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彬
(国网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培训主要采用计划内集中培训方式为主。以新入职员工为例,入职年被安排至固定地点,进行为期2~3个月的集中培训,统一学习公司企业文化、制度标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等。近几年来,国企改革深入,各省级电力公司参培单位对新员工的培训需求多元化,培训质量要求日益提高,降本增效、远程网络培训呼声渐高,互联网大学普及等因素对固定地点式培训模式造成了一定挑战,计划性传统培训业务面临着市场流失的危险。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利用培训中心先进实训设施,开展“国际化培训”模式,将培训业务推向国际市场,不仅改善了企业盈利结构,也扩展了培训师的视野和成长空间,推动了培训教学研究和专业建设[1-3]。以某电力企业外语国际化培训为案例,探讨“任务驱动式”备课模式在短期培训中的应用。
学院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企业培训机构,主要承担公司新入职员工集中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短期培训、网络大学运营、系统内各类技能考核鉴定等。2015年底,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NGCP(National Grid Corporation of Philippines)人力资源部主管参观学院先进电力培训设施,表达了合作培训的愿望。此前学院曾数次承接公司对外培训交流及参观任务,以借助翻译人员交流沟通为主,课程整体性、互动交流性差。为保证本次培训效果,双方协商以正规纯英文形式开展授课实训。此时正值公司在海外投资,已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香港等6个国家输电网投资运营。在2015年7月的巴西美丽山±800 kV水电特高压输电二期工程竞标中,国网公司在与实力雄厚的巴西国家电力公司和西班牙奥本加集团竞争中胜出,成功独立中标,带动了近50亿元的国产电工装备和工程总承包出口。国外电力培训市场巨大,设备、技术出口带动了“文化”出口,培训“走出去”成为我国电力培训中心的重大机遇。本着为公司国际化战略提供相应培训服务的愿景,学院决策层即刻启动了培训师英语培训项目,选拔各业务部门英语基础较好的骨干培训师进行集中英语培训。培训以集中地点封闭的形式进行,聘请国内知名外语培训团队进行管理授课。每周安排6个白天课程,晚上安排2 h听力与口语自习,启用考勤制度,着力培养、提升培训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封闭期外,每周定期进行半天的英语授课测试和课程辅导,保持培训师授课语感和专业英语思维。菲律宾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班计划安排在2016年11月初展开,学院根据菲方需求课程,按专业对位选派优秀培训师承担授课任务。
在NGCP培训实战之前,学院于2016年10月初成立了以资深专兼职骨干培训师和英语专家为班底的课程质量审查小组,对每位培训师进行试讲演练辅导,在内容结构、流程设计、教学手段、语言表达、仪态教姿等方面进行研究指导。对从未参加过正式英语授课的培训师进行重点帮扶,从课程结构初期设计到调整优化,历时近一个月。在学院层面组织正式试讲3次,对试讲过程中反馈问题进行一一纠正,再由培训师自行演练。培训教务部出台授课责任制,定位部门负责人为课程质量第一责任人,协调成立授课团队,配合开发实训案例以支持英语授课人员。试讲筹备时间节点、反馈环节完成进度状况及最终授课效果列入培训处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任务驱动法”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教学法,首先预置某项专业任务,学习者会置身于教师或者自身计划构建的氛围情境中,以开放式、探究式学习模式获取知识与技能[4]。通过构建协作式、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备课环境,为培训师提供实践感悟的情境,围绕授课任务展开学习研讨,以试讲效果检验手段,总结掌控备课教研过程,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促使培训师主动构建、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逻辑性的互动和授课表达体系。以《Substation Operation Manual(变电站运行规程)》为例,由于授课培训师此前从未承担过该门课程讲授,而英文授课3h,备课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授课团队专门引进了省公司现场专家、素材协理员和留学归国学员对培训师进行帮扶。现场专家负责对授课要点逐项审核,对照客户培训需求调整课程结构,增减要点。素材协理员专门查阅国网公司最新变电站管理规程标准,与培训师研讨国内500 kV变电站通用规程架构,提炼典型变电站专用规程树状结构。培训师把握理论结构,采用“吸收-创造-反馈”备课法:先自行学习,由现场专家解惑答疑,借助变电站运维仿真软件掌握知识技能,再按自身英语思维习惯制作课件、组织授课语言。授课课件由留学归国学员进行课件审核和规范。培训师对语言进行预演练和优化调整,授课语言定稿后再进行反复演练。授课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创设英语授课情境,培训师和现场专家采用白天小组模拟演练+夜晚静默教学法(silence approach)[5]陪练结合的方式,集中持续开展备课活动,使培训师“浸泡”在专业研究和英语思维情境中,既实现了专业学习,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水平。上至管理层、下至培训师都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以完成授课任务为第一要务,达到了团队成员之间有效合作、相互促进、攻坚克难的效果。培训项目在授课程都达到95%以上的培训满意率。
国际化培训有效促进了学院专兼职培训师专业交流和共同成长。目前学院培训师资有两种,一种是学院在编专职培训师,另一类是来自各参培单位的周期制聘用兼职培训师。总体上看,专职培训师,理论知识较系统,英语较好,授课经验多,授课方法成熟,缺点是现场实践经历匮乏;兼职培训师多为生产现场专家,富有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授课技巧,且每期聘用须履行国网人资部与参培单位派遣手续,师资稳定性较差。以济南校区为例,每期培训学员对象数量在3 000左右,专兼职培训师总数在180名左右,两类培训师占比如图1所示。其中兼职培训师的流动比例达到总数55%,由于专业方向、实践经历及授课水平存在差异,学院在培训师资管理、培训质量的提升上均面临较大的不可控性。考虑到两类人员在授课技巧与课程内容上有互补性,学院通常以专职培训师进行教学设备设施管理、培训标准制订与教学法示范辅导,以兼职培训师根据自身特长传授现场工作知识及技能。由于课程繁密、事务工作过量等因素,专兼职培训师的交流时间不足,专职培训师的专业才干和兼职教师授课水平增长缓慢,课程质量管理趋于粗放。国际化业务开展以来,专兼职培训师分工合作达到新的深度。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的激励,两种人需迫切梳理公司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培训资源,做到“知己知彼”;深入合作开展电网规划、建设、运行、检修、营销专业研究和建设,“练好内功”;开发新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实现“创新创造”。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适应国际培训市场需要,带动国内培训产业结构升级。
图1 专兼职培训师资比例
培训服务不同于技术服务和工业产品出口的OEM与ODM模式,而是人才服务出口的管理模式。培训师授课,不光是技术服务的出口,还涉及文化出口。电力培训“走出去”,要解决好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与外国客户文化达到相互认同和交融。能够短期克服语言障碍,电力企业国际化师资团队以双语授课能力突出的培训师为班底,建立国际化师资长效培养机制,相继开展三年期英语培训班,葡萄牙语等外语培训。激励与考核并举,对授课满意率达标的培训师给予一定物质奖励,推行语言测试不达标者奖金考核学习制度。以授课团队中优秀培训师为支撑,安排进行辐射式人才培养,对每门专业品牌课程都设置培养备用授课人才,稳固团队培训能力,推行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同时也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体育运动乒乓球和国际交往礼仪等课程,以提升培训师综合素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宗旨,使电力培训成为我国“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文化沟通桥梁。
电力企业培训国际化案例实践表明,国有企业培训单位面临着国企计划型培训向市场型培训的变革,应该居安思危,放眼全球,开拓海外市场。深入开展对培训教学理论的研究,施行“任务驱动式”课程开发法,可以有效提升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及外语能力,促进专兼职培训师专业融合,提高国际化培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