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推动班级科技特色建设

2018-12-29 00:00:00朱雯婷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1期

我们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自1993年创校以来便以科技为特色,而这一特色更是成为校园的一种精神文化。走进校门,一位位科学家的画像及生平简介映入眼帘,一路走一路看,墙上悬挂着不同年级学生所创作的科幻画。一到节日,学生们创作的科技小制作成了校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正因这浓浓的校园科技文化,使得众多学子慕名而来。

但是,如何将科技教育辐射到每位学生身上,如何让他们能自主地去探究科学的奥秘,去发现科技的存在意义,真正地感受到科技所带来的快乐和自豪呢?我想把它融入班集体特色建设中去,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增长科学知识。围绕学校开展的各项科技特色活动,我和学生们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无尽的知识海洋中摸索、徜徉,从而让学生懂得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拥有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一、科学家们引进门,自主探究感自豪

一年级时,孩子们对什么是科技感到懵懵懂懂,在他们眼中,科技无外乎就是宇宙飞船啊,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啊……我觉得如果和低年级的孩子讲理论知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只会让他们失去对科技的兴趣。正好学校要每个中队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我不禁感到这便是开启他们自主探究大门的钥匙,我以“大家共携手,给中队命名”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

师:小朋友们,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名字叫什么?

生: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师:有谁知道“科技”其实就是指——

生:科学技术。

师:你们都知道哪些科学家呢?

生: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

师:看来大家对外国的科学家非常熟悉,那么中国的科学家你们认识谁呢?

生:钱学森、张衡……

师:现在我们要把一位科学家的名字来作为我们中队的名字,你们希望是谁呢?能不能说说理由?

生:“钱学森”比较好,他是中国人,而且我看到我们学校楼下的科学家展示墙上他在正中间,应该很有名气。(其他小朋友纷纷点头)

师:好,既然大家都认可,我们中队就以“钱学森”来命名。那你们对他作出的贡献了解吗?(学生摇头)那好,今天老师就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回去以后查一查有关钱学森的资料,看看你对他有哪些了解。

孩子们对于这项作业异常热情,第二天上阅读课的时候纷纷拿出了带来的资料。有的是打印出了网上简介,有的是父母手抄的人物资料,还有的带来了有关科技的《少儿百科全书》。我让他们先4人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查找的资料,互相补充,看看能不能对钱学森有更全面的了解。

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是他们自主探究的第一步。不久,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迫不及待地和我分享他们的所得:钱学森被西方国家誉为中国的“导弹之父”,是新中国力学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国家前后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孩子们在交流自己所知的同时,眼中绽放着对科学家的钦佩,对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光芒,而自主探究的乐趣营造了我们班集体浓浓的科技文化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家长帮助孩子去寻找有关钱学森的小故事,其中有一篇故事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这是不是可以从他童年时代玩飞镖的悟性上看出点端倪呢?从这个意义上说,钱学森从小便显露出了良好的禀赋与非凡的天资。

我问孩子们,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回答是质朴而简单的,他们都觉得钱学森非常聪明,有丰富的知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他确实很聪明,但我还要夸夸他的那些同学,当他们发现他们的飞镖比不过钱学森的时候,他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孩子们马上回答:“他们去研究他的飞镖了!”我立即总结:“是的,要想像钱学森一样取得成就,离不开拥有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呢?”全班异口同声地高喊:“想!”从这天开始,我们班的班级精神成为“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而孩子们也默默地为此努力着。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正巧组织师生观看电影《钱学森》,早就通过查阅资料事先有所了解的孩子们兴奋异常,整个观看的过程中,不用我过多解释,他们自己便成为每个经典画面的小小讲解员。当孩子们看到“东风一号”成功发射的时候,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当奏响国歌的那一瞬间,刚刚戴上红领巾的他们竟全体起立,对着国旗敬礼。我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在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更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而我们的班级也越发有了凝聚力。

二、阅读科技类书籍,自主探究造氛围

整个特色班级的创建工作,我始终以开展有益的读科技类书籍活动为中心,吸引孩子们坚持读书,培养良好的读科技书的习惯,与好书结成朋友,将创建工作积极地开展下去。

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书香致远”的读书活动,我便组织同学们以小组形式进行读书漂流活动,而他们所选择的阅读书目中必须包含科技类书籍,这不仅是为了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是为了让他们养成阅读科技类书籍的习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在阅读过程中,我建议他们做做读书笔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也可以写下自己获得的科学小知识,编撰自己的《小小百科全书》。孩子们热情高涨,乐此不疲。

