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包虫病联防联控的建议

2018-12-28 11:17游锡火胡燕张文宝
中国动物保健 2018年8期
关键词:绦虫包虫病驱虫

游锡火 胡燕 张文宝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应对全球经济、社会变化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切实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身体健康,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农业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员的流动,使得疾病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如何通过联防联控,从根本上切断疾病的循环链,打造一条“健康之路”将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疾病防控的重大挑战。

包虫病又称为棘球蚴病,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其主要病原体为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前者导致囊型包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后者导致泡型包虫病,流行范围较小,但十年病死率高达90%,又被称为“虫癌”。包虫病需要两种哺乳动物完成其生命史:犬是终末宿主,是人和家畜患包虫病最重要的传染源;家畜为主要的中间宿主,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感染,但不参与病原的循环。包虫病发生的根源是犬体内的细粒棘球绦虫释放的虫卵感染人及牛、羊等家畜,致使人畜患包虫病,因此预防包虫病的关键就在于从畜间防控入手,从源头上阻断该病的发生。包虫病不仅危害畜牧业的养殖生产,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WHO认定的全球十种经济负担最重且危害极高的疾病之一。

1包虫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流行和防控现状

1.1流行情况

亚洲、非洲、南美洲是包虫病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受威胁人口达15亿。在亚洲,包虫病集中在中亚和西亚,据报道这些地区有约5亿人生活在囊型和泡型包虫病高感染风险环境中。除亚洲以外,欧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是包虫病的高流行区。

1.2世界各地包虫病防控现状

虽然包虫病几乎流行于整个世界,但对包虫病的控制从全球范围和角度来看是被忽视的,目前仅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包括冰岛、新西兰和塞浦路斯三个岛屿国家,控制的地区或岛屿还有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阿根廷称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

控制和消除疫病的根本就是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实际上,我们在总结上述国家和地区长达100年的包虫病防控经验和成果可以得出:他们主要采取在开展教育的前提下,切断病原循环链的两个阶段,即对犬至少每6周驱虫1次(一年至少8次),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屠宰场,对绵羊等中间宿主严加屠宰管制,销毁带虫脏器。在这些国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曾经均属囊型包虫病高度流行区,两国政府对包虫病的防控极为重视,经过近百年的努力,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于2002年宣布消除包虫病。这些成功的实例充分说明包虫病是可以控制和消灭的。

1.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防控现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包虫病是一种被忽略的疾病,特别是中亚、西亚、非洲等国家受限于当地的政策、国家重视程度、经费来源、技术水平等因素,基本上没有开展包虫病的防控,这使得包虫病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流行范围更广、危害程度更甚。

以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为例,根据医院的记录,人的泡型包虫病病例从1995年的3例增加到2011年的60例,与此同时,家畜包虫病的发病率也增加了2倍。2006年,在吉尔吉斯斯坦中部,有64%的绵羊感染包虫病,25%的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在东南部,有11%~18%的犬感染细粒棘球绦虫,有64%的狐狸感染多房棘球绦虫,犬和狐狸是该地区棘球绦虫重要的终末宿主。

2我国包虫病综合防控策略和成效

中国在亚洲乃至世界包虫病流行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存在囊型和泡型两种包虫病,以囊型为主,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甘肃、内蒙古等西部七省区,覆盖国土面积达44%,受威胁人口数约6,600万,每年感染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廢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

2.1我国包虫病防控策略

鉴于家畜屠宰管理在我国农村牧区实施的困难性,同时结合我国包虫病高发区的流行特点以及流行区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包虫病防控工作者总结了近三十年的防控成效和经验,提出了“单向切断病原循环链的控制策略”,即无虫卵污染的驱虫模式。具体措施是采取“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成虫期前驱虫,该防控措施是目前最有效的切断病原循环链的方法。经大量临床试验试点证明,采用这种驱虫方式,只要坚持连续进行,在驱虫密度和有效驱虫比例保证下,可在措施实施后5~10年时间内,取得迅速有效控制。

2.2我国包虫病主要采取的防控技术手段

2.2.1犬驱虫药物。吡喹酮是国际公认的驱除犬带科绦虫的首选药物,我国目前已能大量生产较低价格的吡喹酮,并且成功地研制了具有诱食功能且犬喜吞食的新剂型——吡喹酮咀嚼片,这一产品的问世为大面积有效驱虫提供了根本保障。根据细粒棘球绦虫在犬体内发育45天进入感染期的特点,科研专家利用吡喹酮咀嚼片,通过每月对犬驱虫,可从根本上切断病原循环链,且该措施可省却屠宰管制。由于新剂型吡喹酮咀嚼片能100%将棘球绦虫驱除,从而也避免了虫体对药物的抗性,该措施相对国外防治措施具有投资少、简便易行、收效快的特点,很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2.2.2羊免疫疫苗。目前在我国包虫病防控工作上也使用了EG95疫苗对中间宿主绵羊进行免疫接种,该疫苗对绵羊包虫病保护率达到95%以上。

2.2.3包虫病诊断。医学上多应用超声诊断结合免疫诊断的方法用于人群包虫病的流调普查,这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包虫病病人的确诊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终末宿主犬包虫病的流调普查,我国研究人员也研制出了“犬细粒棘球绦虫粪抗原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原理,捕捉犬粪便中细粒棘球绦虫分泌物、破碎物、节片或虫卵等抗原,该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超过90%,这对我国犬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2.4包虫病治疗。我国西部地区医院形成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模式,基本保障了对病人的治疗。通过对传统的内囊摘除术和肝切除术的改良,并在经皮穿刺引流和腹腔镜技术上取得了长足进展,使其手术方法居世界先进水平。创制了根治性外囊剥除术和自体肝移植术,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挽救了晚期患者的生命。

