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经济联盟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及障碍分析

2018-12-29 01:46
新疆财经 2018年6期
关键词:欧亚成员国货币

(新疆财经大学 中亚经济研究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2)

内容提要:本文在分析欧亚经济联盟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即存在大量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存在金融领域非关税壁垒的论点。然后基于对该区域缺乏宏观货币协调政策原因的分析,指出其造成的后果。在此基础上得出应消除金融领域的非关税壁垒,即应建立有效的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

欧亚经济联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中的新成员。2011年以来,它一直以关税同盟的身份运作,2015年升级为经济联盟。欧亚经济联盟除了实现地缘政治目标之外,在经济目标方面,主要是为了帮助其成员国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使成员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并创造有利于提高成员国全球竞争力的环境。因此,建立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共同市场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最高目标。

欧亚经济联盟有其成功之处,但也存在着局限性。到2016年,该联盟最初的发展势头已经逐渐消退,本文将在后续分析中加以说明。目前,该联盟正面临较大的冲突和挑战,它是能继续发展,还是会回归到以前的状态,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本文首先对欧亚经济联盟货币政策协调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给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其次,对欧亚经济联盟的演变过程及其运行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指出影响欧亚经济联盟未来发展的阻碍,即非关税壁垒,进而引出本文研究的重点——金融领域的非关税壁垒。第三,回顾独联体国家历次货币危机的成因及后果,指出欧亚经济联盟实施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意义。第四,探讨《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涉及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及其实施的相关问题。最后,针对前文对欧亚经济联盟面临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文献回顾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体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是最重要的政策决定之一。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汇率制度是适合所有国家的。事实上,即使是一个国家也可能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汇率制度(Frankel,1999)。因此,在为一个国家选择汇率制度时,必须考虑若干因素,例如资本流动程度、贸易和金融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发展水平。即使在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仍然存在政策偏好的空间。汇率制度的选择其实就是在主要政策目标之间进行权衡。因此,关于欧亚经济联盟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国外虽然已经有许多研究讨论了进一步推进货币和汇率政策一体化进程的问题,但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而国内的相关研究仍然停留在对欧亚经济联盟能否实现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讨论中,并无进一步的研究。

国内的研究中,王维然、王京梁(2015)研究表明,虽然俄罗斯有意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框架下的货币一体化,但是由于缺乏稳固的经济基础,执意推行货币一体化很可能会激发出各国经济潜在的问题。李自国(2016)研究认为,欧亚经济联盟虽然有意推进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进程,但是各成员国仍然无法达成一致。因为统一货币代表着经济主权的让渡,各国经济不再有独立性,同时失去利用本国货币调节经济的能力。宫艳华(2017)的研究中也提到,在2016年的俄白哈三国元首会晤中,关于是否在联盟内实行统一货币的问题,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欧亚经济委员会一体化和宏观经济部部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国外的研究中,Dabrowski(2016)详细分析了独联体国家货币危机的历史。尽管当时独联体国家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宏观经济和政治环境,但他仍然支持通胀目标制和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他认为,货币委员会可能是独联体空间较小的经济体维持货币稳定的一种有效选择,因为它可能有助于提高货币当局的可信度。Moiseev(2000)的结论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经济足以满足最佳货币区的标准。Pankratov (2008)在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和乌克兰为寻求货币一体化以实现经济收益最大化方面的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从理论上来看,欧亚货币一体化仍然有可能实现。Balashov(2011)研究了宏观经济冲击的不对称性,指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商业周期密切相关,并得出结论,这些国家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的成本很低。Knobel and Mironov(2015)分析了独联体国家根据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标准创建货币联盟的潜在意愿,并对这种机制的利益和成本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标准的比较分析,作者确定了许多与俄罗斯货币一体化最具经济吸引力的国家。满足至少一半分析指标的国家包括摩尔多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作者的结论是,通过在该地区实现更大的商业周期同步,这些国家可以降低整合成本,增加潜在收益,并支持未来货币联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联盟被视为经济一体化的最后一步。然而,正如本文将进一步讨论的那样,建立一个全面的货币联盟需要将大量的政治权力转移到超国家层面。这可能是为什么在几个国家建立单一货币市场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建立货币联盟在历史上鲜有成功案例的原因。目前的国内研究都集中在分析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现状并在整体上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鲜有对欧亚经济联盟的非关税壁垒,特别是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进行深入研究,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则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三、欧亚经济联盟的演变过程、现状及发展阻碍

