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头上。”从这句话中可以感悟到劳动教育对智育、德育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在当前经济不断发展和转型的时期,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从过去的多样化无形中变为单一化,即为孩子排除更多的“杂事”而一心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技能和生存的能力。
同时,各学校在面对中高考升学的压力下,学校越来越重智育轻德育、重成绩轻能力、重短暂辉煌轻未来发展。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多时间学习,除了每天常态化的卫生打扫和一段时间的大扫除外,基本没有其他方面的劳动体验,导致孩子的劳动意识、集体意识、为他人着想的意识薄弱,劳动能力较弱,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意识较差。为了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劳动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劳动技能和文明素养,班级在学校活动背景下展开了为期两天的校内实践体验活动。
2017年11月22~23日,我班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校内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初一新生,虽然入校才两个半月,但学生们已基本适应班级和学校环境,集体团队意识和主动做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牢记责任,勇于担当,每位同学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个人青春风采和班级团队精神。
一、预先筹划阶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干我们这一行,如果没有预见和计划是不行的。”为做好此次实践体验活动,作为班主任的我认真研读了“棠外学生校内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浏览了小组负责区域校园分布图,亲自查看活动地点,提前使用扫帚。这样,班主任熟悉了整个流程、要求和位置后,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相关活动。
为了更好地锻炼和发挥班级5位班长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培养班长的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首先,我召开了班长研讨会,与各位班长交流了此次活动的背景和意义,让班长们提前了解相关信息,并由班长担任每组组长。然后,为借此机会培养“新人”,我把主动权交给班长,让他们各自挑选自己的搭档作为副组长。副组长的要求很简单,不以成绩为评判标准,只要态度端正且积极、做事细心认真、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都可以作为“新人”重点培养。其次,针对各小组成员确认人数和如何分配一事,我和班长们复核了活动方案中各小组的岗位和打扫区域,结合方案,确定了各小组的分配人数。与班长们共同商讨如何安排小组成员时,我请班长们就如何合理、科学安排小组成员献言献策。班主任和班长们就性格内外向、认真程度、做事细心、团队精神等方面综合考虑,班长根据各小组成员近期表现,综合、均衡和智慧地搭配小组成员,确保“一带一”“一带多”的正面教育效果。经过反复论证,名单最终确定。最后,我们召开了组长和副组长会议,欢迎“新人”担此重任,并将岗位区域表和校园分布图发放给各小组,由组长和副组长自行安排小组成员负责区域,再与班主任交流为何这样安排。班主任只给予一定zxd2BaYFjPZbImaChGrYDaAWtofZcz7Jtacxscjhbig=建议,将主动权和分配权最大化地交给学生。
二、动员演练阶段
11月21日晚第一节班会课,我召开了初一上学期校内社会实践活动动员会。我以上一届学生参加校内实践活动为背景,谈了有关校内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意义,运用实践过程中的图片、视频以及学生感悟,分享了上一届学生的成长点滴。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同时,我组织同学们探究与交流了实践活动期间的注意事项,总结出以下问题:
1.注意时间,按时到位,不可迟到。组长负责点名,副组长负责发放绶带。
2.实践过程中,面带微笑,见到老师、家长及时问好。
3.站岗和打扫卫生期间,不能随意与他人说话、打闹。
4.若遇到熟悉的同学主动来找自己,请委婉说明自己在履职,其他时间再交流或者玩耍。
5.在拿劳动工具和去打扫的过程中,不高声喧哗,不打闹,不将扫帚到处挥舞,注意安全,做到文明有序、礼貌待人。
6.为维护小组荣誉和班级集体荣誉而努力,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体现个人风采和班级精神。
7.在校园任何地方,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放入垃圾桶。
8.首先要认真、细致、及时打扫干净自己负责的小区域,然后帮助本小组其他同学,待小组打扫干净后支援其他小组。(说明:有的小组负责的区域任务较重,主要是因为垃圾较多,以及进入冬季落叶较多。)
同时,学生们以第一组和第二组为例进行演练,接受同学们的考评。比如,问候话语、精神面貌、站姿等。由学生扮演老师或者家长,该小组进行真实彩排,其他同学给予建议。整个课堂笑声一片、掌声一片。以第三组为例,请两三个同学上台演示使用大扫帚,我现场指导,下课让同学们各自用用大扫帚。这样,让班级同学尽可能参与其中,寓教于乐,从中看出问题,学习榜样,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紧接着,班级开展了大议事活动,即讨论如何有创造性地开展此次活动,同学们献言献策,在提出想法—他人评价—论证改进—举手表决的过程中形成最终方案。我们经过课堂现场表决,通过了以下想法:
1.由于刚好是感恩节前两天,班级这两天购买了一些小朵的康乃馨,由负责前后门的一组和二组同学送给早晨早到的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2.制作小贺卡,盖上班级特色“公章”,写一句感恩老师的话语,同学们都可以加入其中。
3.一组和二组同学要文明站岗,引导骑车同学和老师下车,将车辆放在规定位置。
4.在中午和下午时段,三组、四组、五组的同学分别在食堂一楼、二楼、三楼站岗,并为老师们赠送一张抽纸。
5.三组、四组、五组的同学在食堂站岗过程中,主动帮忙收拾餐盘、擦桌子和放好板凳,用扫帚打扫洒落在地上的米饭等,体验食堂叔叔阿姨的工作,为叔叔阿姨减轻工作负担。
6.在班级家长微信群中邀请家长参与体验活动,欢迎22日和23日不上班的家长前来参加,不影响正常工作,不带任何强行要求,可以是整天的三个时段,也可以是任意一个时段。
(说明:以上康乃馨和抽纸从学校每学期给班级的班费中开支,班级学生统一表决支持。)
最后,各小组在小组组长、副组长组织下,开展分组“家庭会议”,带领小组成员再次讨论细节和问题,将工作更加细化到位。全班同学情绪高昂,十分期待此次实践体验活动。
三、实施体验阶段
由于计划合理、分工明确、准备充分,尽管22日早上天气比较寒冷,但没有阻挡同学们、老师们和家长义工的热情,大家6 55在信息楼准时集合。各小组组长与副组长分别负责点名和发放绶带,然后各小组成员迅速到达各自负责的区域,每个同学开始站岗履职。
一、二组同学分别负责前门和后门站岗,对进校的老师和家长问好,用温暖、整齐的语言迎接到校的每位老师和家长。三组、四组和五组的同学们分别到食堂一、二、三楼站岗,负责引导同学们放好餐盘、文明安全就餐以及垃圾分类,主动帮助食堂叔叔阿姨收餐盘、推车、扫地、放好就餐板凳。他们还主动地为老师们提供纸巾等,积极帮助就餐的老师放好餐盘,用微笑面对每位老师和同学,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20分钟站岗结束后,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快速回到信息楼楼底,按照要求拿好劳动工具,快速投入校园打扫之中。由于在动员会中指导到位、演练到位,大家使用大扫帚方法正确,小扫帚和簸箕配合合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打扫速度和打扫质量。整个打扫过程中,班级班主任、副班主任和多位科任教师及多位家长义工共同参加此次活动,高效率完成了打扫工作。早晨、中午和下午三个时段,同学们按时履职,重复早晨流程。
在实践过程中,各位同学、老师和家长不怕累、不怕脏、不怕苦,分到每个小组与同学们一起打扫,坚守岗位、认真履职,共同维护校园环境和秩序,充分展示了6班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校园里,出现了一道学生、老师和家长共同打扫和维护校园环境的美丽风景线。
22日的活动结束后,班级召开了当天小结会,对小组各方面进行了评价,以正面表扬为主,具体分析表扬原因,让本小组其他成员和其他小组学习。同时,我们也提到一些小细节问题,让大家及时调整和改进,这为23日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3日早晨,天气更加寒冷,但同学们、老师们和家长们依然提前到岗。尽管天气较冷,但同学们仍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开始了新一天的活动。他们面带微笑、声音洪亮,有礼貌地向老师和家长们问好,让大家感受到了棠外学子的朝气和素质。
时间很快,两天的体验之旅结束了。
四、总结汇报阶段
“有活动就要有总结,有总结就需要点评,有点评就需要榜样。”这是我一直在学生各项活动中坚持的活动教育原则。班主任需要抓住活动这一教育契机,从中挖掘价值引领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在当周周末,组长与副组长分工合作,制作课件,图文并茂,用实践过程中记录的文字和图片作汇报总结。周末晚返校第一节班会课中,各小组组长上台一一做了总结。每个组长风格不一,特色鲜明。如第一组以全班实践活动合影作为出发点,就班级荣誉展开小组点评;第二组以团队协作为主题,谈如何高效完成工作;第三组以主动创造性为核心,结合图片和文字,谈小组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第四组以责任为题,梳理了小组成员工作岗位的情况,引导全班同学做有担当的少年;第五组以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为主题,评价小组成员的用心以及对全班的价值观引导。另外,每个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结合两天到位情况、到岗情况、工作积极性、做事责任心、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主动创造性等方面综合评价,各组评选了2~3名最优秀校内社会实践者,班级将颁发证书和小礼品作为奖励,同时还将通过班级微信公众号“与品格同行”和班级文化墙进行专题表彰。
这两天的活动中,各小组明确责任、熟悉流程、方法到位,顺利圆满地完成了校内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具有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劳动的光荣与不易。同学们、老师们和家长们更加从内心感受到校园清洁工、食堂工作人员的辛苦,会更加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为共建美丽、温暖、和谐的校园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