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的探析

2018-12-28 10:51阚诗雨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连斯基

阚诗雨

摘要:柴可夫斯基根據普希金同名诗体小说改编创作了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在其中融入了自身独特的创作技巧,不仅成功且准确地把握了每一个歌剧人物,更在作品当中彰显了自身比较强烈的创作激情,向世人展现了人性当中比较优美的内涵。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当中,无论塔姬雅娜、奥涅金或者连斯基,均并非伟大且崇高的人物形象,但是能够通过其对于庸俗生活的反抗感动世人。各个主要人物形象在歌剧中均能够表现丰富的内涵,具有精美的结构。本文主要对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进行探析,在对连斯基人物性格以及《青春啊,你在哪里?》情境作出了解后,主要从音乐结构、演唱特点、演唱重难点几个角度对《青春啊,你在哪里?》的音乐演绎进行了分析,并且谈到了几点演唱技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 《叶甫根尼·奥涅金》 连斯基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01-04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叶甫根尼·奥涅金》为其在1877年至1888年间创作的歌剧作品,充分体现了其当时的歌剧创作理想,认为歌剧能够对戏剧进行更加亲切且深刻的表现[1]。《叶甫根尼·奥涅金》作为一部抒情性的歌剧作品,在情节上相对简单,规模亦不宏大,而且在舞台效果上和声色上并未追求华丽,其仅将普希金长诗体小说原作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梳理便更加真实的对当时俄国人精神感受、社会形象等进行了描写和展现。鉴于此,该歌剧一经演出便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热烈欢迎。柴可夫斯基在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能够运用多彩的音乐形式对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进行展现,可以说是该歌剧作为成功和独特之处。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在歌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具有一定丰富内涵及演唱难度。本文对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进行探析,希望能够更加细致地剖析其音乐演绎特点和演唱技巧,为该歌剧及其同类作品的进一步研究与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

一、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的简介

(一)连斯基的人物性格

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对于连斯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存在一定差异之处。普希金带有讽刺口吻进行了该人物性格的塑造,柴可夫斯基则将其塑造成为了一个“多愁善感”却又十分真诚的青年形象。由于柴可夫斯基在创作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的过程中充分的融入了个人倾向,对主人公奥涅金基本上保持抵制和讽刺的态度,对女主人公塔姬雅娜基本上保持热爱和倾慕之心,对于连斯基则赋予了火热的爱与丰富的情感,基本上按照塑造女主人公塔姬雅娜的心态进行了创作,因此连斯基在歌剧当中属于有理想、有情感、正面的、年轻的人物形象。连斯基自幼在俄国成长,十分热情,后来通过德国留学获蕴育了自己浪漫的个性,成为了一名诗人[2]。与连斯基青梅竹马的奥尔迦在一次舞会上被奥涅金大献殷勤激起了连斯基的醋意和怒意,因此其向奥涅金发起了决斗的挑战,但是在决斗当中断送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奥尔迦并没有因连斯基的死感到自责,反而迅速结婚成家。因此,柴可夫斯基塑造的连斯基这一人物形象,虽然有着高度的热情,但是并不具有理智的头脑,注定其性格特征具有一定悲剧性,为《青春啊,你在哪里?》的演唱情绪奠定了基础。

(二)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情境分析

1.愤恨命运

《青春啊,你在哪里?》属于歌剧中连斯基在与奥涅金决斗之前对于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当时,连斯基仍旧处于醋意和怒意均较盛的状态,事情的起因在于,连斯基与奥尔迦青梅竹马,与奥涅金互为好友,其将奥涅金带回奥尔迦家中却发现奥涅金与奥尔迦之间在相互调情、眉来眼去,同时被爱人和朋友背叛令连斯基感到痛心和悲惨,原本十分热爱生活又活泼热情的年轻诗人对于生活、对于爱情均失去了信心,因此在《青春啊,你在哪里?》中便唱到“都到哪里去了,我美好的黄金的青春”。与此同时,连斯基对于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生活均无法看到希望,认为前途一片黑暗,因此其又唱到“明天为我准备了什么,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它隐藏在黑暗里”。面对即将到来了与奥涅金之间的决斗,连斯基虽然愤怒又激昂,但是却已经产生了不好的预感,因此其唱到“黎明的曙光开始发白,明朗的一天正到来,在这个时候,或者我已睡在黑暗的坟墓里”。从此处开始,连斯基对命运的愤恨更深,同时又增加了对命运的感叹,因此其唱到“我的死亡、我的生存、都由命运决定,我祝福我的生存,我也祝福死亡来临”[3]。