(一)独联体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演变过程

苏联的解体使得加盟共和国原有的空间联系中断,各国客观上存在经济一体化的诉求。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这一大规模的国际项目产生于1994年3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莫斯科国立大学发表的讲话。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讲话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一体化模式,强调有必要建立一个明确关注经济问题的欧亚联盟。实际上,实现整合的思想花了20年的时间,而且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若干错误,并最终导致多次整合的失败。

1995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2000年,五个国家建立了欧亚经济共同体。在该实体的框架下,各国签署了100多项协议;2003年,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总统签署了建立“单一经济空间”的协议,而2004年的橙色革命终结了这一事业;2009年12月19日,在预定的两年准备期结束后,卢卡申科、梅德韦杰夫和纳扎尔巴耶夫在阿拉木图会面,签署了关于建立关税同盟的联合声明。但时至今日,对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来说,其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仍然较弱,主要市场仍在独联体内部。2010 年1月,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白俄罗斯共同组建了俄白哈关税同盟;同年7月,《关税同盟海关法典》正式生效。俄罗斯在更小范围内推行一体化的阻力变小,成果开始显现,关税同盟成为俄罗斯撬动独联体地区一体化的杠杆。2011年,建立关税同盟的协定已经开始全面发挥作用,各个成员国开始在共同关税地区开展业务,并执行共同关税。2012年1月1日,作为对单一经济空间的监管基础,关税同盟的协定又增加了17项补充协议。2015年1月1日,《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正式生效。亚美尼亚于2015年1月2日加入,吉尔吉斯斯坦于2015年5月8日加入,俄罗斯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收获。

(二)欧亚经济联盟的机构组成

欧亚经济联盟的“家庭”已经组建完成了。由成员国元首组成的最高欧亚经济委员会将处理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关键事务,并批准其战略、关键业务领域和发展前景。而欧亚政府间理事会由成员国政府首脑组成,在10个领域行使权力,包括执行和监督《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和批准《欧亚经济联盟预算草案》等。

自2012年以来,欧亚经济委员会作为欧亚经济联盟的超国家监管机构,使得大约140项事务提升到委员会的超国家水平。欧亚经济委员会的主要执行机构是理事会,由10名成员(部长)组成,每个成员国由2名部长代表。这种代表制削弱了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事务中作为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地位。尽管俄罗斯占欧亚经济联盟GDP的87%,但俄罗斯的投票权只占欧亚经济委员会总投票权的20%,这是有意安排的。自2016年2月以来,该委员会一直由亚美尼亚前总理Tigran Sarkisyan领导。

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主要机构包括:

1.欧亚经济联盟法院。这是一个专门的司法机构,有权执行在该联盟框架内缔结的国际条约以及解决与各理事机构的决定有关的争端。它的裁决,例如关于共同关税的决定,对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有直接的影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时至今日,该法院主要审查了关于制定联盟特定进口配额的要求。

2.欧亚开发银行。欧亚一体化的金融机制是在欧亚开发银行和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的框架下实现的。欧亚开发银行(6个成员国,实收资本15亿美元,2016年投资组合约24亿美元,各国投资比例见表1),是一个正常运作的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至2016年,欧亚开发银行累计投资了约54亿美元,同时优先考虑促进相互贸易和共同投资的项目。[注]数据来源:欧亚开发银行,2016。

表1 2016年欧亚开发银行股权比例单位:%

指标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股权比例0.010.9932.990.0165.970.03

数据来源:欧亚开发银行,2016。

3.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由欧亚开发银行管理和监督,至2016年,该基金有85亿美元的资本以及同欧亚开发银行一样的6个成员国(所有5个欧亚联盟成员国和塔吉克斯坦),该基金是区域危机管理和金融稳定的关键角色。在实收资本的分配方面,俄罗斯占83.65%,哈萨克斯坦占16.25%,其他成员国占0.10%[注]数据来源:欧亚开发银行,2016。。本质上,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是一个“区域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扩大公共预算贷款方面主要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此外,它还专门为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优惠贷款。

