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绪春
汉代是我国画像艺术的昌盛时期,主要有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石阙上的画像属于画像石艺术。汉代石阙作为纪念性、标志性建筑,在其阙身、楼部等部位均有画像艺术表现。目前,全国现存有汉代石阙30余尊,大多为墓、祠石阙,这些石阙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的巴属①汉代时期巴郡作为巴属地域来进行汉代石阙的比较探讨。公元前314年秦置巴郡,汉承秦制,辖江州(今重庆主城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阆中、江阳、宕渠(今四川渠县)、符县、临江县(今重庆忠县)等11县,即将今四川渠县汉代石阙及重庆盘溪石阙、重庆忠县石阙等归为巴属地域范围。地域、蜀属②蜀属地域,公元前285年秦置蜀郡,但蜀郡所辖地域随时间不同所辖范围不同,本文将从雅安至成都至德阳至绵阳至梓潼一带的石阙归为蜀属地域进行探讨。地域及北方的齐鲁、中原地区。石阙上的画像艺术真实呈现了汉代时期各地区人们的社会思想、民俗及社会活动等状况。我国幅员广阔,不同的地域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而不同地域的汉代石阙画像艺术是否在表现形式、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等上面也会体现出异同呢?下面就以四地域背景下的汉代石阙画像艺术的主要内容、题材、表现风格及其画面布局、雕刻技法等为探讨方向进行分类比较。
四地域汉代石阙画像为巴属地域的汉代石阙、蜀属地域汉代石阙、齐鲁地区汉代石阙和中原地区汉代石阙。巴属地域的汉代石阙主要有渠县的蒲家湾无名阙、赵家村东、西无名阙,沈府君阙、冯焕阙、王家坪无名阙,忠县的丁房阙、甘井沟无名阙③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徐文彬、谭遥、龚廷万、王新南:《四川汉代石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60-66页。及乌杨阙④李大地、邹后曦、曾艳:《重庆忠县乌杨阙的初步认识》,《四川文物》2012年第8期,第59-66页。,重庆主城的盘溪无名阙等。这些汉代石阙画像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见表1。蜀属地域汉代石阙主要有夹江杨公阙、雅安高颐阙、芦山樊敏阙、德阳司马孟台阙、绵阳平阳府君阙①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徐文彬、谭遥、龚廷万、王新南:《四川汉代石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53-58页。等,梓潼诸阙因残损严重,画像艺术已经无存,因此梓潼诸阙画像艺术不列入本文讨论范围,其余石阙画像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见表2。齐鲁地区代表性石阙主要有嘉祥县武氏祠阙②胡广跃:《石头上的中国画——武氏祠汉画像石的故事诠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4年版。、莒县东莞石阙③秦红卫:《山东莒县东莞汉墓石阙的画像艺术》,《设计艺术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第75-77页。、莒南县石阙④刘心健、张鸣雪:《山东莒南发现汉代石阙》,《文物》1965第5期,第16-19页。等,这些石阙画像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有见表3。中原地区石阙主要代表有中岳三阙⑤吕品:《中岳汉三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即启母阙、太室阙、少室阙,正阳县永乐府贾君石阙⑥张广志、王颖:《正阳汉代石阙》,中天晚报 (数字版),2015年8月7日08:52:23。等,这些石阙画像艺术的主要表现内容见表4。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四地域的石阙画像艺术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表1 巴属地域汉代石阙主要画像内容
