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菌糠营养特性及棉酚含量分析

2018-12-29 05:18:44许锦聪何祥波潘双子甘乾福梁学武
饲料工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茶树菇棉酚反刍动物

■许锦聪 何祥波 苗 景 李 颖 潘双子 甘乾福 梁学武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食用菌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起到非常重要作用[1]。福建省是一个食用菌生产大省,产量居全国第四,且食用菌生产是福建省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2]。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糖和多种矿物元素,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具有提高免疫力、防癌、防辐射等功能[3-4]。食用菌栽培主要以棉籽壳、木屑、菌草、玉米芯、甘蔗渣等农副产品为原料,生产完食用菌后会产生大量的菌糠废弃物[5]。随着食用菌消费市场的壮大,生产规模的工业化,目前我国每年菌糠的生产量已达1 000万吨以上[6],菌糠作为废弃物,直接丢弃和焚烧是主要的处理方式,随着菌糠的产量的增加,环保意识的增强,菌糠资源的循环利用问题已引进大家的极大关注。近年来开展了很多关于菌糠的再利用研究,主要包括制作有机肥、作为植物栽培基质、二次栽培食用菌及开发作为菌糠饲料等[7-12]。菌糠富含菌丝体、微生物降解的纤维素、粗蛋白质、粗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其中氨基酸总量达2.25 g/100 g[13],可作为非常规饲料代替常规粗饲料,以降低畜禽养殖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饲料评价体系主要有三种,分别为Van Soest、Weende和CNCPS[14-16]。Weende体系和Van Soest体系,由于这两种体系的指标都为表观性的静态指标,没有考虑动物本身的差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7]。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ornell net carbohy drate and protein system,CNCPS)是一个基于瘤胃降解特征的饲料评价体系。CNCPS通过准确的化学分析方法对饲料组分含量做出分析[18],并将饲料成分与反刍动物消化特点相结合,预测得到饲料组分的瘤胃降解量、过瘤胃量、瘤胃微生物产量和小肠可利用量等。

本试验对福建省11种常见食用菌菌糠进行常规营养成分、相对饲喂价值和游离棉酚含量分析,并采用CNCPS分析其碳水合化物和蛋白质组分营养特性,旨在为菌糠资源的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菌糠样品的取样地点及时间详见表1,食用菌培养基配方见表2。

表1 菌糠样品采样记录

表2 菌糠的配方

1.2 营养成分分析

将菌糠样品经65℃烘干48 h至恒重后取出放在室温下回潮24 h,用植物纤维粉碎机粉碎,过40目筛子后,装于试剂瓶内保存用于成分分析。按照《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方法[19]测定干物质(DM)、粗脂肪(EE)、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Ca和P;按照Van Soest法[20]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洗洗涤木质素(ADL)、酸性洗涤不溶氮(ADFIP)和中性洗涤不溶氮(NDFIP);按照AACC法[21]测定非蛋白氮(NPN)和淀粉(Starch)。按照Krishnamoorthy等[22]的方法测定可溶性蛋白(SP)。

1.3 游离棉酚测定

根据GB 13086—1991的方法[23]测定游离棉酚含量。

1.4 相对饲喂价值(RFV)计算[24]

式中:DMI(%BW,干物质采食量)=120/NDF(%DM);

DDM(%DM,可消化干物质含量)=88.9-0.779×ADF(%DM)。

1.5 CNCPS成分分析

CNCPS将碳水化合物(CHO)组分分为可溶性糖(CA)、淀粉(CB1)、可降解细胞壁(CB2)和不可降解细胞壁(CC);蛋白质组分分为非蛋白氮(PA)、真蛋白(PB)和不可利用蛋白(PC),其中真蛋白根据降解速率又被分为可降解蛋白(PB1)、中速降解蛋白(PB2)和慢速降解蛋白(PB3)。根据Fox等[25]方法计算。

1.6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用Excel进行整理,采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糠常规营养成分及相对饲喂价值分析(见表3)

表3 常见菌糠营养成分及相对饲喂价值(DM基础,%)

