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
摘要: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改观。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的教育界也开始立足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以及不足,将审美教育与现有的艺术教育相结合,体现我国素质教育的优势以及核心要求。本文以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审美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之中的落实条件以及现实情况。
关键词:审美教育 大学音乐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114-02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大学音乐教学对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以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为切入点和核心,通过教学手段的优化升级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其次,学校还需要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为核心,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为切入点,体现素质教育并推动新课程改革。
一、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弊端
审美与个人的感受以及情绪、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音乐欣赏课之中存在许多的审美活动,不同审美活动在内容以及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都需要遵循严格的美育教育基本原则。音乐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美感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将个人的生活实践与现有的音乐学习相结合。
结合相关的实践调查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的桎梏,忽略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导致许多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之中无法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首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在对作者作品以及相关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以简单的讲授为主,大部分的教学欣赏课违背了原有的美育教学原则以及基本的特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难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及精髓,同时审美的作用也无法得以有效的实现。
其次,音乐欣赏教材无法与时代保持一致,实际的教学实践与现有的时代发展存在许多脱节的现象,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无法实现与生活实践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无法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老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简单以及落后,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终导致大部分的欣赏课十分被动。为了突破这一不足,老师需要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以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积极选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容,以此来更好地突破目前欣赏课的被动现状。
除此之外,较为传统的师生互动关系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严格的界限,无法体现音乐教育的情感表达以及情感需求,导致学生与老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情感交流以及互动,因此实际的音乐教学缺乏一定的审美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音乐教学理念获得了较大的转变,不管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评价体系都实现了有效的突破以及改革。大部分的教学理念以及手段能够有效突破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不断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依据以及保障,积极将新鲜血液融入现有的传统现场教学之中,充分发挥欣赏教学的作用以及价值,更好地体现该环节教学的艺术特征。
二、重新构建师生关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许多老师以及学生在实践教学以及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以服从以及被服从的关系为主,这种传统特征的师生关系导致许多老师难以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实际需求。老师往往一本正经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的传授,形象神圣而又庄严,学生往往敬而远之,整个课堂气氛相对比较低沉,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因此而在如此严肃以及紧张的气氛之下学生难以真正的接受老师的引导,同时也无法对音乐教学产生一定的共鸣以及兴趣。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老师首先需要有效的突破这一不足,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实质需求,创造良好的欣赏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营造较为愉快且自由的氛围。其次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能够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享受音乐课堂所带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重新摆正自己的位置,将自己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与学生融为一体,实现与学生在心理以及情感上的沟通,以个人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音乐知识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及敬佩。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
在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过程之中,老师首先需要立足于欣赏教学的现实条件,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为基础和核心,有效突破传统形上学模式所存在的各类不足。从上文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在欣赏教学實践的过程之中,老师只能够采取满堂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知识输出,直接将课堂之中的意愿强加给学生,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的实质情况以及学习能力,这一点导致许多的创造性思维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落实欣赏教学环节时,老师需要立足于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积极突破音乐教学中的不确定性以及空白,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为切入点,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来进行有效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及教育背景有所差异,同时学生的气质,性格以及年龄存在一定的区别,老师需要积极利用不同学生的艺术空白,以发挥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以及欣赏能力为切入点,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性。
四、构建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关系
我国许多著名的音乐家以教育现象明确的强调,音乐是文化资源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因此在音乐教学实现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突破技术层面与形态层面上的限制,立足于音乐的历史发展特点以及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音乐与文化、艺术、哲学、历史背景以及社会相关的各类影响因素,站在全方位的角度保障分析的层次性以及科学性,将不同层次的内容与现有的音乐教学相结合。
(一)文学与音乐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其中散文、诗歌也存在许多的音乐元素,大部分的人通过音乐来与他人进行互动以及沟通,抒发个人的思想情感。为了能够为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老师需要注重语言的表达,保证语调的抒情性,体现优美的语言描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艺术熏陶。
(二)绘画与音乐
作为一种凝固性的音乐,绘画也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大部分优美的音乐都呈现着一定的绘画特色,在聆听不同的经典音乐作品的过程之中脑海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画面。因此老师在音乐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可以分析大学音乐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要求,对学生进行画面的提示,通过不断诱导以及前期的预习来保障个人语速与音乐节奏的同步性,让学生能够在大脑之中形成统一的画面。
五、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
为了能够实现审美教育在大学音乐教学之中的大力落实,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拓宽老师专业知识的深度以及广度。在信息化时代之下,老师的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障自身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老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积极了解与专业教学相关的知识,保证实践教学与时代之间的同一性。
其次,不断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其中教学与科学研究以及开发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注重审美教育与审美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保证整个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化以及多元化发展,充分实现科研成果的优化利用以及配置。
最后,老师需要积极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大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实现学生个人的成长以及發展有着关键的作用以及价值,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音乐老师需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不断采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周振宇.浅谈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传达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6,(07).
[2]夏英.浅谈高校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J].大众文艺,2010,(20).
[3]张思镜.高校公共艺术课音乐审美教育教法探索[J].平原大学学报,2006,(03).
[4]刘建刚.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
[5]杨艳芳,齐美彬.素质教育与教师的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2).
[6]孙娟.音乐课堂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8,(06).
[7]刘建刚.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