2.深爱奥尔迦

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除了基于连斯基对命运的愤恨以外,亦包含了对奥尔迦深深的爱意,若仅从悲愤和怨恨的角度对《青春啊,你在哪里?》进行分析并不能够领会其震撼之处,反而在融入爱的情感进行探索时才能够感受强大的力量。实际上,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最主要突出的仍旧为连斯基对于奥尔迦深深的爱意,正因有爱才有恨,若连斯基对于奥尔迦并非爱之深便不会有恨之切,自然不会在发现奥尔迦与奥涅金的背叛后产生深深的悲痛与愤恨。因此,在《青春啊,你在哪里?》的后半部分进行了音乐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与爱意的再现。在后半部分中,连斯基再次表达了对于奥尔迦的深切爱意,唱到“请告诉我,我美丽的姑娘,你来不来我坟上哭泣?并想到:他是多么爱我!他为我一个人献出悲惨的青春和生命,哦,奥尔迦,我是多么爱你,我为你一人贡献出了悲惨的生命和青春。哦,奥尔迦,我多么爱你!亲爱的人,想望的人,来吧,来吧!想望的人,我永远属于你,我永远属于你”。此处,《青春啊,你在哪里?》无论从主题上或者从音乐情感上均升华到了一定高度,对前半部分连斯基内心在命运上产生的愤恨缘由作出了深刻的解释,即一切均源于连斯基对于奥尔迦的爱,连斯基不仅产生了极度的痛苦,更在最后以失去生命为爱的代价。整首作品当中,连斯基的恨与爱进行了无尽的交织,既展现了绝望和悲伤之感,又表达了浓浓的热情与爱意,因此能够抓住世人的情感和心。

二、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的音乐演绎

(一)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音乐结构分析

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属于整个歌剧中抒情戏剧的重点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表现力,在作品当中充分且深刻的展现了连斯基这一人物形象。整首作品的音乐结构基本上由序奏、A段、B段和尾声构成,属于比较典型的但三部曲式。序奏按照B大调通过管乐奏出,位于主体段落之前,而后接入e小调的A段用于充分展现连斯基的音乐性,再接入了调性便为G大调的B段用于表达连斯基对于生存的渴望,最后进入e小调尾声部分,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决斗悲剧[4]。之所以在《青春啊,你在哪里?》中进行B大调、G大调和e小调的变化,与当时18世纪俄罗斯城市生活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状态存在密切关联。当时俄罗斯城市比较流程浪漫曲,柴可夫斯基亦比较热衷于浪漫曲的创作,其能够在浪漫曲当中融入本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和语言,并且能够渗透本民族音乐的节奏和音调,展现了强烈的民族音乐色彩。与此同时,茶可夫斯基对西欧的音乐技法进行了充分的融合,因而其创作具有一定国际性,在B大调、G大调、E大调和e小调的恰当转换之间自然展现了一个原本活力、热情的年轻生命逐渐走向死亡的悲剧[5]。

(二)連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演唱特点分析

1.下行音调与同音反复的旋律

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当中下行音调和同音反复的旋律出现的次数最多,主要原因在于悲伤失意的情感比较适合用下行音调进行表达,与《青春啊,你在哪里?》所要表达的主题和复杂的情感能够完美的契合。《青春啊,你在哪里?》当中唱到“明天为我准备了什么”,充分表现了当时连斯基在内心极度的失落和悲观,这一下行音调的使用恰当好处的展现了连斯基的情感。除此以外,整首作品当中存在着诸多下行音调,并且大部分均位于A部分的演唱当中。主要原因在于,A部分主要表达的为连斯基的感怀和哀伤,其对于未婚妻与朋友的背叛仍旧十分的愤怒、悲伤,不能完全释放自己内心的情感[6]。该处的下行音调为后半部分音乐与主体的深化均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和塑造。A部分比较典型的下行音调包括第32-36小节等,如谱例1所示。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必修要处理好音阶下行的准备,避免出现音准偏低的情况,重点在于要依靠气息将声音顶住,切勿一次性进行气息的释放,反而应该逐步退出,以此更加恰当的展现连斯基哀伤和愁苦之情。