最重要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建立了一个区域一体化组织,这个组织拥有1.82亿人口的共同市场和大约2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欧亚经济联盟的最大经济体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见表2)。

表2 2016年欧亚经济联盟社会经济发展指标

指标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名义GDP(十亿美元)10.555184.46.51331.1购买力平价(十亿美元)23.1164.3399.618.53402.9名义人均GDP(美元)3515.05754.510508.31112.89054.9人口数量(百万人)3.09.517.76.0146.5对外贸易(十亿美元)4.757.075.95.7526.3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

(三)非关税壁垒——欧亚经济联盟进一步发展的阻碍

非关税壁垒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诸如公共卫生和动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技术壁垒、配额、禁令和数量控制措施等非关税壁垒;第二类包括价格控制措施和其他影响竞争的控制措施(特别是进口商、市场和公共采购的限制、补贴等)。第二类非关税壁垒通常被描述为“车轮上的沙子”,因为它们阻碍了货物的流动,且理论上可以完全被消除。两类非关税壁垒对贸易的负面影响很大。

苏联解体之初,由于独联体各国自顾不暇,经济一体化计划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普京执政后,俄罗斯开始大力整合独联体。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基础上,欧亚经济联盟成功建立,从机制建设看,欧亚经济联盟是仅次于欧盟的一体化组织,建立了超国家机构,确立了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四大要素自由流动的中期目标,并为此构建了落实路线图,在对外交往中也体现了一定的集体议价能力。欧亚经济联盟在最初的快速发展后开始面临进展放缓的问题,这是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无懈可击”的联盟。虽然它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它也有自身的问题。例如,如何消除或统一非关税壁垒,形成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使得各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如何更加顺畅地流动,面对冲击时各个成员国该如何应对,就成为了欧亚经济联盟需要长期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欧亚开发银行一体化研究中心在一项大型研究项目中首次对欧亚经济联盟内部相互贸易的壁垒进行了扩展评估,并就如何消除壁垒提出了建议。一项涉及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企业的大规模调查发现,非关税壁垒导致的成本占出口总额的15%~30%。换句话说,到2014年,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每一美元的出口商品中,就要产生15美分~30美分的非关税壁垒相关成本(Vinokurov 等,2015)。欧亚经济联盟在2017年3月发布了《障碍贸易白皮书》,其中的数据显示目前联盟内仍存在216项阻碍成员国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方琢、李沛含,2018)。因此,近期欧亚经济联盟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是逐步统一和消除商品和服务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而中长期目标则是消除金融市场的非关税壁垒,形成统一的货币市场。非关税壁垒给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的货物和服务的相互流动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降低了共同市场的整体效率。它们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合作,特别是机械和化学工程的发展和合作具有特别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影响最大的非关税壁垒——宏观货币协调政策的缺失

在俄、白、哈关税同盟和统一经济空间的铺垫下,欧亚经济联盟的启动和扩员是顺利的,机制建设是成功的。但欧亚经济联盟能否按照俄罗斯期望的那样发展成为欧亚联盟?首先,各个成员国对欧亚一体化的需求与俄罗斯并不相同。因此,尽管欧亚经济联盟建立了共同的区域性关税法规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且《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第3部分,第13节,第62条,第3款也对各成员国需要商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给出了主要方向:凭借联盟和各成员国的竞争优势来保证各成员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共同的行动准则,并确保各成员国能够高效互动;为增加各成员国经济的内部可持续性创造条件,包括其宏观经济稳定和抵制外来影响;制定预测各成员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则和准则。但由于成员国综合国力差异巨大,且各成员国对加入联盟的目的各不相同,因而条约中规定的成员国之间应就宏观经济政策达成一致且各成员国应该以平衡发展作为目标实在难以实现。同时,由于联盟仍然存在很多非关税壁垒致使联盟很可能面临潜在的分裂风险。这种分裂风险可能以货币冲击和随之而来的贸易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欧亚经济联盟的健康发展急需宏观货币协调政策的建立和实施。《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第3部分,第14节,第64条,第1款中明确表示,为了加深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货币领域的合作,确保货物、服务和资本在成员国领土的自由流动,确保成员国货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业务中扮演角色,以及确保货币的相互兑换,成员国应基于以下原则制定和实施商定的货币政策:在符合当前宏观经济一体化和合作要求的范围内,逐步协调和统一货币政策的形成和执行方法;在国家和州际层面建立必要的组织和法律条件,以推进发展货币领域的一体化进程以及协调货币政策;当货币领域中可能对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产生不利影响的行动不可避免时,确保其造成的后果最小化;执行经济政策,以增加对各成员国货币的信心,包括对各成员国货币市场和国际货币市场的信心。