由表3分析可知,菌糠CP为9.00%~16.17%,毛木耳菌糠CP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EE为0.41%~1.82%,真姬菇、灵芝菌糠和银耳菌糠差异不显著(P>0.05),三种菌糠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NDF、ADF分别为34.23%~63.85%、23.04%~46.80%,毛木耳菌糠NDF显著低于除鸡腿菇菌糠组以外其他组菌糠(P<0.05),毛木耳菌糠ADF显著低于其他菌糠(P<0.05);ADL 10.81%~22.42%,其中茶树菇和银耳菌糠ADL大于20%,其他菌糠均在20%以下,毛木耳菌糠最低为10.81%;菌糠的相对饲喂价值(RFV)为76.40%~192.81%,除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菌糠和银耳菌糠外,其余菌糠的RFV均在100%以上。

2.2 菌糠中SP、NPN、ADFIP、NDFIP、淀粉及游离棉酚含量分析(见表4)

表4 常见菌糠SP、NPN、NDFIP、淀粉及游离棉酚含量(DM基础)

由表4分析可知,菌糠SP为2.53%~5.22%,毛木耳菌糠的S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菌糠(P<0.05),香菇菌糠和黄平菇菌糠的S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NPN为2.26%~4.07%,毛木耳菌糠NPN显著大于其他菌糠(P<0.05),香菇菌糠的NPN显著低于除黄平菇菌糠和紫孢平菇菌糠以外的其他菌糠组(P<0.05);NDFIP为2.67%~7.63%,茶树菇菌糠和银耳菌糠的NDFI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菌糠(P<0.05),香菇、紫孢平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的NDFIP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菌糠(P<0.05);淀粉为1.72%~5.08%,红平菇、毛木耳菌糠和紫孢平菇菌糠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菌糠(P<0.05),银耳菌糠和鸡腿菇菌糠的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菌糠(P<0.05)。真姬菇菌糠的游离棉酚为88.96 mg/kg,鸡腿菇、茶树菇菌糠和银耳菌糠的游离棉酚大于100 mg/kg。

2.3 菌糠中碳水化合物组分分析(见表5)

表5 常见菌糠碳水化合物组分分析(%CHO)

由表5分析可知,在碳水化合物组分中,菌糠的CA为12.32%~45.47%,毛木耳菌糠最高,茶树菇菌糠最低;CB1为1.71%~5.08%,红平菇、毛木耳菌糠和紫孢平菇菌糠含量较高,鸡腿菇菌糠和银耳菌糠含量较低;CB2为5.81%~24.13%,各种菌糠含量差异显著(P<0.05)。NSC为14.64%~50.55%,茶树菇菌糠NSC显著低于其他菌糠(P<0.05),毛木耳菌糠NSC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CC为38.22%~73.32%,茶树菇菌糠CC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香菇菌糠和毛木耳菌糠CC显著低于其他菌糠(P<0.05)。

2.4 菌糠中蛋白质组分分析(见表6)

表6 常见菌糠蛋白质组分分析(%CP)

由表6分析可知,在蛋白质组分中,菌糠PA为18.42%~38.33%,红平菇菌糠和杏鲍菇菌糠P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鸡腿菇菌糠P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菌糠(P<0.05);PB12.54%~7.71%,黄平菇、红平菇、香菇、紫孢平菇菌糠和茶树菇菌糠的PB1差异不显著(P>0.05);PB220.15%~50.48%,香菇菌糠PB2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银耳菌糠最低(P<0.05);PB31.14%~8.52%,11种菌糠间差异显著(P<0.05);PC 21.16%~48.69%,银耳菌糠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毛木耳菌糠最低(P<0.05)。

3 讨论

3.1 菌糠营养价值

11种菌糠的培养基组成、菌种不同、栽培时间不同、栽培温度等均会影响菌糠营养成分。RFV是粗饲料质量评定指数,RFV越高粗料质量越好,RFV>100说明其营养价值整体良好[26]。本研究表明,11种菌糠RFV范围76.40~192.81,除杏鲍菇、真姬菇、茶树菇菌糠和银耳菌糠的RFV小于100外,其余菌糠均大于100,其RFV由高到低排序为:毛木耳>鸡腿菇>香菇>红平菇>黄平菇>灵芝>紫孢平菇>真姬菇>杏鲍菇>银耳>茶树菇。同时,菌糠含粗蛋白质较高,CP含量为9.00%~16.17%,与陆亚珍等(2017)[27]的测定结果相近,其与中等质量粗饲料相当。粗纤维是反刍动物重要的能量来源,NDF和ADF被瘤胃微生物发酵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为反刍动物提供70%~80%能量。11种菌糠 NDF、ADF分别为 34.23%~63.85%、23.04%~46.80%,与孙召伟等(2014)[28]测定结果类似,但是过高的NDF水平会降低反刍动物干物质进食量,而且导致反刍动物产热过高,降低饲料转化率,茶树菇菌糠纤维含量最高达63.85%,银耳、灵芝、紫孢平菇、杏鲍菇、真姬菇菌糠NDF大于50%,在饲喂时添加比例不宜过高。可见,菌糠可开发作为反刍动物粗饲料资源。