我还利用假期向孩子们提供一些比较好的适合他们阅读的科技类书籍,开学后抽时间进行讨论交流,拓宽孩子的视野,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有的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会向其他同学介绍他所喜欢的科技书,起到了小小读书迷的模范作用。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我们班的图书角也由他们自发地提供一些自己喜爱的科技书而渐渐建立起来,成为真正的科学学习小天地。班级的读书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热情地为孩子选书买书,还一起参与活动,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共同读书,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得孩子更有信心和兴趣把书读好读完。

三、学写研究小报告,自主探究激兴趣

到了二年级,我希望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不要只停留在查找资料上,而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正好有一课为《丁丁的研究报告》,文中简单地介绍了撰写研究报告的格式、内容,我和同学们在上完了这课之后不禁对创作研究报告产生了兴趣。研究的范围很广,但低年段的孩子们明显与文中的小丁丁一样对动物更感兴趣,于是,我们决定每个人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就动物的特征、习性等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但又不免担心起来,有孩子马上提出:“朱老师,明天就要交吗?我可能来不及做。”还有的孩子立即点头呼应,说道:“朱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多一点时间呀?”听到孩子们稚气的话语,我不禁感到,能有这样的要求说明他们是真的想要认真去完成这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深感欣慰。我脸带微笑地说道:“当然可以,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要做些什么呢?”“要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做好摘录,最好能做到图文并茂……”孩子们踊跃发言。我点点头:“我们也要像小丁丁那样有条理地为做好研究报告做准备。所以,我们这学期剩下的时间就给大家先去搜集资料、图片,做好摘抄和整理,到了假期,按要求认真地完成这份研究报告,开学的时候交给老师好不好?”大家欢呼声一片。

到了开学,孩子们交来的研究报告虽然非常稚嫩,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是自主地去研究了他们所喜爱的动物,而并非是对网上资料的复制、粘贴。对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也让我大为吃惊,孩子们将我们班集体的科技精神通过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出来。

四、创作科技小作品,自主探究促创新

从三、四年级开始,让孩子们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创新,成为我的新目标。借助负责少科院科普写作俱乐部的机会,我在执教班级校本课程的时候,尝试着将学习内容互相融合,将校本课程变成有趣的学习活动,活动体现了“三性三化”,即自主性、趣味性、时效性,系列化、多样化、互动化。在上完一篇与科技有关的课文以后,我先让孩子们回家去阅读相关的科技小知识,再去查找资料,当一回小小研究员。

有了制作研究报告的基础,孩子们已经学会从自己还不明白的内容开始入手研究,然后我利用校本课的时间,就课文里的科技小知识组织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找到一个感兴趣的点进行创作。有时创作的是小诗,有时创作的是科普小文章,有时创作的为图文并茂的科技小报。虽然并不是每位同学都能很好地完成作品,但是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

万物生

阳光灿烂了花朵,

雨露滋润了泥土,

空气孕育了万物,

土壤肥沃了青草,

种子点缀了大地,

雄鹰搏击了长空。

我愿我是

一道阳光,

一滴雨露,

一丝空气,

一片土壤,

一粒种子,

一只雄鹰,

成为科技发展的一员。

为发电出力,

为产能出彩,

rAEZaQhMdgrug7JT489l0Q==为仿生学作出贡献。

四(3) 吴宗泽

除此之外,我还将学校举办的“环保创意作品”活动与孩子们的科普作品结合在了一起。有的孩子用废弃物品制作出了他在科普文章里创造的机器人,有的孩子将自己创作的小诗写在了自己制作的环保小船上扬帆远航,还有的孩子用自己的作品呈现了“节水循环”的金点子……

这样的学习活动就像一扇窗,透过它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无限潜能,也让我们的班级特色更为凸显。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班级文化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孩子们凭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他们一次次自发地去探究身边的新鲜事物,懂得了何为“善于发现”;孩子们凭借对科技的热切向往,他们一次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沉静下来,明白了何为“勤于思考”;孩子们凭借对科技的执着追求,他们一次次在学校举行的科技活动中大放异彩,体现了何为“勇于实践”。几年来,班级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他们在各类活动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这就是班级特色创建带来的良性循环。我希望多年以后,留在孩子们心目中的不是那枯燥乏味的课程,而是特别有感受、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经历每一次活动,挖掘、发挥好班级特色的优势,永远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引领着他们,让他们无论面对任何事都能具有这样的科学探究精神,不畏艰难,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