虽然在欧亚经济联盟的主要机构中包括了欧亚开发银行和欧亚稳定与发展基金这类有助于区域金融市场发展的机构,但是这类机构在区域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并不具有超国家的强制性,因此无法承担消除货币领域非关税壁垒的职能。

四、缺乏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原因及其后果

(一)独联体国家有限的货币可信度带来的恐惧

欧亚经济联盟最近一次的危机从根源上来讲,是由独联体国家的极端宏观经济脆弱性导致的,这不是一种新现象,在之前的危机中也得到了证明。事实上,过去危机的记忆对国内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的30年里,这些经济主体经历了数次因高通胀或恶性通货膨胀,多次银行倒闭以及1991年和1993年的非等价货币兑换而导致的储蓄损失。为了应对市场动荡,一些国家的当局经常采取外汇管制。他们仍然记得本国货币突然贬值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独联体国家金融历史通常代表着隐藏和公开的通货膨胀、强制储蓄、没收货币余额以及对货币使用的各种行政限制。这是由于独联体国家的中央银行事实上非常依赖政府的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来干预金融市场,在历次的区域货币危机中都可以观察到这种依赖性。与此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能力,这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独联体国家的家庭和企业都不信任本国货币和国内金融系统。只要没有严重的动荡,低水平的信任可能足以使本国货币保持稳定,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同时使银行可以维持下去。然而,即使在经济繁荣时期,这些国家的美元化程度仍然很高,这与中东欧和(某些)拉丁美洲国家相似(见表3)。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政治上来看,在发生外部冲击时,就会发生资本外逃。因此,在对本国货币缺乏信任的情况下,想要形成联盟区域内的货币政策协调就变得异常困难。

表3以外币计价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

地区国家数据截止时间占比(%)中亚地区亚美尼亚2012年四季度64.9格鲁吉亚2012年四季度69.3哈萨克斯坦2012年二季度38.8摩尔多瓦2012年三季度49.4俄罗斯2012年四季度25.2乌克兰2012年四季度49.2中东欧地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2012年四季度65.2保加利亚2011年四季度54.8克罗地亚2012年四季度77.8捷克共和国2012年三季度14.1马其顿2012年三季度45.1波兰2012年三季度20.6罗马尼亚2012年三季度37.7土耳其2012年四季度41.2拉丁美洲地区巴西2012年四季度11.1智利2013年一季度21.3哥伦比亚2013年一季度6.8秘鲁2012年四季度47.1

数据来源:IMF财务稳健指标。

(二)恶劣的商业环境和资本外逃

宏观经济的脆弱性也深深根植于微观经济结构和不完善的制度中。多年来,俄罗斯、乌克兰和其他独联体国家经济受到了结构性扭曲、商业和投资环境不佳、腐败现象普遍、法治薄弱、有组织犯罪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这些国家在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TI CPI)和经济自由度传统基础指数(HF IEF)全球排名中明显靠后(见表4和表5)。

由于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在2004年—2007年进行了影响深远的机构改革,因此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较靠前,而其他独联体国家的排名都没有优势。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排名特别靠后,在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排名的174个国家中排名136和142,而在经济自由度传统基础指数排名的185个国家中排名分别为140和155。需要注意的是,只要独联体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仍然有利,例如在2008年之前,这些排名的问题就可以忽略,并不会对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均衡产生过多的负面影响。然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了这些新兴经济体市场的经济增长 “黄金”时代。在这次冲击之后,乌克兰经济从未真正恢复过来,而俄罗斯(以及大多数其他独联体国家)虽然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受到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积极影响,宏观经济有所回暖,但从2011年经济增长率又都开始下降。

