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词汇教学能使学生巩固并提高自身语言运用能力和水平。然而,据笔者观察,农村学校的词汇教学往往存在诸多问题:脱离语境,孤立地讲解词汇用法;缺乏词汇学习边际观的盲目训练;在阅读中欠缺对词汇的处理;过多强调词汇的记忆检查,忽视词汇的理解,等等。本文在对农村初中词汇教学的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案例,谈谈阅读课词汇教学的策略。
长期以来,受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的影响,有的教师习惯在阅读教学前将语篇涉及的所有生词灌输给学生,词汇呈现过于集中,加重了学生记忆负担。此举虽为学生阅读扫清了词汇障碍,但学生失去了对目标语篇的神秘感,丧失了通过自主阅读语篇形成诸多策略和能力的机会。教师习惯于先带领学生反复朗读生词,然后讲解生词的含义和用法是当前很多农村初中最常见的教学现象。
有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仅以讲解为主,忽视语境的创设;有的语境创设不恰当,导致学生不能准确理解。这种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致使学生难以理解语篇中的长句和难句,影响其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词汇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遗忘,词汇复现率低,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操练与巩固,导致学得多,掌握得少,影响了学生对词汇的灵活应用,致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难以用所学词汇表达、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
词汇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讲解与练习,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缺少必要的思考与分析,难以获得真正的方法与技巧,词汇学习能力难以形成与提高,很难获得词汇学习的策略。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视频、动作等创设语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单词的意思,通过建立语境与语义之间的关系,促进理解、加深记忆。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让学生直接读词汇表或孤立地理解和记忆词汇,应尽量减少学生对汉语的依赖,注意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词汇教学既不能仅停留在对单词意义的解释和用法的辨析上,也不应让学生仅停留在对单个词的记忆上,而应采用“词——句——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将单词运用到句子和语篇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生词不宜集中呈现和教学,也不宜一次性深度挖掘,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次、分阶段教学。笔者认为,教材中的词汇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课程标准规定要掌握的词汇,属于核心词,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二层是话题拓展词汇,属于认读词,大部分不需要学生掌握,但要求听懂、会读;第三层是因行文需要出现的词汇,学生只要理解即可,并不需要掌握。
下面,笔者以《义务教育教科书》八(下)Unit 1 Section B2a-2d为例,谈谈阅读课词汇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1.读前识记、猜测词义,排除生词障碍
读前识记的环节旨在加深词汇印象,扫除阅读障碍,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为学生顺利理解文本做铺垫。学习新词汇时,教师应结合具体语境以多样化的方式将新词呈现给学生。
(1)创设情境,呈现词汇
语言是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脱离了情境,语言就难以恰当地表达意义。教师在新课导入中可根据文本内容,利用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快速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关于身体部位的简笔画,让学生一起复习关于身体部位的词汇。如face,arm,head,nose,shoulder,hand等。然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身体受伤的视频,接着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词汇或句型表达。如:What happened in the movie? What did the nurse do?When someone felt sick, what should we do? 教师提问的方式由浅入深,问题的设置也有一定的梯度。在学生表达之前,教师借助图片,介绍了自己部位和处理的情况,呈现了部分核心词汇:hurt,important, decision, control, calm 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理解新词汇,并对能使用以上词汇的学生给予鼓励。
(2)话题导入,引出词汇
接着完成2a内容。授课教师课前收集本活动中三项运动的图片,课堂呈现图片,学生说出这些运动的英语表达。然后让学生翻开课本默读2a的活动要求,师生交流,确认答案。通过话题交流,自然将目标词汇进行分类学习与整理。
2.读中领会,再现核心词汇,点拨学习策略
在读中环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领会、理解核心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并在上下文语境中再认和初步运用核心词汇。学生在读中领会,在运用中加深词汇的记忆。
(1)设计问题,呈现词汇
读中环节设计有深度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具体内容,还可以再次复现导入环节时的词汇。授课教师板书或者其它媒介呈现以下表述,并提问请学生判断其意思。如take risks,caught under a 360-kilo rock,fell on somebody等。开展活动2b,学生先按照2b要求画线确定自己不认识的词汇,与老师提供的意义解释进行匹配,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板书以下重点词汇:run out,be used to ,free等。待学生形成初步结果后,师生共同核实词义,确认答案,注意达成以下共识:词义判断不可脱离语句及上下文。
(2)回答问题,学习目标词汇
开展活动2c,对于障碍性词汇如almost,serious,run out of,still等进行必要的解释,鼓励学生之间核对与讨论,最后师生核对答案,教师点评。必要时老师可以尝试教授发音。
授课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了目标词汇control。在这一过程中,对目标词汇带读,关注字母组合的发音,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的记忆,并训练了学生拼读生词的能力。
(3)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理解语句深层含义
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是一种有效的词汇学习技巧和重要的阅读技能。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来推测词义,有助于提高学生在特定语境中判断词义的能力。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短语take ricks的词义,设计了如下题目:
As a mountain climber,Aron is used to taking risks,although it means dangerous.
这是本课语句表达深层含义的一个典型例子。授课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所给选项判断短语和语句含义,这种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英语释义,突破难关
英语释义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不同的词表达与原有表达内容相同的意义;二是用来重新表达,表达的词要做到简单易懂。用英语解释词汇含义的方法直截了当,一方面能让学生直接理解词义,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英语输入。在本节阅读课中,授课老师启发学生用英语释义学习了be used to 和 be caught(get caught)。
(5)巧用近义词或反义词,降低难度
恰当地使用近义词或反义词可以降低词汇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词汇。授课教师恰当地运用了近义词free-release,反义词risk-dangerous-safe来学习新词汇。
(6)词性归类,梳理词汇
授课教师将板书设计为四个层面,分别把词汇写在不同的区域里,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读中环节结束后,让学生观察词汇词性,通过梳理词性,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以及对词汇分类策略的理解与掌握。
3.读后运用,巩固内化词汇
不少学生在阅读前及阅读过程中,花费好多功夫记住了一些词,可时间一长又忘了。这主要是不经常复习的原因。词汇学习既要源自语篇,又要依托语篇,更要回归语篇。读后需要设计综合活动,强化和运用目标词汇,提高学生词汇应用能力。
(1)设计表格,复现词汇
阅读中设计让学生思考后完成的表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可以再现新课导入环节中呈现过的新词。如本课笔者设计了这个表格:
Name Illness/Injury Treatment
(2)构建语篇,巩固词汇
词汇知识学习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要正确处理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既不能只强调阅读而淡化词汇教学,也不能只分析词汇而弱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词汇教学应渗透在对文本理解的过程中,以阅读材料为依托帮助学生识记、领会和运用所学词汇,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本节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了用所给词汇完成语篇的练习,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词汇的识记及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强化词汇
在此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景,给出观点:When someone felt sick,we should pay attention and get in touch with the teacher or doctor.学生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陈述自己的经验。小组讨论后,选一位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讨论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内化阅读材料的内容,并为写作做了准备。
(4)真实写作,运用词汇
读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构建新的语篇而再现核心词汇并灵活运用词汇。接着指导学生完成习作What should we do when accidents happen?要求学生使用目标词汇中的6-8个。通过以上做法,专题小组在读前、读中、读后三环节为突破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
通过本课的教学实践,利用阅读课解决学生在记忆和使用词汇方面障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同时,这种实践让我们认识到在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通过多种策略和方式展开词汇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还有助于他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正确的阅读策略,使词汇学习和运用自然而然地渗透于文本解读的过程,同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化解学生词汇学习的难度,学生词汇学习的质量必将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