谱例1:下行音调示例

此外,《青春啊,你在哪里?》当中亦使用到了诸多反复的音型,能够更加强有力的表现情感,突出人物雄壮有力且情绪比较激烈的状态,该种方法在B部分的应用比较明显,如谱例2所示。进行反复音型的演唱时,仍旧需要将气息顶住,在此基础上坚实而饱满的演唱以表达连斯基对于悲愤和爱意的呐喊。

谱例2:反复音型示例

2.变速度的巧妙运用

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对于变速度的运用亦十分巧妙,即其在演唱的速度上具有十分丰富的变化。从该作品的最初开始主要使用到了中速柔板,即音乐的演唱速度相对比较平缓,演唱者会用比较轻柔的力度保证演唱具有平稳性,为连斯基控制自身的悲伤情绪作出展现和铺垫。随着演唱进度的逐渐推进和情感的逐渐加深,B部分的演唱速度逐渐加快,并且演唱的力度逐渐增强,演唱者此时一般会将重点放置在音乐演唱力度和速度的控制上,从而将音乐逐渐推向高潮,同时将连斯基已经爆发的情感释放出来。但是,在作品高潮时逐渐进行音乐的减弱和减慢,能够为后续力度的再弱做好铺垫,因此在音乐的最后演唱力度再次恢复了轻柔,以此表达连斯基对于奥尔迦的无限爱恋和柔情。

3.临时变化音的添加

在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适当的添加了临时变化音,丰富了整首音乐的悲剧色彩。该作品当中比较常见的临时变化音应该包括了#A、#D和#C[7]。其中,#A主要是e小调升四级,属于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变音,重属功能色彩比较强烈,大部分均在属音B上解决,且#A变音的用法对色彩性的作用更为强调,目的在于烘托并渲染悲伤情感。除此以外,#D和#C属于e小调在旋律和调式上的变音,促使上升的旋律升高,在下行的旋律中则能够还原,使得音乐色彩更加强烈[8]。上述变化音的使用均具有一定巧妙性,为成功塑造音乐形象,凸显调式与声功能作用均起到了巨大的支持效果。

(三)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表现重难点分析

因为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属于带有序奏和尾声的但三部曲式结构,因而其在表现的过程中除了A段和B段以外,序奏和尾声部分亦存在一定演唱重难点。1.序奏表现重难点。序奏的演唱配合铜管与大提琴,具有一定殡葬色彩,表现具有沉重特点,预示着连斯基悲惨的命运,而后采用弦乐和单簧管进一步表现人物的悲剧命运,此处必须注意各个乐器之间和曲调之间的配合。2.A段表现重难点。A段为一级进下行形式,属于柴可夫斯基常用的音乐旋律表现新形式,节奏上的切分、上行旋律的搭配等形成了一种焦躁不安的状态,此时注意搭配木管乐和弦乐方能够展现连斯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3.B段表现重难点。B段对A段的声乐内容以及乐队之间的对白进行了延续,必须重视将速度调快,更加频繁的进行和声变换,以此表现不祥之感。4.尾声表现重难点。尾声部分要与序奏之间相互呼应,和声则需要体现出“只问不答”的形式,以此凸显连斯基凄冷的命运。

三、连斯基《青春啊,你在哪里?》的演唱技巧

(一)了解人物形象

普希金长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能够深刻且真实的反映当时俄国社会生活,展现当时俄国青年的不断探索与内心苦闷。柴可夫斯基在进行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的创作时对普希金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调整,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感更加具有悲剧色彩。连斯基这一正面人物形象算饱含热情,但是在实际当中却代表着一些思想保守且安于现状的贵族青年,具有一定贬义成分[9]。柴可夫斯基对连斯基进行正面的描写主要为了惋惜其悲剧性的命运,赞颂其对于爱情的认真和执着。

猜你喜欢
柴可夫斯基连斯基
泽连斯基和乌将领间冲突加剧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补课”
泽连斯基宣誓就职
热脸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柴可夫斯基“自以为是”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