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汉生
清洁手术即Ⅰ类切口手术, 在患者的围手术期, 为其实施抗菌药物干预, 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对手术的安全性进行保证[1,2]。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种类的增加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使得临床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 较易出现滥用的情况, 这样不仅会导致出现耐药性, 且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4]。因此, 加强抗菌药物使用中的管理十分必要。本文主要对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应用品管圈的价值及药物合理性作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400例清洁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未实施品管圈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另选2017年2月~2018年2月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实施品管圈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男127例, 女73例, 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45.25±10.33)岁。对照组患者男123例,女77例, 年龄19~58岁, 平均年龄(46.03±9.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未实施品管圈。实验组清洁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实施品管圈,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品管圈的组成 由10例清洁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品管圈的成员, 由科室主任作为圈长, 对品管圈的圈名制定。
1.2.2 选定主题 所有品管圈圈员均积极参与, 最后确定主题为提高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即合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 不仅能够确保患者治疗的效果,且可降低其医疗费用, 同时还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细菌的耐药性降低, 增加患者对医疗部门的满意度。
1.2.3 品管圈活动计划的拟定 对品管圈活动计划的内容进行制定, 合理分工, 以5个月作为1个周期, 确定每个步骤的实施时间。
1.2.4 现状调查 根据对照组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不合理预防性用药、不合理分级管理、用药量错误、选药或用药方法不当。
1.2.5 设定目标 对重点内容进行明确, 对改善的目标拟定, 圈员之间共同制定。
1.2.6 分析原因 对以往不合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收集分析, 检索相应的文献, 并分析其特征性药因。
1.2.7 对策的实施及评价 参考相应的指南、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等, 与实际的情况相结合, 对抗菌药物选择、用药适应证、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用药、用法、疗程等作评价,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以及考核, 以此将医护人员抗菌药物的认知水平提高。同时, 加强医护人员选药规范、使用时间等培训, 并与实际案例相结合, 为其进行合理用药的讲解。将清洁手术围术期合理抗菌药物预防使用规范制定, 并将其制作成册发放, 加深医护人员的理解度, 更加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相关监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率为34.50%, 低于对照组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情况比较[n(%), %]
清洁手术患者在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可有效对感染的发生进行控制, 但是在临床使用时, 较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滥用的情况[5]。因此, 应积极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来提高清洁手术围术期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合理性。
品管圈是工作性质相同的人之间所组成的品质改善圈,其可对个人潜能发挥, 更好对团队力量结合, 通过PDCA(P:计划, D:执行, C:检查, A:行动)循环管理理念, 不断对问题发现并解决的机制[6-9]。品管圈在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应用, 具有较高的价值, 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度, 提高其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避免出现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10]。品管圈的应用, 能够使得品管圈的圈员均参与质量的管理中, 可在问题解决的同时, 将圈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责任心提高, 且能够增加圈员之间的荣誉感和凝聚力[11-15], 应用价值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合理率为34.50%, 低于对照组的62.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品管圈应用于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管理中, 可有效减少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 对清洁手术的安全性进行保证, 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