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门

2018-12-29 00:00:00黄娜李雷
中小学班主任 2018年1期

班会背景

孩子进入高中后,逐渐有了独立的思想,独立空间需求越来越高。有些孩子觉得父母管得太多,觉得很烦。而个别孩子又觉得进入高中后,父母对自己采取放纵管理的模式,不关心自己。由于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法没有得到孩子的认同,孩子们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亲子沟通不顺畅,因此,亲子矛盾频有发生。学校教育如果做得好,应该能够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所以,笔者设计了本节班会课,用情景演绎、角色感受、论点争辩和生活剧排演等方式,让大家讨论分享,以此引导学生在与父母沟通时,学会用恰当的言语表达,用温暖彼此的态度,改善与父母的沟通质量。

班会目标

1.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解开彼此之间的误会,感知沟通从心开始的真正内涵。

2.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以及反思的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与亲子互动,从而培养亲子感情,实现亲子间更好地沟通交流。

课前准备

1.调查学生对自己父母的感受:我喜欢父母的……我不喜欢父母的……周末希望父母安排的亲子活动等。调查家长心目中孩子的优点,周末希望孩子与父母一起进行的亲子活动等。整理调查结果。

2.整理接手该班以来班内曾发生的亲子矛盾问题,拍摄学生视频:《门》《手机粉碎了你我的心》《别管我太多》三场剧,制作MV。

3.根据调查问卷,利用笔迹识别的方式,找出问卷调查中暴露出问题的学生,利用家长会的机会,采访家长,让家长有“爱”就说出来,拍成视频。

4.提前准备辩论赛“父母管得多好还是管得少好”。

5.提前准备情景剧《爸爸、妈妈,让我带你们去看世界》。

6.准备相约卡,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事情。

班会过程

一、角色体验

师:上周是母亲节,大家有没有给妈妈送祝福?如果你爱你的爸爸、妈妈,请举起你的左手,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爱你,请举起你的右手。

看到大家都举起了双手,我们的教室内满满的都是爱。为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鼓掌吧。

前段时间,咱们班的调查问卷有一个奇怪的结果:遇到心事,有81%的孩子愿意和朋友倾诉,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我们与父母之间缺少了什么呢?下面一起进入MV,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播放MV情景剧,剧情梗概如下:

《门》

妈妈敲门:“闺女,开门!”女儿(一边用电脑看电视剧,一边不耐烦):“干吗?”妈妈:“帮你把衣服收好了,拿进去!”女儿(还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一边回头看屏幕,一边开门):“好了好了!”妈妈(把衣服放好):“要不要一起去散步?”女儿(大声,不耐烦地):“不去,无聊死了!别耽误我看电视剧!”女儿将妈妈推出门外,把门给锁了。妈妈站在女儿门口,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手机粉碎了你我的心》

一家三口在沙发上聊天。爸爸:“‘五一’我们打算去哪儿玩?”妈妈:“儿子就三天假,也去不了多远。”爸爸:“最近增城绿道可以骑自行车,儿子小时候最喜欢骑自行车了,儿子,一起去骑单车如何?”儿子(一直低头玩游戏):“不想去。”爸爸(阴沉下来):“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爸妈带你出去玩还不开心?我们小时候哪有爸妈带着出去玩,耕田插秧,累得要死,谁陪你玩?”儿子:“总是你们小时候,烦不烦!你们小的时候有王者荣耀玩吗?现在有这么好玩的游戏,我干吗要和你一起出去玩呢。”爸爸(动怒):“天天玩游戏,又不学习,你看你成绩那么差!”儿子(起身,边要离开边说):“烦死了!你凭什么管我。”爸爸(大怒):“因为我是你爸,信不信,我把你手机摔了!”儿子:“你摔!”爸爸将儿子的手机摔到地上。

《别管我太多》

下雨天,花花和舍长在学校的鹤鸣湖漫步。花花:“等下咱们去哪里吃饭?”舍长:“听说万达的牛排不错,咱们去万达吧!”这时,花花的手机响了起来。妈妈:“花花,你现在在哪里?”花花:“我在学校,等下想和舍长一起出去吃个饭。”妈妈:“真的在学校吗?千万别去KTV那些地方,现在外面很乱的……让舍长接电话。”花花无奈地将手机给舍长,妈妈和舍长唠叨、确认。花花很烦地抢过手机,挂掉了妈妈的电话。

MV结束时,引出话题:此情此景,是否似曾相识?随着我们的长大,你是不是越来越感觉到父母不理解你?下面我们请扮演爸爸、妈妈的同学谈一谈在演这个角色过程中的感受。

生1(《门》中扮演妈妈):我觉得做妈妈挺不容易的,好心叫你出去散步,你却把我推到门外。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有时候也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周末他们叫我一起出去喝早茶,为了睡懒觉,我都是残忍地拒绝。以后,我要多陪伴爸爸、妈妈一些。

师:俗话说:“为人父母,才知父母的不容易!”也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真正理解父母的苦心,能够友善地对待不容易的父母!