2.2.5包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建立。我国科研人员以新疆裕民县为试点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包虫病综合防控措施集成、模式示范和建立,目前该县包虫病流行状况得到显著控制。具体措施包括:①成立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领导小组;②在牧区依靠当地牧民每月对牧犬实施月月驱虫,在农区由村医或村卫生员负责行政村所有犬的驱虫工作;③采用多种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例如印制“包虫病防控知识宣传卡片”和“包虫病危害和预防宣传画册”等宣传材料,并利用犬登记及投药时不定期给村民发放;书写防治包虫病常识的墙标;对当地村民及学生等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抽样问卷;每年对试点所有乡级兽医和村级防疫员进行“包虫病防控技术”培训等。④每年进行防治效果评估:通过5年时间,当地家/牧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从21.53%下降至0.88%,绵羊包虫病感染率自55.08%降至4.93%。

2.3我国包虫病防控试点的成效

目前,我国包虫病在各地试点主要集中在对终末宿主犬的管理上,主要采用了“单项灭绝病原”的防控策略。

1)新疆。结合控制原理、国外控制经验以及新疆包虫病的流行特点和社会因素,采取以“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为核心的综合控制措施。该措施在新疆呼图壁县(1987~1990年)和温宿县(1990~1994年)进行了区域性试验,取得了非常明显控制效果,呼图壁县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从18.5%减少到0,羊的平均感染率从88.8%减少到26.2%:温宿县犬细粒棘球绦虫平均感染率从14.7%减少到0。两县新生羊包虫病平均感染率比控制前减少了85%以上。在牧业县一裕民县的试点表明,在5年内,绵羊包虫病从55%下降到5%以下。证明该控制方案是可行有效的,且可以被广大农牧民接受。这些试点防控工作的开展,为新疆全面开展包虫病的控制奠定了基础,目前,新疆包虫病处于低感染水平。

2)甘肃。采用“犬犬投药、月月驱虫”措施对试验点(皇城羊场)全部犬进行高密度无污染性驱虫,对广大居民开展包虫病危害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屠宰季节,兽医加强检疫,并将包虫病病料和其他废弃物集中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综合防治试点共进行了2年5个月,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26.67%下降到0;羊感染率由77.15%下降到17.4%,新生绵羊由28.95%下降到8.53%,取得了明显的控制效果。

3)青海。青海省海晏县在所辖地区开展了以“犬犬投药、月月驱虫”为模式的包虫病防控工作,主要采取行政加强组织领导、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撑、民间防疫员和群众广泛参与配合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通过为期三年的综合防治,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犬细粒棘球绦虫感染率由63.64%下降为0;1岁绵羊感染率由47.50%下降为7.14%;2岁羊感染率由56.93%下降为9.25%,获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4)四川。甘孜州和阿坝州“包虫病防治项目”从2005年底开始实施,截至2009年覆盖31个流行县。主要采取措施包括家牧犬进行登记并管理,实施多轮次药物驱虫等措施。在2017年11月2日,由中央统战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疾控中心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对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进行的中期评估验收结果显示,防治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家犬登记管理率、犬驱虫覆盖率、屠宰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率、定居点安全饮水覆盖率、定居点及外周1公里半径内灭鼠开展率、防治知识知晓率、患者规范治疗管理率、专业人员技能合格率等8项工作指标全部达标且成效显著,并且探索出两抓四管六结合的“石渠模式”,非常适宜在藏区进行复制和推广,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效。

3包虫病综合防控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的建议

在丝绸之路沿线上的一些中亚、西亚国家和地区,其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与我国西北部地区有相似之处,针对包虫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更好地对该病进行联防联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加大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建立有效的包虫病联防联控体制和合作互助模式

为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包虫病综合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沿线国家应携手并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与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信息交流及人才培训,推动防控技术标准的一致性,推动国家和地区间包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2加强各国、各地区间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包虫病由于其宿主种类多、管理难度大、区域划分不明显,因此各国之间的联防联控在疾病防控上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议可以由我国牵头成立亚洲包虫病学会,定期召集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包虫病防控专家将各国包虫病防控方面的情况进行交流和探讨,吸取各地区工作经验和成效,为包虫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达到联防联控起到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可以建立“一带一路”人兽共患病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加强各个国家人兽共患病方面的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农业机构等方面的共同研究,以期对国家间人兽共患病的防控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3积极推进我国包虫病防控技术手段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推广

我国包虫病防控专家们近30年的包虫病防控经验证明,采取犬驱虫为主、羊免疫为辅的“双相切断病原循环链”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措施在包虫病防控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尤其在终末宿主犬棘球絳虫的防控方面,新剂型吡喹酮咀嚼片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些防控手段、策略的推广和应用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整体包虫病防控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4加强我国包虫病诊断、治疗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推广

近年来,我国新疆、青海等地对于人群包虫病早期诊断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应将这些技术和手段推广出去,通过学术交流、医疗合作等方式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为当地已患病民众早日脱离包虫病的折磨奠定基础。

3.5加大包虫病危害宣传力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群众加强引导

包虫病多流行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通过政府之间的协作和共同努力,加大对包虫病的危害和防控手段的宣传力度,包括使广大民众知晓包虫病传播的途径,教育人们不要接触犬,阻绝带虫家畜脏器喂犬等方面,号召最大程度的减少犬只数量。

猜你喜欢
绦虫包虫病驱虫
生猪驱虫正当时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牛羊绦虫病的预防和中西医治疗分析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
绦虫大战,争夺宿主控制权
体内出现绦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