在全球危机之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商业环境继续恶化。一方面,俄罗斯国内企业一直遭受财产权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出于政治动机的征收危险)的困扰,企业频繁受到各种执法机构的干扰。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外国投资者的政策也是模棱两可的,最糟糕的甚至表现出公开的不友好(针对外国投资者采取的各种不利的立法和行政措施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乌克兰,亚努科维奇总统(2010年—2013年)的执政特点是财产权的保护不断被弱化、极端的腐败和裙带关系(即偏袒与政府和亚努科维奇家族有关的狭隘群体的商业利益)。而这种情况自2014年以来并没有得到改善。主要的利益集团继续阻碍关键改革,包括那些可能有助于根除腐败和寻租行为的改革(Wilson,2016)。

表4透明国际腐败感知指数(TI CPI)排名

国家排名国家2014年得分国家排名国家2014年得分50格鲁吉亚52136吉尔吉斯斯坦2794亚美尼亚37136俄罗斯27103摩尔多瓦35142乌克兰26119白俄罗斯31152塔吉克斯坦23126阿塞拜疆29166乌兹别克斯坦18126哈萨克斯坦29169土库曼斯坦17

数据来源:http://files.transparency.org/content/download/1857/12438/file/CPI2014_DataBundle.zip.

表5中亚地区经济自由度传统基础指数(HF IEF)排名

世界排名国家2014年得分世界排名国家2014年得分22格鲁吉亚72.6139塔吉克斯坦52.041亚美尼亚68.9140俄罗斯51.967哈萨克斯坦63.7150白俄罗斯50.181阿塞拜疆61.3155乌克兰49.385吉尔吉斯斯坦61.1163乌兹别克斯坦46.5110摩尔多瓦57.3171土库曼斯坦42.2

数据来源:http://www.heritage.org/index/excel/2014/index2014_data.xls.

综上所述,这些国家的经济一旦受到政治不稳定、战争(例如,乌克兰冲突)、西方的制裁以及商业环境进一步恶化(例如俄罗斯)的影响,居民和企业会很快将他们的金融资产大规模地迁出国内。与前文的分析类似的是,拉丁美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宏观经济和政治不稳定时期也观察到类似的反应。因此,恶劣的商业环境和资本外逃使得区域内的金融市场缺乏活力,也失去了健康发展的基础,最终导致即使政府想要推进宏观货币协调政策,也没有一个有助于政策落地实施的健康经济环境。

(三)严重的后果——区域货币危机的传染

实际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果没有经济福利的创造,即使政治推动的决心再大,从长期来看也是无效的,这一点从世界范围内以往不成功的一体化经验中已得到充分证明。例如,1994年—1995年独联体的相对稳定就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虽然货币供应得到了控制,但潜在的财政政策的不平衡仍然存在。通过向私人投资者发行国债,而不是通过央行的贷款,使这种不平衡进一步加剧。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依然薄弱,外国买家因此需要承受高风险溢价。很快,财政调整和结构改革的缓慢以及持续的产出下降削弱了这种融资的可持续性。由于1997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的影响,美元走强和油价暴跌加剧了市场压力。结果,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开始拖欠公共债务,导致卢布贬值了四分之三。市场恐慌很快蔓延到其他独联体国家,这些国家由于与俄罗斯相同的宏观经济脆弱性而遭到重创。除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外,独联体国家在1998年中期至1999年中期均发生了大幅的货币贬值(见图1)。俄罗斯和乌克兰被迫针对其政府债务与债权人重新谈判。由此导致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均发生了银行危机。