生2(《手机粉碎了你我的心》中扮演爸爸):平时,我也会因为玩手机和爸爸发生冲突。当时的我觉得,周末好不容易休息一下,玩一下游戏,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想来,周末的两天时间里,我不是在自己房间看电影,就是拿着手机玩游戏,和父母说的话没有几句。父母都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现在物质条件好一些了,肯定希望亲子活动多一些,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我平时对他们的态度,一定很伤他们的心。以后,如果我儿子这样对我,我也想动手打他。(全班同学大笑)

师:看来,咱们的阿聪在家也挨过打哈,不过,相信经历了今天的角色感受,他也真的明白了父母的爱心和真心。希望以后咱们与父母之间少一些冲突,多一些温馨的亲子互动。

生3(《别管我太多》中扮演妈妈):周末或者放假,我和同学外出,妈妈总是电话跟踪,当时觉得挺烦的,觉得她不信任我。扮演妈妈的角色时,我觉得,如果我是妈妈,我也会担心自己的女儿,怕她会出什么差错,毕竟是女孩子。现在想来,我误会了妈妈,她的行为其实不是不信任,而是一种关爱。

师:总结得非常好,其实我们和父母之间的一些冲突,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不懂他们关爱的方式,用错了语言,用错了表情,希望以后能和父母之间更懂彼此,因为我们深爱着对方!

二、倾诉心声,理解彼此

1.爸妈,我想对你说

调查问卷结果展示:

我喜欢父母的:和蔼,勤劳,朴实,耐心,宽容,开朗,有趣,有很强的交际能力,疼爱我,支持我的各种爱好,尊重我的意见,给我足够的个人空间,尊重彼此,体谅我,爱我,民主式教育,重视孩子的学习,奖罚分明,管得不松不严,有矛盾能共同协商,给我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不喜欢父母的:懒,脾气暴躁,过于自我,太过斤斤计较;凶我,不理解我,太严格,有时候过于情绪化,生气时什么都听不进去,思想上仍有些守旧,有时不听别人的解释;担心过多,过于照顾,太约束我的出行,不自由不平等;过度尊重,对我管理过松,没有培养孩子做家务的习惯,不希望孩子脱离家庭的保护,对我学习不太关心,对我不冷不热;父亲过于沉默,母亲过于啰嗦,对弟弟的教育过于溺爱,家庭沟通不多,除了学习极少关心……

师: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父母的爱比较有认同感,但是两个观点出现了分歧:父母管得太多,觉得好烦;父母管得少,又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够关心。

幻灯片显示近期比较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中女主角吉塔的感受。她感叹:“也许上帝从来没有给其他孩子这样的父亲。”她对父亲对自己严格的训练深恶痛绝。她的朋友说:“我倒是希望上帝能给我这样一个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在印度特殊的国情下,两个女孩的内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辩一辩

正方:父母管得多好

反方:父母管得少好

学生针对两大观点,组成两支辩论队伍,直接进入自由辩论环节。

教师总结(借用学生辩论中的论点):父母管得多,是因为他们爱你,希望你能做得更好,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他们负担人生导师的角色。父母管得少,说明他们对你比较放心,希望在旁边陪伴你成长,培养你独立自主的品质。所以,父母管得多还是管得少,没有好坏区分,只要我们与父母之间沟通好,找到适合彼此的度,相信我们与父母之间会相处得更加温馨、和睦!

3.孩子,我想对你说

父母的调查问卷结果展示:

孩子的优点:节俭,和善,学习勤奋,主动分担家务;心地善良,孝敬父母,聪明,听话,自觉,乐观,积极向上,做事比较有分寸,孝敬长辈,性格好;回到家能抽时间学习,在家情商比较高,学习认真、勤奋,思维敏捷,反思态度好,尊重父母,诚实,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有主见及学习目标,字体工整;有爱心,勤快,有责任心,讲道理,有耐心,有钻研精神,不计较……

小结论:平时,我们很少能听到父母这么多的表扬,多数是批评。不论父母平时要求如何严格,在他们心中,你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为你自豪!(借用《摔跤吧,爸爸》中的片段)

4.父母心声

将前期匿名调查问卷中爸爸、妈妈想对孩子说的话拍成图片,结合家长会对家长的采访,配合背景音乐《其实,我想更懂你》:“每次我想更懂你,我们却更有距离,是不是都用错言语,也用错了表情;其实我想更懂你,不是为了抓紧你,我只是怕你会忘记,有人永远爱着你。Whenever you come,whatever we talk,and 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无论在何时,无所谓言语,我永远为你守候,其实,我想更懂你!”编辑成MV,将父母的心声动态展现。