表2 蜀属地域汉代石阙主要画像内容
石阙名称主要画像内容德阳司马孟台阙 车马出行,西王母端坐龙虎座,抚琴图,著衣履角神,双角辅首衔蛇,三足鸟、九尾狐、玉兔捣药,重叠山峦图等绵阳平阳府君阙 车骑,密林行猎图,猴形、人身兽首、全裸人形角神,龙形、龟蛇图,卷草纹等
表3 齐鲁地区汉代石阙主要画像内容
表4 中原地区汉代石阙主要画像内容
从以上四地画像艺术主要内容看,石阙画像艺术内容的确丰富。下面从神仙神话神兽题材,历史故事及人物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祈愿祈福题材,装饰纹样题材,力士题材,孝道题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分类比较见表5。从列表分类情况看,巴属地域的汉代石阙画像艺术主要以神仙神话神兽题材中的神兽题材为主,其主要画像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神兽等;其次是祈愿祈福、现实生活和力士题材,祈愿祈福题材以象征繁衍之意的仙女乘龙、仙女乘鹿、缠蛇图,祈求长生的三足鸟、九尾狐,象征升官晋爵的射猴图等为主;现实生活题材则以送别、谒见、行猎,拽虎、嬉虎图等内容为主。蜀属地域的主要题材有历史故事、祈愿祈福、现实生活及力士题材。历史故事题材主要表现高祖斩蛇等讴歌汉代统治阶级的故事及以倡导“义”的季礼挂剑故事和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和美好生活向往的师旷鼓琴等的故事;祈愿祈福题材主要以三足鸟、九尾狐等寓意祈求长寿、繁衍昌盛的动物画像等为主;现实生活题材主要表现车马出行图,汉使与夷人交往图及娱乐、行猎场面;力士题材与巴属地域类似,均以人形和动物头形的人身形象来表达。齐鲁地区汉代石阙画像艺术对所有题材均有表现,但与巴属地域和蜀属地域却有不同的内容,神仙神话神兽题材中神仙主要有东王公和西王母,神兽虽然也表现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但主要以蛟龙、猛虎、金乌、凤鸟等为主;历史题材最为丰富,主要表现圣人孔子见老子、拜项橐等;表现忠义成分的周公辅成王,表现励精图治的尧、舜、禹、汤及表现贤德的禹妻、汤妃图等;现实生活题材也有丰富表现,如轺车出行、乐舞百戏、格斗、迎宾图等;祈愿祈福题材除了巴属、蜀属地域的三足鸟九尾狐以外,主要以常青树、二兽互咬尾及双鱼图、二猿攀爬图、射猴图、伏羲女娲图、金乌图、三鱼共首、人首蛇身像等来表达;力士题材与巴属、蜀属地域的则大相径庭,主要用执盾立人、执戟三骑士、执彗门吏等来表现。中原地区的石阙画像在神仙神话神兽题材中神仙题材有羽人,神话题材有夏禹化熊、启母化石等,神兽题材有朱雀、玄武图等,现实生活题材表现人生活场景的主要有骑马出行、进谒、拜谒、训象、马戏、蹴鞠、宴饮、舞剑、幻术、杂技、狩猎、侍女献食图等。表现自然界动物之间的场景主要有禽鸟、双马、猎兔、鹅鸭、斗鸡、鹳鸟啄鱼、象与骆驼、虎扑鹿、犬逐兔、水鸟啄鱼图等,可以说是多姿多彩丰富至极;祈愿祈福题材主要以常青树,虎、龙和常青树,交龙、双蛇,二鸟交尾回首而立,虎食鬼魅,比翼鸟等来表现。力士题材则无表现。在装饰纹样题材上,巴属地域使用纹样较多,其次是中原地区和蜀属地域,齐鲁地区纹样使用种类较少,但纹饰成了装饰画像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石阙画像艺术中地位凸显。更为显著的是中原地区的中岳三阙上的圆圈纹,工匠直接将其作主题性描绘,使其作为具象图像的陪衬功能伤逝而演变为主题画像,这在所有石阙画像艺术中是少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其一,四地域汉代石阙画像艺术所表现的题材有主有次,巴属地域主要以神仙神兽及现实生活题材为主;蜀属地域主要以现实生活、祈福及历史题材为主;齐鲁地区主要以历史、现实生活和祈福题材为主;中原地区主要以现实生活和祈福题材为主。