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萌,秦巧云
(郑州大学医学院/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肺功能科,郑州 450003)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局部或者弥漫性的急慢性感染性心肌病变。临床中一经发现,需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抗病毒及消炎等治疗[1-2]。该病常见于学龄期儿童,随着病情进展,患儿会出现心肌损伤,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存在迷走神经张力的减退,能够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状况[3]。多位学者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心率减速力是能够反映患者迷走神经张力的指标,心率减速力水平的降低能够表明患者的迷走神经出现明显降低[4-5]。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心率减速力值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较少。本文探讨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4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1~13岁,平均(8.72±2.53)岁。纳入标准:(1)均为首次患病;(2)年龄小于15岁;(3)患儿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由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4)符合WHO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肾及肺等疾病;(2)伴有各类传染病;(3)不能配合整个诊疗过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14岁,平均(8.89±2.35)岁。
1.2方法 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上清液,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采用康泰医疗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4 h动态心电图机对两组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和心率减速力进行检测。
2.1两组心肌酶谱检查分析 研究组CK、CK-MB、cTnⅠ、LDH、AST及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肌酶谱情况分析
2.2心肌酶谱指标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心肌酶谱指标与心率减速力水平呈负相关(P<0.05),见表2。
2.3两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指标分析 研究组SDNN、SDANN、RMSSD、LF、HF及心率减速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与心率减速力水平呈正相关(P<0.05),见表4。
表2 心肌酶谱指标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表3 两组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指标分析
表4 心率变异性与心率减速力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病死率风险较高,因此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疗效及预后的关键[6]。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猝死的发生与迷走神经张力降低密切相关[7-8]。心率减速力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的心率检测,从而定量分析受检者的迷走神经的张力状况。加强对心率减速力的检测,是实现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情危重性的诊断的重要措施[9]。目前,临床中对于心率减速力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变化情况的研究较少,其机制尚不明确[10]。心率变异性能够反映患者心脏窦房结及自主神经的功能状态,其中的SDNN、SDANN、RMSSD能够反映患者24 h的心脏自主神经的整体变化情况[11],LF及HF能够反映迷走神经对于患者心率的调控作用。多位学者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会出现心率变异性的降低,表示其迷走神经的活性出现明显降低,对于心率的调控作用明显降低[12-13]。
此外,CK、CK-MB、cTnⅠ、LDH、AST及ALT水平是用于评估患者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损伤时上述指标大量释放进入血液,因此心肌酶谱各项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升高[14-15]。本研究显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CK、CK-MB、cTnⅠ、LDH、AST及AL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本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SDNN、SDANN、RMSSD、LF、HF及心率减速力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与心率减速力水平呈正相关,表明心率变异性及心率减速力均能反映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迷走神经功能状况,进而实现对患儿的诊断。
综上所述,心率变异性和心率减速力对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