从MV中,可以看到父母对自己教育的反思,也能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真挚的爱。例如有一个妈妈,在视频中真诚地对孩子说:“对不起,妈妈以后一定多站在你的角度想问题,理解你!”我看到孩子听到妈妈的话后热泪盈眶。孩子们的内心都有很大的触动,眼眶中闪耀着晶莹的泪花。

三、打开心门,付诸行动

为了打开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心门,彼此更懂对方,我们该怎么做?可以在周末、假期进行哪些亲子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展示)

学生展示如下:

1.周末一起出去吃饭、出去玩、爬山、钓鱼。

2.逛书店(图书馆)、游乐场。

3.在适当的时间和次数范围内,一起逛街。

4.一起逛街,一起旅行,一起做饭,一起出去看展览,一起看电影、喝早茶,一起看书,一起散步、运动。

5.妈妈煮上一锅香喷喷的番茄鸡蛋面,买上一堆零食,然后一家人一起在家看影片,只要一起玩,什么都行!

……

学生补充分享:前段时间,爸爸买了一个烤箱回来,我做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蛋糕给他,他特别特别的高兴!以后,我会多做一些蛋糕给他吃。(全班响起了掌声)

四、反思自我,增进理解

1.旧剧重拍

《爸妈,让我带你们出去看世界》

一家三口在沙发上聊天。爸爸:“‘五一’我们打算去哪儿玩?”妈妈:“儿子就三天假,也去不了多远。”爸爸:“最近增城绿道可以骑自行车,儿子小时候最喜欢骑自行车了,儿子,一起去骑单车如何?”儿子:“去年‘五一’听同学说,他爸妈带他去清远漂流挺好玩的。”爸爸:“好呀,清远也不是特别远,可以去玩一下。”妈妈:“不知道那边除了漂流,还有没有其他好玩的景点,有没有什么特色小吃?”儿子:“让我用手机查一下……英德的宝晶宫不错,上一下大众点评,可以查到不少好吃的。”妈妈:“儿子,你手机用得比我们好,你来设计两天的旅行路线。”儿子:“好嘞,这次,让儿子带你们出去看世界。”

2.设计相约卡

师:母亲节刚过,父亲节即将到来,让老师和你们来一场约会:每个学生设计一个相约卡,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周期一个月,班主任电话跟踪调查。

学生一边写,教师一边在班内分享,并播放背景音乐《拥抱爱》。

3.互动总结

师:如果你想更懂你的爸爸、妈妈,请举起你的左手,如果你想让爸爸、妈妈更懂你,请举起你的右手,双手并拢,拼成一个心形,让我们沟通从心开始,打开心门,让父母更好地走入你的内心,爱你更懂你!

专家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贴合班情

结合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亲子沟通不畅的难题,借助母亲节刚过完的节点,利用班级内近期发生的一些亲子矛盾编剧,比较贴合班级情况,能够激发学生共鸣。最后环节,利用本班家长的采访,拍成MV,孩子们的内心受到触动,不少孩子流下了眼泪。

二、贴合生情

根据高中生的生情,设计辩论环节——父母管得多好,还是管得少好?由于高中生内心逐渐成熟,有自己的一些观点,直接设计自由辩论环节,便于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在该环节的观点非常有深度,例如,“重要的不是父母管得多好还是少好,关键是管得好不好”,“教育重在熏陶,一个整天玩手机的家长,怎么要求孩子不玩手机”,比较贴合高中生的特点。

三、贴心分享

班会课前不记名的调查问卷,能将父母、孩子双方的真实内心展现。孩子看到父母那么多的赞扬时,先是惊讶,再是感动。调查结果让孩子内心温暖的同时,也让他们陷入反思。小组分享亲子互动的环节中,孩子们能真心去寻找比较好的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其中那个女孩给爸爸做蛋糕的分享特别细腻而感人。

四、贴心互动

本节班会课中,首尾呼应的两个小活动为班会课增彩。在互动的两个小活动中,我们与父母之间由爱过渡到彼此理解,更上一个层次。最后,老师与孩子之间约会,避免了任务式的作业布置,孩子们更容易接受。

另外,本节课如果在以下几个细节处改进会更好:一是家长调查结果的展示环节,可以由学生朗读,学生读出爸妈赞扬自己的话语,对学生也是一种肯定和赞扬;二是在借用《摔跤吧,爸爸》中的片段讲述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背后的深情时,班主任灌输较多,可以让看过这部影片的学生谈感受;三是学生的相约卡,可以设计固定句式: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和您约定,我将……

点评专家: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广州市中学班主任工作专业委员会会长、讲师团顾问周建湘

(该班会设计为广州市增城区中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之《体悟式班会课》优质示范课课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