图1:1998年6月—1999年6月每单位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名义贬值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2014年。2014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一系列复杂的冲击对欧亚经济联盟地区带来了严重打击。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原油价格的冲击,其价格在两个季度内几乎由100美元每桶下降到50美元每桶。原油价格的下跌导致了俄罗斯卢布的大幅贬值。除了原油价格的冲击之外,西方的贸易和金融禁令也使得俄罗斯卢布相对于美元和其他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同时,俄罗斯受到的冲击也从三个方面影响到了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经济。第一,俄罗斯的经济下滑导致了进口需求和汇款的下降;第二,俄罗斯投资者情绪的恶化在欧亚经济联盟区域内导致了更高的风险溢出;第三,原油价格的下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导致了联盟其他四个成员国通胀水平的下降。由此可见,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面临的压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2015年8月20日,哈萨克斯坦选择通过缓慢且轻微调整名义汇率,直到货币政策向更加具有弹性的方向转换。亚美尼亚在经历了2014年最后几个月的高汇率波动后,选择在一个新的汇率水平上软钉住美元。白俄罗斯放弃了之前爬行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选择让本国货币在大幅贬值后自由浮动。而吉尔吉斯斯坦索姆则在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缓慢贬值(见图2)。

图2: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每单位国家货币对美元的名义贬值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综上所述,独联体国家在2000年—2007年以及宏观经济相对稳定的2010年—2012年期间经历的快速经济增长已经结束。即使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迅速恢复到2013年的水平,这些国家的增长仍将停滞或缓慢。且较低的商品价格将成为未来几年的“新常态”,这将导致该地区的宏观经济前景更加令人担忧。

五、建立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一)建立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根据以上对独联体国家多次货币危机原因及后果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缺乏危机管理加剧了市场恐慌,并因此加剧了货币贬值的程度。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大多数国家似乎都没有对危机本身及其规模做出正确估计。此外,没有采用全面协调的反危机对策,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估计和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反应不包括充分的财政调整以及结构和体制改革,因此无法触及危机的深层根源,公共沟通方面的弱点和透明度不足也无助于危机管理。我们知道,欧亚经济联盟是一个相对异质的一体化组织。很明显,成员国容易受到不同的冲击,并且对影响该地区的共同冲击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会产生不同的宏观经济后果,这取决于该国是石油净出口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还是进口国(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又如吉尔吉斯斯坦则严重依赖黄金出口,其对黄金的国际市场价格就敏感。此外,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在经济规模、人口和对外贸易量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在这种条件下经济一体化管理并不容易。

因此,为实现欧亚经济联盟高度一体化,欧盟模式就成为了仅有的成功范例。欧盟模式是随着各成员国贸易往来日益密切,使降低货币兑换成本成为各国的内生性需求。而降低货币兑换成本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固定汇率,更进一步的方法则是统一各国货币。当各国货币统一后,不但汇率变化风险和汇兑成本不复存在,而且还能进一步刺激各国贸易、投资和其他经济活动。罗伯特·蒙代尔在分析一国加入最优货币区原因时就指出,降低与主要贸易伙伴的交易成本是一个主要原因(罗伯特·蒙代尔,2003)。同时《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中也规定,要加强各成员国在经济领域的整合,发展货币领域的合作,进而确保商品、服务和资本能够在各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强化各成员国货币在对外贸易和投资方面的角色,同时确保各国货币的可兑换性。

为了在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建立一个共同的金融市场,《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第16节,第70条规定了共同金融市场的监管目标和规则:第一,加深成员国的经济一体化,以便在联盟内部建立一个共同的金融市场,并确保不歧视成员国进入金融市场;第二,保障和有效保护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相关权益;第三,在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市场的服务领域,相互承认一个成员国在其他成员国境内授权机构发行的证券;第四,按照国际标准确定成员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途径;第五,确定银行、保险和证券市场活动的要求(审慎要求);第六,确定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活动实施监督的程序;第七,确保金融市场参与者活动的透明度。这些措施为成员国带来了与消除私人和公共资本跨国流动限制以及扩大投资和借贷机会有关的某些利益。然而,这些措施也可能导致金融稳定性面临诸多风险,因为:第一,一个国家的金融风险可能通过资本的自由流动、汇率价格、商品价格等方式对其他经济体造成溢出效应。这种影响通过2014年末的油价大幅下跌和俄罗斯卢布贬值体现出来。第二,一个成员国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和支持出口部门的政策(升值或贬值国家货币,降低或提高利率等),而这可能对伙伴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以邻为壑的政策)。第三,通货膨胀水平和由此产生的利率差异可能导致投机性资本流动和债务增长(包括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 因此,在某个阶段创建单一的金融市场将不可避免地需要对成员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一些协调。《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第14节,第64条,第1款“共同商定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原则”对此进行了部分解释。该条约规定,成员国应基于以下原则制定和实施协调货币政策。例如分阶段协调统一货币政策;为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建立必要的组织和法律环境;禁止在货币领域采取任何可能对整合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行动,等等。同时根据该条约第3款的规定,汇率政策将由一个由成员国国家(中央)银行负责人组成的独立机构协调:货币政策咨询委员会。《欧亚经济利联盟条约》第3部分,第14节,第63条规定成员国必须满足三个标准:年度中央政府固定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3%;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50%;年度通货膨胀率不得高于各成员国这一指标最低值的5%。