3.2 碳水化合特性

采用CNCPS体系来评价饲料,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反刍动物对饲料利用情况。本研究表明,菌糠的碳水化合物组分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CA+CB1+CB2)含量为26.68%~61.78%,与玉米秸秆相当[29]。菌糠间CC差异较大,其范围38.51%~73.32%。除茶树菇菌、银耳、灵芝及真姬菇菌糠CC含量较高外,其余菌糠的CC含量为38.51%~49.27%,说明多数菌糠的大部分碳水合化物为瘤胃可利用。

3.3 蛋白质特性

在菌糠的蛋白质组分中,PA为非蛋白氮,对于反刍动物而言PA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PA是反刍动物主要的氮源之一,杏鲍菇(38.33%)菌糠和红平菇(37.63%)菌糠的PA显著高于其他菌糠(P<0.05)。PB为真蛋白(PB1+PB2+PB3),其含量在29.56%~55.2%之间。PC为不可利用蛋白,即不能被瘤胃微生物利用,也不能被动物消化的蛋白质。银耳菌糠(48.69%)的PC最高,说明其消化、利用较低,品质较差;红平菇、香菇、毛木耳、紫孢平菇、杏鲍菇菌糠和鸡腿菇菌糠PC在20%~30%之间,其利用率较高,品质较好。

3.4 菌糠中游离棉酚含量

游离棉酚含有醛基和羟基,化学性质活泼能与铁离子、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螯合,饲喂含大量游离棉酚的饲料会引起动物的中毒甚至死亡,因此游离棉酚在饲料生产工业中常作为卫生检测的重要指标。游离棉酚在犊牛的饲料中含量不能超过100 mg/kg,在成年牛饲料中不能超过500 mg/kg,否则易引起中毒。在食用菌培养基中,大多添加有棉籽壳,因此其菌糠含有游离棉酚。本试验表明,菌糠游离棉酚在88.96~151.82 mg/kg,其与宫福臣等(2012)[30]报道平菇菌糠中游离棉酚含量结果相近。

4 结论

11种菌糠的CP含量为9.00%~16.17%,RFV范围76.40~192.81,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6.68%~61.78%,真蛋白含量在29.56%~55.2%之间,菌糠游离棉酚在88.96~151.82 mg/kg。因此11种菌糠的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可替代常规饲料应用于动物生产中,其中毛木耳菌糠作为饲料优于其他菌糠。展望菌糠作为饲料不仅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促进资源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但其作为家畜饲料时适口性差,且各地区原料不同导致菌糠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在利用时应对菌糠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和比较研究,才能够达到因地制宜,更高效的提高菌糠的利用价值。大多数食用菌的培养基是由木屑组成,因此粗纤维含量在50%以上,在饲喂经济动物时要注意添加比例,为了提高菌糠的利用率,可以采用碱化、氨化和添加纤维素酶等方法对菌糠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降低纤维素含量。

猜你喜欢
茶树菇棉酚反刍动物
醋酸棉酚对人舌鳞癌Cal-27细胞侵袭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茶树菇菜谱
食用菌(2020年2期)2020-12-22 22:19:42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科学(2020年2期)2020-08-24 07:56:44
醋酸棉酚旋光异构体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研究
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预防及治疗策略
饲粮游离棉酚水平对蛋鸡肝脏棉酚蓄积及生产性能、蛋品质的影响
降低反刍动物胃肠道甲烷排放的措施
什么水煮什么花
(-)-棉酚及(-)-醋酸棉酚原料药的稳定性研究
反刍动物烟酸营养研究进展
草食家畜(2010年3期)2010-03-20 1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