其二,四地域在相同题材情况下表现的对象不同,在神仙神话神兽题材的表现对象上,巴属地域主要以四方神灵为主的神兽题材作为表现对象;蜀属地域则无多少表现,仅有西王母图像等神仙题材;齐鲁地区除四方神灵外则以怪兽、祥云、金乌、东王公来表现;中原地区除有四方神灵中的朱雀、玄武两个外,主要以神话故事来表达。在历史题材上,巴属地域表现不多,仅有荆轲刺秦图;蜀属地域则选取了具有汉代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高祖斩蛇等故事进行描绘;齐鲁地区表达最为丰富,主要选取以儒家圣人的孔子和历史上的帝王、帝妃以及为父报仇的烈妇为描绘对象,表达的礼教含义深刻;中原地区则选取了夏禹和启母两个代表性人物进行描绘。在现实生活题材上,巴属地域主要以平常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为主;蜀属地域和齐鲁地区则以社会上层者的眼光来描绘现实生活;中原地区描绘最为丰富,不仅描绘上流社会的车马出行图,还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中原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生活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在祈愿祈福题材上,四地域均以动物来寓意长寿、安康。但北方的齐鲁、中原地区与巴属、蜀属地域的表现对象不尽相同,南方的巴属、蜀属地域主要以仙女、三足鸟、玉兔等来描绘,北方的齐鲁、中原地区则以常青树、交龙等来描绘。力士题材表现上,巴属、蜀属地域主要以立体雕塑角神的方式表达崇尚劳动的风气,齐鲁地区则以武士、门大夫作为对象表现来描绘社会行为规范的含义,据此也可以说明汉代时期北方地区社会的文明程度要高于南方地区。在孝道题材上巴属地域和中原地区以孝经的典型故事来表达,着重现实生活中的孝;蜀属地域和齐鲁地区则以跪人等来表达,则着重生者对逝者的孝,说明四地域的人们在对孝的认识和理解上是存在次序和偏差的。其四,从南方的巴属、蜀属地域和北方齐鲁、中原地区石阙画像题材内容总的来看,又存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徐文彬先生等在总结南方的巴属、蜀属地域和北方的齐鲁地区的石阙画像题材内容特点时说“四川汉代石阙的雕刻内容,若与山东地区画像石的同类题材作比较考察,有如下特点: (一)四川汉阙上表现祥瑞较少;(二)四川汉阙上没有系列的圣君、贤臣、孝子和烈妇形象;(三)四川汉阙上全裸、半裸人像时有出现”①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徐文彬、谭遥、龚廷万、王新南:《四川汉代石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这个结论其实也符合南方的巴属、蜀属地域和北方的齐鲁、中原地区的总结。
表5 四地域石阙画像题材分类
地域名称 主要画像题材 题材表现的主要内容神仙神话神兽题材 东王公和西王母,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熊、天吴、翼虎、怪兽、凤鸟、金乌,猛虎咬青龙等历史故事题材 孔子拜项橐、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尧、舜、禹、汤,禹妻,汤妃,二桃杀三士,七烈女等齐鲁地区现实生活题材轺车出行、骑行图,胡汉战争,乐舞百戏,楼阁燕居,拥帚人、蹲坐人物图,七人站立,角抵戏,跪拜、伺马、躬立、捕鱼、狩猎、进食、格斗、迎宾,母禽、双马图等祈愿祈福题材 伏羲女娲,玉兔捣药,二兽互咬尾及双鱼,六头神兽,三魚共首,人首蛇身,二猿攀爬,常青树,人头鸟、三足乌、九尾狐,奔鹿,神猴,射猴,金乌图等装饰纹样题材 连弧纹、綯纹和双凌纹力士题材 执盾立人,执戟三骑士,执彗门吏、门大夫图孝道题材 蹲坐人物图神仙神话神兽题材 朱雀、玄武,龙虎,羽人,夏禹化熊,启母化石图等历史故事及人物题材 夏禹化熊,启母化石现实生活题材中原地区骑马出行,跪坐、倒立,执犊、执鸠杖人物,人逐鸱鸮,侍女献食,果下马人和杂技,进谒、拜谒、宴饮、蹴鞠,舞剑、搏击、狩猎、训象,马戏、吐火、幻术,饲鸡、斗鸡等,鹳鸟、水鸟啄鱼,象与骆驼,龙和双燕,羊和龙虎、鸱鸮和兔,虎扑鹿、犬逐兔、虎兽斗,龙虎、鹅鸭,翔鸟、禽鸟、水鸟,双鹿、双凤、双马、双亭,马、牛、羊、虎、獐、貘、鱼、鲧画像等祈愿祈福题材 虎、龙和常青树,二鸟交尾回首而立,马与忍冬草,交龙穿环,虎食鬼魅,三鱼共首,比翼鸟,育雏、射鹿图等装饰纹样题材 套环图,波浪纹、弧形连续纹样及S形连续纹,斜形花纹力士题材 无孝道题材 郭巨埋儿图