(二)建立宏观货币政策协调的困难

虽然《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基于欧盟的部分经验规定了货币政策协调的一些合理原则。但是,该条约没有为执行这些原则提供坚实的基础。这种情况在2015年变得明显,当时俄罗斯银行突如其来的政策转变导致俄罗斯卢布大幅贬值,这对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来说是一个意外,并导致双边汇率发生重大变化。与此同时,在过去的三年中,有多个成员国违反了上述一项或多项标准。从本质上讲,欧亚经济联盟迄今为止一直追随着欧盟的脚步。在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之前,唯一违反欧亚经济联盟通胀标准的国家是白俄罗斯。但在2015年亚美尼亚和吉尔吉斯斯坦加入该联盟后,成员国的最低通胀水平显著下降,导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违反了该标准。同时,吉尔吉斯斯坦在2015年也违反了债务标准。

《欧亚经济联盟条约》的过渡性条款中提到,联盟计划于2022年—2025年实现共同金融市场,同时建立超国家金融监管机构,但是目前看来这一计划的实施仍然困难重重。因此,如果无法在联盟内部实现协调的宏观货币政策,那么联盟各成员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就无法采取统一行动,甚至会产生政策的负外部效应。目前来看,向新的货币政策协调水平过渡受到一系列长期问题的阻碍,这些问题包括一些国家高而不稳定的通货膨胀、经济的大规模美元化、各成员国使用不同的货币制度以及相互汇率的高波动性。事实上,这些问题将影响未来5~10年的欧亚经济联盟议程。解决这些问题将使欧亚经济联盟能够降低相互贸易的成本,增加贸易数量,并为相互长期投资的可持续增长开辟道路。

六、结论

当前欧亚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引起诸多争论,多数学者认为欧亚一体化并不现实,但欧亚经济联盟等地区组织的崛起及功能性合作的深入开展使欧亚一体化的发展并非形式主义,欧亚各国在推动一体化合作方面虽然各有想法却并不相互反对。2014年在欧亚大陆出现的两场危机,改变了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轨迹。乌克兰政治危机不仅让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俄罗斯遭遇西方强烈的敌对和经济制裁,也让欧亚各国认识到加速欧亚一体化的风险。2014年—2015年,俄罗斯卢布的波动导致了各成员国贸易竞争力的巨大变化,而这种贸易竞争力的变化在一些成员国的货币危机中达到顶峰。因此,欧亚经济联盟的继续发展取决于联盟各成员国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有效的货币协调政策。虽然条约中的相关细则明确表示要分阶段建立货币协调政策,从而使联盟的货币政策与经济一体化的需要相适应,同时在国家层面建立必要的组织和法律环境以保证货币协调政策的顺利实施,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乐观。如果不能形成有效的货币协调政策,那么联盟各成员国之间的非关税壁垒仍将存在,虽然欧亚经济联盟在一些领域还会继续保持一些功能合作,但在其他领域的合作则会变得形式化。由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欧亚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欧亚经济联盟的未来也是相当不确定的。

综上所述,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已经开始降速,究其原因是由于各成员国之间缺乏有效的货币协调政策,给欧亚经济联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为了避免这些障碍给联盟的未来发展造成严重后果,本文提出应分别从成员国国内和成员国之间采取措施来清除这些障碍。

