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看“颜”的规划动机

2018-12-28 02:29菡阁轮奂本刊资料库
收藏·拍卖 2018年12期
关键词:艺博会苏富比藏家

文:菡阁、轮奂 图:本刊资料库

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学术性更突出展会的水平

在一个讲究“高颜值”的时代,即使是艺术品也需要精心的包装。从近年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表现来看,展陈设计的水平精益求精,而华丽包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艺术机构对收藏新风向的引领。

“策展式艺博会”的崛起

近些年国内国外也看过不少艺博会,尤其是春季看香港巴塞尔艺博会,秋季看上海西岸艺博会,基本上是每年进行专业学习和艺向观察的必修课。只是在大多数艺博会里的普遍印象都停留在人流纷繁热闹,作品陈列满满当当,有种大市集的错觉。基本上参展机构都是各自为阵,更少有整体策展意识的呈现。其中巴塞尔艺博会算是艺博会这种一级市场里的佼佼者,每一届都会有各个单元的策划,但由于香港寸土寸金的地域局限,在展览陈列的视觉呈现上相对没有太多苛求。

而今年的上海西岸艺博会却有很大的新气象:对今年的第五届艺博会形态,组委会直接提出了“策展式艺博会”这样的新概念。况且从当初的一个A馆,到如今的N馆,发展到第五年终于开启“双馆”模式已经有足够可以施展的空间。

所以西岸艺博会在延续往届浓郁的学术氛围之外,还多出大空间的优势。而这样的大空间,就给予了每个参展机构都可以“白盒子”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艺术品。这是19世纪以来,“白盒子”就成为了现代美术馆以其纯粹、明亮、中性的空间构造了一种“规范的”公共展示制度,而这样的制度更完美的呈现需要大空间。“白盒子”却从本质上呈现为一种隔离:将所有作品与它原本发生的生活世界隔离开来;将创作情境与观赏情境隔离开来;将审美体验空间与日常体验空间隔离开来。由于此隔离而生成的,是一种特定的凝注-沉思的意义空间(这也是Muse女神庇护下的Museum的源初涵义),同时也是一个将艺术对象化的空间。

走进西岸艺术中心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田秀则画廊摆放的大尺寸草间弥生花朵雕塑,而在进门右手边,中国艺术家丁乙的标志性作品“十示”几乎占据了一整面墙。“小而精”的参展画廊规模和西岸艺术中心的大空间相得益彰,让参展机构和艺博会的优势都可以得以尽情发挥。

在“十示”的对面,还有首次来上海参加艺博会的里森画廊展位。画廊亚洲代表董道兹表示,充足的空间和以往与西岸的合作经验是里森选择参加西岸艺博会的原因。今年是里森画廊成立50周年,展位内呈现了不同年代艺术家的作品,借以梳理50年的历史,也使现场呈现出策展意识明显的主题氛围。

每一年西岸艺博会与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都会有意识“撞期”,使得多家画廊不得不选择在两家艺博会同时开设展位,不过国际大画廊有足够的经验,根据艺博会的不同定位相应在展陈上作出调节。

扎根在上海的老牌画廊贝浩登画廊,为配合西岸艺博会的大空间和学术氛围,延续了艺术家个展的策略,去年画廊带来德国艺术家Gregor Hildebrandt个展,今年则带来2015年“Hugo Boss亚洲新锐艺术家大奖”得主——菲律宾艺术家谷口玛利亚个展,展出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砖画”系列,以及新近创作的大型乌楣木雕塑“迁移”系列。其新锐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比较特别的豪瑟·沃斯画廊,与周边的“白盒子”展示空间不同,豪瑟·沃斯画廊的外墙就被打造成醒目的红色,墙上写有本次策展的主题“诗意的格局:三位杰出大师的巅峰之作”,聚焦杰出的战后雕塑艺术家:Hans Arp、Louis Bourgeois和 Fausto Melotti,呈现了这些艺术家在其艺术生涯巅峰创作的一系列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赛迪HQ画廊则选择将更具国际声望的成熟艺术家作品放在西岸,此外Matthew Barney取材于神话史诗电影《重生之河》的雕塑新作,以及Jordan Wolfson的装置作品均为此次参加西岸艺博会专门创作。Laura Owens的三件作品,Michele Abeles的大画,Borna Sammak、Jordan Wolfson及Jim Lambie的作品均有售出,单件价格范围在3万-35万美元之间。