画像石艺术是工匠通过对社会整体艺术水平的认识及自我的艺术探索和创造后,用錾刻工具将理想形象刻在石阙表面的。四地域工匠在对艺术形象的塑造及其组合方式上有哪些思考和处理方式呢? (列表比较见表6),从列表比较情况来看,巴属地域的工匠在艺术形象的表达上采用了夸张、拟人的造型手法,蜀属地域既使用夸张手法又兼有写实手法,值得一提的是巴属、蜀属地域的工匠对夸张手法的运用,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也说明两地工匠对生活的体验和细致的观察,如蒲家湾无名阙的拽虎图 (如图1),夹江杨公阙的驯兽图,诸石阙的角神等,将人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互动表现得惟妙惟肖,动态幽默,与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说唱俑有异曲同工之妙。齐鲁地区则普遍使用剪影写实手法进行形象塑造,如武氏阙、莒县东莞村石阙的阙身人物场景画像等 (如图2),就像在给我们播放一幕幕的皮影戏剧。中原地区的造型则使用稚拙、洗练、刚劲的手法来表达,如启母阙的蹴鞠、郭巨埋儿、倒立图 (如图3),太室阙的跪坐人像、舞剑图等,个体画像风格有时看似孩童涂鸦,实则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在主题画像画面布局上,巴属、蜀属地域主题画面构图主要采用适合式、溢出式构图,如渠县赵家村西无名阙的送别图、仙人六博图,沈府君阙的白虎衔壁图,蒲家湾无名阙的董永伺父图等均采用适合式构图,赵家村东、西无名阙的青龙、白虎衔壁图,忠县甘井沟无名阙的白虎图等采用溢出式构图,画面形式饱满而生动,让人感受到画面的张力及当地人民旺盛的生命力。齐鲁地区也采用适合式构图,但与巴属、蜀属地域有所不同,其画像的外方采用多层装饰纹样进行矩形围合,武氏阙、莒县东莞村石阙和莒南县石阙的阙身画像均使用此形式,产生了类似西方绘画作品装裱后的视觉效果 (如图2)。中原地区主题画像构图采用散点式处理,主题画面构图按照垒砌石块单体的边沿作为画面的构图范围,个体画像之间的形式距离关联度不高,个体画像间相对孤立,图像简略,但表达意义一目了然;另一方面,其画面的形象与外沿边线的适合度也不高,呈现出画像小而外框大的特点。在画面整体布局上,巴属和蜀属地域布局巧妙,工匠们尽量利用枓与枓之间、柱与柱之间、层与层之间的空隙或者榫头、枋子等实体,巧妙布局,让描绘对象布满石阙,特别是在石阙的阙楼和枋子层,形成了生动有趣、层次丰富,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相对独立的画面布局,使整个石阙楼部、枋子层画像看上去有琳琅满目、饱满充实的整体效果。徐文彬先生等在描述四川汉代石阙画像艺术作品构图时说,四川汉代石阙上的雕刻不仅主题明确,而且着意“经营位置”①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博物馆、徐文彬、谭遥、龚廷万、王新南:《四川汉代石阙》,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这也反映出巴属、蜀属地域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匠精神。齐鲁地区石阙画像整体布局规矩大气,特别是在阙身画像布局上,打破垒砌石块之间的固有界限,用阙身整体作为构图布局范围,展现出一幅幅气势宏大的画卷。中原地区石阙画像整体布局仍然采用散点式布局,特别是石阙阙身上的个体画像就像夜空中的星星布满阙身,给人以繁星闪烁,心旷神怡的感觉。
图1 拽虎图 (蒲家湾无名阙刻)
图2 武氏阙画像
图3 倒立图 (启母阙刻)
表6 四地域石阙画像艺术画面组合形式及表现风格比较