(一)解决成员国内部宏观经济的脆弱性和微观经济扭曲问题

虽然全球经济的变化,如美国货币政策的逐步收紧、美元走强、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以及能源和商品价格的下跌在最近的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货币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自各成员国自身存在固有的漏洞。这些脆弱性包括对国内货币、国内金融系统以及更普遍的对国家机构的不信任,对财产权的保护不到位,恶劣的商业和投资环境,法治手段的缺乏、法制环境的薄弱和普遍的腐败等等。此外,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冲突又为这一已经很困难的局面带来了新的麻烦,包括区域贸易的中断、与战争有关的损害以及严重的安全风险。

因此,克服当前危机和防止新危机所需的政策必须解决上述国内宏观经济脆弱性和微观经济扭曲问题,即前苏联国家必须着手深化结构和体制改革,以改善其商业和投资环境,实现多样化。更具体地说,应消除各种形式的阻碍商业活动并增加其成本的行政环节,对执法机构实施深入的改革,建立一个独立、公正、更专业的司法机构,国有企业私有化,真正的对外资开放,促使国内能源供应价格接近市场定价,解决在人口迅速老龄化背景下不可持续的社会福利问题,合理化公共投资项目和军事开支,并采取立法打击腐败的措施等等。在宏观经济方面,迫切需要中央银行具有真正独立性和宪法确定的平衡预算规则,以增强对本国货币和国内金融体系的信心。

(二)有条不紊地消除或统一联盟内数以百计的非关税壁垒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关税壁垒会给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和共同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而非关税壁垒主要来源于非价格控制措施和其他影响竞争的控制措施。实际上,非关税壁垒的设置者主要是发达国家,而新兴国家就成了主要受害者。因此,联盟成员国要想消除或统一非关税壁垒,就需要各成员国之间做出一定的让步,而这就涉及到成员国之间的博弈,而这种博弈的结果必然会使既得利益国家为了联盟的发展,让渡一部分利益,因而难度较大。中期来看,白俄罗斯将从减少非关税壁垒中获益最多:其实际GDP将增长2.8%,其财富将累计增长7.3%。哈萨克斯坦的财富将增长1.3%,而实际GDP增长0.7%。对俄罗斯的影响可能不那么显著,财富累积将增长0.5%,而实际GDP增长0.2%。这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经济规模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俄罗斯对欧亚经济联盟内部贸易的依赖程度低于对世界其他地区贸易的依赖程度。非关税壁垒减少的最大受益者将是机器和设备制造商。因为在机器和设备制造领域的非关税壁垒相关成本是最高的(Vinokurov 等,2015)。因此,消除或统一非关税壁垒,可以为推进一体化进程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协调各成员国货币政策

欧亚经济联盟尽管建立了共同的区域性关税法规,但它的货币协调政策却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并不能规避汇率的变化风险和汇兑成本,这导致联盟中的各个成员国很有可能遭受货币冲击和随之而来的贸易冲突。当前货币一体化的成功案例只有欧盟,但与欧盟不同的是,欧亚经济联盟并不是完全的货币联盟,同时贸易结构也并不合理。俄罗斯一直都希望能够在联盟的框架下推行货币一体化,但是哈萨克斯坦对于俄罗斯不断增强的实力和影响力无法置之不理,努力采用“软平衡”的方式与俄罗斯保持巧妙的平衡。因此,哈萨克斯坦对于联盟成员国的货币一体化想法是坚决反对的,因为货币一体化的推进就意味着政治一体化的推进,这有助于实现俄罗斯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但这与哈萨克斯坦对俄罗斯的“软平衡”战略是相悖的(Lyailya Nurgaliyeva,2016)。虽然欧亚经济联盟目前尚不具备实行货币一体化的客观条件,但是联盟的发展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协调的货币政策作为应对冲击的保障。因此,研究欧亚联盟货币协调政策发展前景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由于欧亚经济联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想使其在促进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统一的市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其中包括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同时还需要协调各个成员国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如果没有这种协调,一体化的“经济结构”很有可能会瓦解。

猜你喜欢
欧亚成员国货币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欧亚篇)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欧亚裔混血族的曲折发声:解读戴安娜·张和《爱的边界》
古代的货币
欧亚经济联盟开始实施包装饮用水新规范
古代的货币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