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胜任力视角的计算机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12-29 09:36凌,杨有,魏
计算机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胜任创新型计算机专业

罗 凌,杨 有,魏 延

(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047)

1 研究背景

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型人才担负着推进国家自主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于本科计算机专业而言,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只有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探索出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胜任力为界定创新型人才引入了新的视角,胜任力模型提供了界定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工具。

2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

2.1 胜任力概念

胜任力是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在1973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Competency)是指能客观评价一个人的若干可测量的个性特征的集合,包括知识或技能、动机、特质、自我概念、态度或价值观等,这些特征能够将优秀者从表现平平者中区别出来,而且能驱动一个人在工作中产生优秀的成绩[1]。此后,Woodruffe(1991)、Spencer(1994)、Lucia Lepsinger(1999)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虽然胜任力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承认以下3点:①胜任力能反映员工是否具有与岗位所要求的能力水平和行为特征;②胜任力能对员工未来的成绩作出较好的预测;③胜任力强调的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既包含知识、技能、社会角色等外显因素,也包括动机、态度、特性等隐藏因素。因此,从胜任力视角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2.2 胜任力模型

界定胜任力特征的重要方法是构建胜任力模型[2]。对于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Spencer等人(1993)提出的冰山模型(The Iceberg Model)。在冰山模型中,胜任力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显性胜任力和隐性胜任力。显性胜任力包括知识和技能。知识指个体具备的某个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指完成该领域任务的能力。这两个特征是可见的,且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培养和评价。隐性胜任力包括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些特征是不可见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考察才能发现和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身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对自身的印象和评价。特质是指身体的特性以及拥有对情境或信息的持续反应。动机是指渴望完成某个事务或者获得某个对象,并会付诸行动的强烈意愿[3]。

2.3 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构建

通过对重庆市计算机行业相关企业的走访调研,了解了企业的实际需求,并结合文献分析提出了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胜任力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工程能力、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6个维度。

(1)知识水平。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专业知识指创新人才进行创新活动必备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它是创新人才胜任力模型的基础维度。就计算机专业而言,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相关课程学习获得。专业相关课程包括数学类学科基础课,如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专业主干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等,以及专业方向课程,如Web网站开发、移动与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应用及维护等方向课程。综合知识主要是指通过哲学、历史、艺术等课程的学习,使得计算机专业人才具有广泛的知识、拓展性思维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工程能力。也称为工程实践能力,即是能灵活熟练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具体工程项目的分析、设计、开发、部署与维护的能力。

(3)英语能力。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国外企业入驻,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印度为例,印度在计算机行业,尤其是软件行业取得显著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印度具有世界上第二大会讲英语的人力资源,使得印度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这充分说明了英语对软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4)创新精神。指人在学习或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向、愿望和动机。一个人首先要有创新精神,才可能有创新的行为。创新精神由强烈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敢于质疑、勇于冒险、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组成。

(5)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开拓的想象能力、细致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对问题敏锐的判断能力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创新人格。指个体进行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与个体的品德有关,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创新人格包括服务社会的创新责任感、职业道德、积极热情、诚实正直、不懈追求真理的科学品质以及能经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态。如果个体在创新人格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创新活动的失败。

3 基于创新型人才胜任力模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1 构建“三阶递进式”人才培养方式

在课题组前期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4],基于学生校内学习、校内实训基地学习和企业实习3个主要学习阶段,探索性地构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三阶递进”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以实现4年不断线的学生胜任力培养。

(1)第一阶段。由第一、二学年构成的初步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学生学习的内容包括:数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外语课程和人文基础课程。这一阶段主要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扎实理论和基本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2)第二阶段。由第三学年构成,主要是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学生从市场需求量巨大的Web网站开发、移动与嵌入式系统开发以及计算机系统应用及维护3个方向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深入学习,再通过构建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3)第三阶段。由第四学年构成,着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及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来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3.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较大帮助[5]。为了构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首先创建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包括微视频、教案、课件、习题、实验等。此外,还应该建设专业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SP.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网站开发等的项目库和案例库,以方便项目驱动教学的引入。在此基础上构建在线学习支持系统,以满足学生课前课后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引入协作学习方式,将学生按照学习风格、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个性化分组,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实验、实习以及实训的多个阶段都以团队方式展开,使得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习和实践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提高。课堂授课前学生通过微视频等资源进行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从教室迁移到实验室,由教师以问题引导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即时实践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课后,学生通过完成理论和实践作业,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3 构建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的源头来自于实践。根据胜任力模型,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优化实践教学各环节,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多阶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包括5个阶段: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校内工程实训、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各个阶段层层递进,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培养和提升。

3.4 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各级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参赛作品可以从学生的平时作业中挑选,或者鼓励学生根据比赛要求创作新的作品。通过竞赛,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抗压能力等都能得到较大锻炼。此外,很多学生能在大赛中获得市级、甚至全国的大奖,这些成果对学生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都增加了有分量的筹码。

3.5 坚持4年不断线的英语学习,多渠道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只有前两学年。因此,在后两个学年也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以班级、年级或整个学院为单位开设多种方式的英语竞赛和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比赛促进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应该增加双语课程的比例,使得学生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优秀教材和教学资源,课堂授课语言也应该从全中文过渡到半中半英,最后阶段实现全英文授课。整个双语课程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将英语作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对提高学生实际的英语应用能力有较大帮助。

4 结 语

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胜任力模型为界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工具,本文从知识水平、工程能力、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6个方面构建以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以期为创新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1]代郑重, 安力彬.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 软科学, 2013, 27(7): 115-117.

[2]李明斐,卢小君. 胜任力与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5(1): 28-32.

[3]刘晓红, 徐扬, 史本山. 基于胜任力的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模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2(2): 342-348.

[4]罗凌, 杨有, 余平. 面向区域软件产业的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4(4): 6-9.

[5]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猜你喜欢
胜任创新型计算机专业
DARPA:美国创新型机构成功实例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能制造“四维”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课堂教改现状及建议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