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

2018-12-29 09:30姚英姿
艺术评鉴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培养方法

姚英姿

摘要:舞蹈对于提升个人形象气质,锻炼肢体的协调性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舞者艺术表现能力就会将自身的舞台效果以及运动水平充分体现出来。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舞蹈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技巧应用重视程度较高,就会限制其艺术能力培养,因此本文将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的表现能力入手,探索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表现能力的几个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在体能提升的同时,也能将自己的艺术修养加强。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 舞蹈表现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136-02

艺术表现力常常是指人的一种内在的精气神以及动作之间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两个方面,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的舞者能让观众在欣赏曲目的同时,更好的领悟其内在含义。因此高校的舞蹈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入手,将学生的表达能力、协调能力体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在接受舞蹈训练之后,能够将自己的体育运动能力全面提升。

一、影响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表现能力的常见因素

(一)学生的人文素养基础

舞蹈的种类较多并且在我国的不同区域中都有着各自的特色。由于舞蹈发展与文化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各个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进行融合,从而体现出我国丰富的多民族文化大国的属性,所以学生在进行舞蹈项目学习阶段,只有具备一种文化内涵、人文素养才能将自己的表现能力进行突破。在对不同的舞种进行学习阶段把握历史以及科技的发展动向,经过追溯以及探究活动就能在进行舞蹈曲目演艺阶段,以舞蹈动作为基本的载体,彰显个人的文化基础以及舞蹈曲目的内涵魅力。

(二)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

舞蹈是一种艺术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所以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肢体协调能力,是保证完美演绎曲目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在控制力度以及肌肉收缩程度方面,对舞者的肢体表达要求较高,所以目前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培养教育阶段,重视对学生的表现力的提升就需要学生的身体素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一些高校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柔韧性与身体素质好都比较好的现象,学生有着伸展向就能将舞蹈动作更加流畅、自然的演绎出来,其中能够体现学生的表现能力也比较强。对于一些民族舞、国标舞等舞蹈种类来讲,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将自己的动作更好的展示出来,带给观众美的感受的同时,也能体现自己的舞蹈表演自信心。

(三)学生的艺术素养实际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课程教学阶段,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表现力,其内在的艺术修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能够将音乐内容进行感知理解,继而将合适的舞蹈动作演绎出来,也是将学生舞蹈基础功底呈现出来的一种检验标准。因此开展舞蹈教学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将曲目的重要作用呈现,在柔美、舒缓的音乐中演绎配合柔和、典雅的舞蹈动作,并将自己的力道控制。在一些节奏感强、旋律亢奋的舞蹈曲目中,则应该注意舞蹈动的力度以及节奏,通过强有力、有层次的舞蹈动作更好的配合曲目演绎。舞蹈的艺术素养基础能力,能够将舞蹈造型中的体态美、表现美、节奏等集中呈现出来,对于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都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是教师开展舞蹈教学阶段所不能够忽视的训练内容。

(四)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校的舞蹈教师对于学生的舞蹈能力提升起到的点拨以及促进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课堂的节奏以及氛围建立的因都是依靠教师建立的。学生对艺术内涵、舞蹈表现力的把控受到教师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大的,所以教师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从而起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在进行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相对来讲比较匮乏,所以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不少高校在缺乏专业的舞蹈任课教师阶段,会将一些其他体育专业的教师提拔到舞蹈教学之中,这样就会对高校学生的表现能力提升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培养的举措

(一)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

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需要将学生的文化素质提升,在于艺术相关的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当中,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舞蹈曲目更好的体现出来。尤其是在课程学习是由不同的风格以及内容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对整个舞蹈的节奏、内涵进行精准的把控,就能更好的进行曲目演绎。另外舞蹈作为一门课程或专业,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通过对美学、舞蹈史等课程内容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在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将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提升起来。

(二)强调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

舞蹈教师在对影响学生表现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阶段,发现学生的身体数字对舞蹈练习的影响作用较大,所以教师应该从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入手,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力量控制、肢体柔韧性、耐力训练等方面进行集中控制。

教师在锻炼学生的舞蹈力量控制阶段,需要将其力量素质的肌肉收缩能力进行训练。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性的能力,才能将动感激情的曲目进行完美的诠释,具体锻炼内容就是将学生的素质训练,身体部位等进行控制。比方说锻炼学生的手臂力量可以用杠铃、俯卧撑等进行训练,肩部力量锻炼选杠铃并搭配训练动作,而針对腿部的力量练习就可以通过马步、弓步等形式进行锻炼。对学生进行柔韧训练阶段,为了将学生的动作表现更为流畅、自然,从而将舞蹈的魅力体现出来。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舞蹈练习的拉伸动作,将动力拉伸以及静力拉伸进行协调,不仅仅能够将学生的课前安全措施做到位,在课后进行拉伸动作也是保证肢体匀称美观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在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之上,加强表现力培养中的耐力锻炼,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舞蹈练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持续长久的训练模式,从而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舞蹈锻炼,将自身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三)加强艺术素养培养目标

舞蹈教师将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提升,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的曲目阶段,能够具备更好的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进而在舞蹈表现阶段将乐曲的真实情境,通过舞蹈造型再现到观众的眼前。教师对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不仅仅要将学生对音乐曲目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还可以鼓励学生去了解作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这种综合的知识学习以及探究模式,对于促进学生进步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另外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阶段,可以将学生进行不同组别的划分,每个组都有一个不同形式的音乐曲目,通过对曲目欣赏以及交流,获得对曲目的真实感受。再通过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学生感情,同时也容易使得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认知。在过程结束之后通过教师的系统性的点拨与指导,将学生理解或认识出现偏差的部分进行纠正,学生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的培养,就会获得音乐感知以及理解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不同曲目的适应性、能动性。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的舞蹈训练,比方说通过民族舞的形式,夯实学生的动作柔美、自身的柔韧性,学生就能在多次的肌肉收缩控制中,将自己对舞蹈曲目的表现力呈现出来。

(四)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教师个人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充实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能力。只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继而才能实现对课程内容的拓展以及对学生的有效教学。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性动作指引,实现舞蹈学习目标,继而将舞蹈表现力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其次教师在将教学计划以及教学目标下发的阶段,应该考虑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将舞蹈教学实践进行拓展,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提升空间。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逐步追求,舞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音乐舞蹈学院,而没有专门艺术学院的高校,舞蹈往往作为一门公选课存在,较好地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艺术表现能力是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教学目标能否达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效果,我们必须研究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师资、学生素质等方面着手,将这些方面进行综合,才能保证学生的舞蹈能力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阳.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1,(05):123-124.

[2]韓霜.浅谈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4,(13):230.

[3]孟超.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对策分析[J].艺术品鉴,2015,(11).

猜你喜欢
高校舞蹈教学培养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
关于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提升的相关探讨
论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做心灵的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