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俊亮
摘要:仔猪黄白痢是由于仔猪受到大肠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对仔猪的危害非常大,常造成大批的仔猪发生死亡,还有大批仔猪会因为疾病导致生长发育性能降低,给养猪场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严重影響猪场的经济效益。本文从防治的角度出发对仔猪黄白痢的发病情况做一概述,旨在为养殖场防治此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仔猪黄痢;仔猪白痢;防治
仔猪黄白痢都是由于大肠杆菌的感染而引发的疾病,在我国的养殖场比较常见,常常由于防治工作没有做到位而导致仔猪的感染发病,发病后的仔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而且会通过呕吐物和粪便不断向外排毒。大肠杆菌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原菌虽然现在比较易于控制,但仍然有大量的动物甚至是人因为感染大肠杆菌而死亡。因此对大肠杆菌的控制不可松懈,应该密切关注大肠杆菌的感染并采取措施降低养殖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数量。
1仔猪黄白痢的简介
1.1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主要危害1周龄以内的仔猪,尤其是对1~3日龄的仔猪危害最大,常造成仔猪的急性败血性表现。对1周龄以上的仔猪的致病力很弱,极少有发病情况。本病在阴雨绵绵的潮湿环境下多发。常造成整窝的猪发病和死亡,病死率极高,通常在90%~100%之间,特征性的症状通常为黄色的水样粪便,急性腹泻和腹泻造成的脱水而发生死亡。本病通常在3日龄以内就可以发病并表现出临床症状。有的潜伏期较短,在出生后的12h内即可发生本病,一般一窝内的仔猪有一两头发生疾病,而后疾病迅速蔓延,直到一整窝猪都发病。发病后表现为黄色的稀便甚至是水样粪便,在粪便中还可以见到气泡和凝乳块。随着病情的深入,仔猪会出现大便失禁,而后表现为迅速的脱水、衰竭和昏迷状态,而后就是死亡。剖检病死猪可见尸体脱水严重,皮下有的表现出水肿。心脏内有凝血块,肝脏和肾脏都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肠道膨胀,内有大量的黄色液体状的粪便和一些气体。肠黏膜上有出血点,尤其是十二指肠最严重,肠系膜淋巴结也有出血点。
1.2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主要是危害10~30日龄的哺乳仔猪的肠道传染病,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本病发生时,可由最初的一、两头仔猪感染到大部分的仔猪发病。本病也是在多雨的夏季高发,一般在每年的6—8月。仔猪发病是以白色或者是灰白色的粪便为特征。通常在发病的初期,病猪精神状态良好,而且不出现食欲和体温等变化,只是有腹泻,粪便为白色或灰白色的糊状,在粪便中有可见的气泡和大量的黏液。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则会出现下痢严重,次数增多,精神不振,渐进性的消瘦,但死亡较少,大多能耐过,但耐过的仔猪生长发育性能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肠壁变薄,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黏膜内有炎性病变,结肠有大量的白色或灰白色的外观呈浆糊状的粪便。
2仔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
2.1管理好妊娠和哺乳期母猪
妊娠期母猪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措施,这个阶段工作做好了,会减少仔猪的发病。妊娠母猪应采用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但对体质较弱的妊娠母猪可采取两头高、中间低的饲养方式。一般是以妊娠60日龄和100日龄来作为分期的点,妊娠少于60日龄的母猪属于妊娠前期,妊娠超过100日龄的母猪处于后期。在这个时期的饲料和饮水都要求清洁卫生。母猪在产前的2周和3周需要使用大肠杆菌的多价苗分别免疫一次。
哺乳期母猪主要是需要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而且所供给的营养物质需要均衡并且能够满足泌乳的需要。可以直接使用哺乳期饲料。但是在饲喂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玉米的量,通常应该在50%以下比较好。在哺乳期,还应该加强母猪的运动,增强母猪的体质,防止发病。也可以在母猪产后3d在饲料里加入广谱抗菌药。在母猪产后应立即注射长效土霉素制剂,也可以防止仔猪发病。
2.2仔猪的特殊护理
初生仔猪应该及时清理掉口和鼻腔中的黏液,将仔猪全身擦干,对仔猪进行断脐,断脐后应该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这时的仔猪怕冷,应该做好保暖工作。仔猪应该尽早地进行哺乳,以提高其免疫力,吃到初乳的同时还需要口服庆大霉素预防大肠杆菌,并且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在仔猪2~3日龄的时候可以喂服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的补充,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
2.3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定期进行消毒,清除环境中的病原,能够有效防止猪受到大肠杆菌的感染。一般是在产前对产房进行清扫和消毒,在产后应减少猪舍的人员流动和器具的搬运,还要对产房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
2.4使用抗生素治疗
由于大肠杆菌能够被抗生素所杀死,所以在临床上治疗大肠杆菌病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药物有硫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还可以使用一些中药制剂,比如双黄连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这些均有效果,但由于大肠杆菌耐药性比较严重,在用药前最好先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使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