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雄”形象塑造为核心的音乐创作作品文化传承价值研究

2018-12-28 10:51陈锐
艺术评鉴 2018年14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音乐创作文化传承

陈锐

摘要:近年来以“英雄”形象塑造为核心的音乐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在传承方面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英雄”这一主题的呈现也有一定的价值体现。因此,本文就以音乐作品中的“英雄”形象塑造来分析作品中对于文化传承的价值研究,首先是分析音乐创作中对于“英雄”主题的把握,其次了解“英雄”形象在音乐作品中的真实性体现,从作品的音乐语言以及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歌曲中所具有的群众基础,最后归纳出对于传统文化中“英雄”主义的理解与传承。通过本文的写作,希望可以了解到更多音乐作品中“英雄”形象的理解与塑造,通过对其传承价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英雄”形象塑造在音乐作品中的运用与文化层面的传承。

关键词:形象塑造 音乐创作 文化传承 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4-0019-03

“英雄”文化之所以可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正是因为我国文化在千百年的发展之中一直未曾离开对于“英雄”的颂扬。从古代的诗歌创作中就可以找到很多有关以颂扬“英雄”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因此,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具有价值性。作为音乐作品本身的创作来讲,一首作品能否通过曲调与歌词的完美集合来呈现作品的主题,并创造出一定的藝术价值是至关重要的。“英雄”这一形象的塑造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对于这一先进的思想与品质有准确的认识,才可以更好的对作品的创作进行把握。笔者通过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在文化传承价值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文学创作的领域,只是从文化精神层面对“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从音乐创作方面着手,了解其在我国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体现涉及较少。因此,笔者以此为切入点对文章进行了研究,希望更大程度上将音乐创作与文化传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促进音乐文化传承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接轨。

一、音乐作品中对于“英雄”主题的把握

在音乐作品中对于“英雄”形象的塑造与理解需要准确把握作品的主题,在作品中要全面的体现出“英雄”在群众以及集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因为英雄主题音乐作品的创作,其最终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记录英雄的先进事迹,而是通过艺术性的处理,使作品可以教育和影响更多的人,让英雄可以具备更广泛的影响力。因此在音乐创作中对“英雄”形象进行塑造时,需要针对作品的表达对于英雄的具体实际作出相对的取舍,通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精神中的本质体现,并通过音乐作品进行传播。

在进行作品创作之前,我们同样需要思考我们想要表达的英雄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大众的普遍认知当中,“英雄”是存在于艰苦的革命年代之中,其实这是片面的。英雄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乐于为我国建设事业贡献自己一切力量,并致力于为人类幸福事业做出贡献的,都是我们当代的英雄,我们所颂扬的也正是这种先进的思想以及可贵的品质。我们所接触到的多数的“英雄”形象都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因为每一个英雄的奋斗过程都不是自己完成的,都需要依靠群众的基础,“英雄”是集体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并将自己潜力最大限度贡献出来的人,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同样属于集体的一部分,而不是隶属于某一个体,因此,英雄的诞生与集体是血脉相连的。

如我们所熟知的英雄人物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即使全身被火焚烧着,他也以惊人的毅力忍受了这样的痛苦,始终没有挪动一下,这样也使得埋伏的队伍没有暴露自己,从而使整个部队没有受到影响。虽然邱少云并没有在战争中直接攻击敌军,但是在邱少云的思想理念之中,他将集体主义思想放在了远超自己生命的高度之上,他知道,只有依靠整个部队,战斗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这也显示出了,“英雄”的存在并非我们所认知中的必须是“伟大的作用”,而是处在一个集体之中,发挥出了集体所要求他发挥的那一部分作用。

当这样的“英雄”形象呈现在音乐作品之中,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某一个人的事迹,伟绩自然离不开群众的共同努力。假使没有人民革命战争,也没有党对于部队进行的阶级教育,也就不会产生邱少云、黄继光等这样的民族英雄,他们是先进思想与高贵品质的化身,也是群众中具有代表性的先进人物,但同时,他们也属于集体中的一员。音乐创作就是以歌曲的形式,运用群众最容易掌握的方式对英雄的事迹进行颂扬,并将群众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其中也表现出人们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思想因素。

二、“英雄”形象在音乐作品中呈现的真实性

我们在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时,需要确保作品的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描写真实人物事迹的基础上使其更为典型化,或者将真实的人物事迹进行概括和提炼,在音乐作品中呈现更加典型的英雄人物故事。我们在根据真实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时需要考虑事件的典型性,创作时不要没有重点,需要对可以集中表现优秀品质的事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使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但如果想要在作品中包罗万象,什么都想记录一些,那结果也达不到深刻、清晰。

在英雄人物的选择上要典型,事迹也应该具有典型性,在音乐的创作过程中不仅需要高度的凝练性和饱满的情绪表达,还需要通过艺术化的表现手法来呈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还需要具体的情节描绘。而且英雄主义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的真实事迹,这些音乐作品中对于英雄的主要事迹进行的描绘,每一位英雄人物都会经历很多的事,但是我们在创作中无法完全都将它们呈现在作品之中,这样所呈现出来的作品给听众的印象也不会深刻,艺术效果也得不到最好的呈现。因此我们在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中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切入点,然后把握住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事迹来对英雄人物进行颂扬。

真实性同样是音乐创作中的基本要求,虽然音乐作品的创作需要进行艺术加工,但那是针对于创作手法而言的,对于真实的内容与事迹要具有真实性。因为英雄形象本来就具有一定的榜样作用,而且歌曲中的英雄人物大多都被人们所熟知,如果作品缺乏真实性,其教育意义就大大减弱了。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英雄主题的音乐作品通常都是经过群众检验的。

