选择深受学生喜爱的音乐表达方式,加大民族音乐知识在中学音乐课程中的比重,从而引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使民族音乐深入人心,对民族音乐的演唱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发扬继承民族音乐的含蓄美和意境美。

学校是教授知识和传播希望的地方,要想使我国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去,一定要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第一,大胆放弃照抄照搬的西方民族音乐的教育模式,建立并完善自主的、符合我国实际要求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第二,加强民族音乐方面师资力量的培养。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水平,编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理论教材。立足于民族音乐文化,编写符合实际需要的音乐教材,一定要重视音乐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结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多,各行各业的人对音乐的需求各不相同,因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音乐形态。民族音乐应吸取其他形式音乐的优点,做出改进,更好地与时俱进。

民族音乐也需要改革创新,民族音乐不仅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象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创作方面,刘文金的《长城随想》《秋韵》,陈耀显的《陕北抒怀》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演奏方面,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结合西方演奏技巧,民族乐器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除此之外,西方音乐的一些新观念和新元素也加以引进,对中国民族音乐起到补充完善的作用。在保留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韵味的基础上,加入西方音乐乐队的演奏元素,这样不但打破了中国传统乐队过于简单的模式,而且能向合理、科学、先进的方向发展。创作是发展的源泉,仅有继承没有创新不能使民族音乐得到长期发展,创新对于民族音乐来说十分关键。

四、积极创造民族音乐品牌

如今流行乐、摇滚乐等成为音乐主流,民族音乐只有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关注和了解,这成为音乐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不仅要传承优秀的民族音乐,而且更要引导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民族音乐。近年来的一些少数民族歌曲在保留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加上新的感受和理解,有了新的形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随着社会的发展,品牌效应的作用越来越大,音乐作品也不例外。一方面,要加大优秀民族音乐的宣传力度,打造属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品牌;另一方面,要依靠报刊、电视、网络等对民族音乐进行全方位报道,全面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从而使民族音乐走向大众,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中国人的心。

五、积极培养民族音乐专业人才

好的音樂作品、好的音乐理念、好的音乐知识、好的音乐审美观念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去发现和总结,然后再传承下去,因此,培养大批优秀民族音乐专业人才是保障和推动民族音乐健康发展和传承的必要环节。国家在培养专业民族音乐人才方面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总结经验,提炼精华,得出符合实际要求的民族音乐教育培养方法体系。

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提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应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推动民族音乐健康快速发展,增加民族音乐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参考文献:

[1]江明.中国民族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耀华.世界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黄闻绘.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之走向——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族音乐发展[J].北方音乐,2011,(09).

[4]孙耀祖.浅谈我国民族音乐现状及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5]李娟.中国传统音乐欣赏[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6]权美兰,徐慧颖.论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01).

[7]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歌民族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