“豪门和第一梯队”画廊在西岸艺博会保持着95%的高返场率,不得不说和他们强大的的策展意识息息相关。

苏富比2018年精心打造的“人间异珍、奇趣”专场

今年秋季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的一件装置作品,拓展性新材质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巧设专场,拍卖行引领的收藏风向

对于出于二级市场的拍卖行而言,展陈设计的变化往往体现着当季拍卖的风向,重要专场、特色专场的展陈设计往往经过精心的设计,也会透露着拍卖行对收藏潮流的某种引领。如今年春季拍卖苏富比香港的“人间异珍、奇趣”专场,就独具特色,苏富比打造了一个多宝格集珍搜奇的专场,涵盖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到现在的不同文化与宗教,见证各地文明一时盛势的艺术品,白令海峡奥克维克文明、古埃及新王国、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中国唐代、还有日本镰仓时代作品被呈现于同一专场中,在展陈设计上,充满着奇思妙想,将不同类型的艺术品巧妙地混搭起来,策展者对专场的艺术品经过精挑细选,在色调上以黑、白、灰、金为主,避免色彩过多而产生视觉上的不协调感,但在各种器物的材质上则囊括了石质、木质、金银等,彰显着不同的艺术个性,却又不令人感到突兀,比如,明式书桌上陈列着小巧的太湖石,旁边又巧饰着白色的西方雕塑,还有日本的银瓶,东西方的混搭竟如此完美,甚至会惊叹,它们仿佛就是为彼此而生。

“‘奇 ·趣’系列已成为苏富比每年定期举行的专拍,本季已是第四度上拍。它一直是我们向亚洲观众介绍崭新收藏板块的重要平台,自然历史奇珍、部落艺术以至欧洲雕塑,与中国艺术品同排并列,互相对照。这是一场中国文人书房与西方多宝格的精彩交碰,发人深思。”苏富比比亚洲区主席兼中国艺术品部环球主管及主席仇国仕曾这样解释。

华艺国际“吾吴守正——从愙斋到梅景书屋专场”专场

不过苏富比的这种做法,显然以一种更“软性”的方式向中国藏家推荐西方乃至其他文明、其他门类的艺术品。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试图扩充藏家的收藏视野,不同类型的艺术品经过组合,有时候也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仿佛变为一组新的作品。因为藏家常常只会关注自己喜欢领域的藏品,所以当喜欢佛像艺术的藏家,如果见到旁边的欧洲小金饰,也许也会因此而对这类藏品产生兴趣,界限的打破,也让收藏变得更为多元,也打开了更多的可能性。当然,潜藏在背后的,也往往会促成可观的成交。苏富比的做法并非独创,在近年的欧美艺博会中也有类似的做法,总体而言,面对不景气的艺术品行情,西方的艺术机构都在尝试着更多新的可能。

此外,经过数年“调整期”的中国拍卖市场,各大拍卖行在专场设置上更为“精耕细作”,重点专场的展陈设计更强调一种“文化味”,或者说一种学术性,如华艺国际此季秋拍的“吾吴守正——从愙斋到梅景书屋专场”,以名家书房的概念,汇聚了著名收藏世家——江南吴氏世家,吴大澂、吴湖帆,以及他们“朋友圈”“师生圈”一众画坛名流的艺术创作以及彼此间诗文题跋、往来信札等艺术珍品。可借此窥探江南吴氏世家一脉其人其艺以及晚清至民国这一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艺术思潮的传承与新变。

这显然已跟随以学术引领市场的大风向。去年苏州博物馆的“梅景书屋”特展就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此番华艺国际以“梅景书屋”的独特视角切入,主打名家创作、名家圈友的艺术,更强调艺术品的学术价值,这无疑对国内藏家收藏水平的提高可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不管一级市场也好,二级市场也罢,展陈设计始终在为艺术收藏而服务,作为收藏者,也不妨在观展中感受、体会,开阔自己的视野。

猜你喜欢
艺博会苏富比藏家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Q6 苏富比有多“乱”?
苏富比私有化10问
苏富比拍卖帝国:颠覆与重生
苏富比纽约总部翻新
艺博会“围城”背后的城市战术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第14届广州艺博会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