三、“英雄”歌曲所具有的群众基础

对于现已有的有关歌颂“英雄”形象的音乐作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得到了群众的传唱。这些音乐作品除了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之外,还要求作品的创作带有群众性,这样在传唱过程中才会更具有群众基础。对于音乐作品中的群众基础体现需要在作品的音樂语言运用以及表现形式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考虑。

(一)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并非仅仅指作品的歌词,在音乐作品中的语言,其艺术内涵与价值也并不仅局限于它与生活语言之间的关系。艺术作品的创作是为了表现显示生活,并非为了表现语言。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音乐语言并不能被听众所接受、理解,那听众在接受这一音乐作品时就会带着排斥心理,其结果自然也就达不到教育群众的目的。

作为艺术创作者来说,我们要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去汲取群众们所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现在的时代在不断发展,群众的语言也不断得到丰富,要想更多地了解群众的语言表达方式就需要了解群众的生活与情感。作家老舍就曾说过:“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从字面上找语言,语言便成了点缀”。如果在创作中不了解语言的根,那在创作中就无法将语言与作品的主题内容表达相契合,也无法通过新的内容表达创作出更为丰富的音乐语言。比如,我们想要在一个作品中歌颂我国的边疆消防战士,就需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这样就可以理解他们简单的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体现,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作品的创作中具备更多地创作源泉。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民间音乐的表达形式,因为民间艺术就来源于群众,它反映了人们丰富的群众语言艺术。更多的了解民间的语言并不是说在创作中就要以此为模板,主要是通过对民间艺术的了解,感受群众生活中他们对于音乐的表达方式及特点了解作品中对于音乐语言是如何具体运用的,这样在新作品的创作中也可以作为一项新的参考,既有创新也不会脱离群众想要表达的情感。这同样需要长期的积累,这样所创作的作品在音乐语言的运用上才可能更大程度的贴近群众,才可以更好的发挥音乐作品的教育意义。

(二)表现形式

在音乐作品表现形式方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完整,为了可以让更多的听众更好地掌握作品的演唱,通常来说是需要结构简洁短小的,但这对于作品内容表达的完整性以及集中性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作品的内容上表达不集中、不完整,同样无法得到听众的喜欢。有些作品在创作方面并未过多的关注到作品的结构,只是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创作完成,结构散乱,曲调与歌词也构不成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对于作品的主题表达就更无从谈起了。

如果一首音乐作品的歌词较为完整,乐句和乐段之间的划分也比较明确,但是通过与音乐的结合仍然无法留给听众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创作也无法获得群众基础。这就要求在作品的创作中要有鲜明的作品主题,并使作品的主题表达合乎作品的整体结构,而并非只是形式上的完整呈现。很多人觉得作品短小就是具有群众性的体现,看到篇幅较长的音乐作品就反对,这也是片面的。具备群众性需要在结构短小的基础上,音乐语言简洁、朴素,情感表达到位,这样才可以在形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使作品的形式与内容更好地统一起来。

我们不能将作品的群众性简单的理解为通俗单调,我们要在作品通俗化的基础上更多地寻求作品的多样性与创造性,这样才能通过作品本身去吸引更多的听众去欣赏作品。只有作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了,才能更好的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这不仅是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所做的必要工作。

四、对于传统文化中“英雄”主义的理解与传承

在音乐作品中塑造“英雄”形象,最重要的就是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只有对英雄主义有充分的理解,才能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准确的把握歌颂情感的问题。不管是对于已经为我国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还是对正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奋斗的英雄,都应该通过以乐观主义情感进行颂扬,通过充满激情的情绪来歌颂、而且作品中不要包含着消极、阴暗、负能量的情感。但是也有很多描写英雄形象的音乐作品中也会不同程度出现伤感的曲调,也需要根据作品的主题表达做出不同的处理,不要因为故事所带有的悲情色彩,忽略了对主人公英雄形象的刻画,因为这才是作品表达的重点所在。

在今天,在音乐作品中对“英雄”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有必要的,弘扬英雄主义的精神符合当代时代发展的主题。虽然现在没有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的英雄事迹,但是驻守在我国边防、海防的战士以及志愿军为了我们当今的社会安定一直坚守在岗位上,这也是英雄精神的彰显。除了战士,各行各业之中也有英雄形象的存在,他们为我们当今社会的发展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英雄”的存在,我们才有现在的安定生活。

正是出于对英雄形象的理解,才能更好的对英雄精神进行颂扬,用更多的作品去感染更多的人,使作品的教育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为英雄精神是需要我们传承的,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而音乐作品是大众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因此,通过在音乐作品中更好地了解英雄形象的塑造,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的传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正是因为自古至今对于“英雄”主题的颂扬这一文化旋律,才使得英雄文化在我国人民的心目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这也正是音乐作品中以“英雄”形象的塑造进行创作的价值所在。

五、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不仅对我国有关“英雄”形象塑造的音乐作品创作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英雄”主义的弘扬也有了一定的体会。好的音乐创作不仅是符合时代文化发展的,与今后文化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契合的,只有这样的艺术创作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继续传承与发扬我国优秀的艺术文化。也希望今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在促进音乐更好发展的前提下,借助更多地艺术作品去影响、指引更多人。这样艺术的整体发展也会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对于音乐的创作与文化的传承来说是共同受益的。

参考文献:

[1]陈刚.革命英雄的形象永远活在舞台上[J].读书,1959,(23).

[2]朱继琢,谢中征.壮丽的革命英雄颂歌——《欧阳海之歌》的时代意义[J].学术研究,1966,(03).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音乐创作文化传承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