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一个相对于学校更微格的地方,是儿童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儿童生命之舟远航的起锚点,儿童生命中的第二个“家”。一个优雅的、健康的教室环境,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我守着教室,努力和孩子们一起构建教室文化,让孩子在教室中幸福地生活,让每个孩子绽放生命的精彩。
育人之屋
重视教育环境、气氛是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忽视环境、气氛的功能,注定难以成功。一走进我们的教室,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国旗两边悬挂着励志、惜时条幅。这些积极向上且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名言警句,时刻警醒、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班务栏里张贴着班级制定的各项制度,有班训、班徽、班级奋斗目标、班级公约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刻提醒、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室四周的空墙上创建特色专栏,有“梦想园”“最佳小天使”“文学长廊”“书画园地”“OK老师信箱”等。在这里,学生可以怀揣梦想,敢于挑战,大胆创新;在这里,学生可以欣赏美文,欣赏伙伴们成功的轨迹,存好心,说好话,不负好年华;在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幽雅的读书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培养学生优良气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
自由之桌
课桌是学生们最自由的小天地,但是传统的课桌摆放单一,桎梏了学生的思维。我们则树立“学生至上”的思想,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和谐地融入这种氛围之中。课桌的摆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我们根据不同课程、不同游戏的教学需要,和小朋友一起,或三五张或七八张地把课桌拼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大致有马蹄形、方阵形、长会议桌形、议会圆桌形、辩论台形,还有类似于我们的排排座形等。这样的课桌摆放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愉悦、新鲜之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为课堂教学平添一抹活泼、温馨的情调。教师在考虑摆放、排列之时,更要重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实施的协调一致,使之获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值。如我在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就试着将课桌椅排成井形图案,孩子们在模拟的环境中兴味盎然地学习,更好地理解了课文。让冰冷的课桌椅“开口”说话,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起到了教育人的功能。看着教师们徜徉于桌间,学生随时发问,我们感叹:滴水见阳光,课桌成镜子。
生命之角
儿童是自然之子,每一个润泽儿童生命的教室,就是儿童的家。我们的孩子是教室里的小居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孩子们与自然接触的天地,展示个性的舞台。在教室的生物角落,我们布置有米兰、绿萝等花草,有小鱼、小虾等小动物。课余时间,孩子们在小花、小草、小鱼、小虾的亲手种植与饲养中,发现生命的神奇和精彩,帮助他们打开大自然的奥秘之门,释放儿童的自然天性。教室里,图书角的书架上有触手可及、充沛、流通的书籍,学生随时都能找到适合他们年龄、适合他们阅读心情的书。教室里有形的书卷气成为沉积在儿童身上无形的书卷气,使每一个走出这间教室的儿童骨子里都沉淀着一种独特、高雅的气质,并伴随永远。有的学生较为粗心,常常丢三落四。我们设置“寻找小主人”失物招领箱,请小朋友将捡到的东西放于此,提醒小朋友哪些文具找不到家了,请小主人快带它们回家,培养学生爱物、惜物的良好习惯。
梦想之路
一间教室,一群生活于同一个教室中的人,应该是有着共同梦想,遵守能够实现那个共同梦想的卓越标准的同志者。他们彼此为对方的生命祝福,彼此为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共同书写一段生命的传奇。一个富有寓意的班名应该是教室文化的具体承载与体现,是班级成员的自我镜像。正如海子所说,“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名字叫什么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递灵魂碰撞而生的温度。如我们把班级冠名为“小蜜蜂班”,是老师希望班上的孩子个个像小蜜蜂一样聪明、活泼、团结、勤劳,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在活动中尽显风采。
摄影者:梁晓雷
一个设计独特的班级标识,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对于我们来说则象征着班级寓意,体现着师生的愿景。“绿芽班”的班徽由一本书和一棵幼苗组成,希望同学们像一棵小苗,而班级好似一本拥有丰富知识的书,让幼苗在书香中健康快乐地成长。一首昂扬的班诗或班歌代表着一个班级的精神所在,有了班诗、班歌,学生就有了一种精神,学生就可以拧成一股绳,处处为班级着想、事事为班级争光。班级口号与学校的校训类似,是用简洁明了、寓意深刻的语言,阐明班级的价值追求。如“我自信,我团结,我成长”“创最好的班级,做最棒的自己”等一句句励志的班级口号,充分展示了班级的成长理念。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好种子,我们一定要积极提供优良肥沃的土壤,让每一个生命在教室里绚烂绽放,这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