石阙画像艺术的最终视觉效果与工匠雕刻技法是密不可分的。四地域汉代工匠采用什么样的雕刻技法进行画像造型呢?通过表7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四地域工匠在雕刻技法上的确存在较大差别,特别是在南北方地域。总的来说,巴属、蜀属地域石阙画像雕刻技法基本相同,主要采用透雕、浮雕、减地平钑、线刻等技法,尤其是透雕和浮雕技法使用普遍,画像艺术立体化明显,如两地的力士角神均采用透雕的方式 (如图4),在楼部和枋子层的画像均使用浮雕或高浮雕形式(如图5)。如果说我们将汉代画像艺术做进一步的细分的话,我们更愿意将巴属、蜀属地域的石阙画像艺术称之为石雕艺术可能更为准确一些。齐鲁、中原地区雕刻技法单一,普遍采用减地平刻、线刻的方式 (如图6、图7),画像艺术视觉效果平面化特征显著,这种特征在两地域诸石阙的阙身主体画像上显露无遗,这种技法基本是在较为平整或光滑的平面上对画像的背景部分使用下沉方法进行雕刻,可以看出北方工匠对减地平刻技法的偏爱和娴熟运用。
图4 高颐阙透雕角神图像
图5 赵家村西无名阙浮雕图像
图6 武氏阙平刻图像
图7 太室阙平刻、线刻图像
表7 四地域石阙画像艺术雕刻技艺分类比较
汉代石阙画像艺术是汉代画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对巴属、蜀属、齐鲁、中原这四地域汉代石阙画像艺术的分类比较后认为:从表现题材类别上看,四地石阙画像艺术都是以祈愿祈福与现实生活为表现中心,这也符合石阙作为纪念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在此基础上各地域在题材选用又出现了较大差异。巴属地域突出神仙神兽和力士题材,说明汉代时期神学思想在巴属地域影响普遍,画像艺术夸张幽默,画面布局饱满充实,反映出该地域人们崇尚劳动、富于创造及机智勇敢的精神面貌;蜀属地域突出历史与力士题材,表达出汉代该地域人们热爱生活,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齐鲁地区突出历史题材的运用,体现出齐鲁之地对忠、义、贤、德的推崇和对儒家思想的敬仰;中原地区则突出现实生活题材,表现出中原地区农耕文化背景下一般社会阶层多姿多彩的现实文化生活及崇尚自然和谐的状况。从表现题材的内容上看,巴属地域主要倾向具有导向功能的四方神灵、平凡劳动者的平凡小事、讴歌劳动的力士等内容来表现题材;蜀属地域主要以神话中的神鸟神兽、社会上层生活及具有颂扬历史的内容来表现;齐鲁地区则主要围绕社会公德和儒家文化的内容来展开题材;中原地区以丰富的民间活动来展现中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从石阙画像艺术风格及其画面布局分类比较结果看,四地域中巴属、蜀属地域风格基本相同,齐鲁、中原地区风格类似,但作为南方的巴属、蜀属地域与北方的齐鲁、中原地区的风格迥异,南方着重立体化风格,北方着重平面化风格。四地域在主题及整体画面布局上,除中原地区石阙部分采用散点式和巴属地域部分采用溢出式外,四地域都采用了适合式构图。巴属、蜀属地域在画像主题和整体画面布局上着意“经营位置”,画面饱满充实;齐鲁地区画像在主题和整体画面布局上均可说是气势宏大,视觉震撼;中原地区石阙主题画像相对齐鲁地区来说,确有小家碧玉的感觉,但从整体的布局上看更能彰显平凡人的伟大。从石阙画像雕刻技法上看,巴属、蜀属地域工匠均大量使用透雕、浮雕技法,齐鲁、中原地区工匠普遍使用减地平刻技法,南北雕刻技法差异巨大。
总之,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无论是从四地域或是从南北关系的角度来探讨汉代石阙画像艺术的异同,我们都有理由认为,这些异同都表明我们的先民不管距离多么遥远或是相隔万水千山,但他们在思想上是相通相融的,在此基础上,由于地域的不同和地域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画像艺术的差别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差异的存在其实也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