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丹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汽车内饰的配色设计限于工艺方法、材料性能的约束,特别是功能要求的制约,因而形成它的配色特点就是协调和无过度刺激,并富于装饰性。对汽车内饰色彩设计时,对其功能性考虑的要多一些。汽车内饰的配色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有利于驾驶人和乘车人,使人感到舒适。接下来笔者将以江淮一款产品为例介绍汽车的配色设计流程。
首先要对该车的目标客户进行调研,同时分析标杆车和竞品车的内饰配色。
该车主要面向中青年客户群体,所以在配色风格上要倾向于运动感和科技感。
该车的标杆车是LEAF。
LEAF的内饰颜色主色调为浅灰色,辅色为深灰色,属于双色内饰,中控面板添加上蓝色饰条以点缀装饰,副仪表台(见图 1)上蓝色饰件与之相呼应,蓝色背景光点亮时,整个内饰熠熠生辉,色彩上统一协调。皮纹的处理上LEAF主皮纹为动物纹理,更好的体现了品质感与档次感。几款竞品车的内饰均为深浅搭配的双色内饰设计,皮纹也均为仿动物纹理。
基于上述原因以及目前市场比较流行双色内饰设计,所以在该车内饰主色调上我们选用了两种颜色,再点缀以蓝色出风口饰圈,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并且营造了电动科技的氛围。
在渲染之前我们要把数据在软件里进行处理。重点是分层,分层是依据内饰件需要覆的材质和颜色进行区分,需要覆不同颜色或者不同材质的数据要分在不同的层里面。分层后保存导入到渲染软件中,目前使用的渲染软件是 vred和RTT,渲染完成后出图(见图 1)。展示渲染方案时,可以以二维的形式展示,也可在渲染软件里实时展示。
该车面向中青年客户群体,且该车属于小型车,所以配色方案在色彩的处理上运用了颜色鲜艳的颜色。电动车中蓝色是较多被运用的,蓝色能体现较强的科技感,所以在该车的风口饰圈上也运用了蓝色,经过评审,初步确定配色方案为方案b。
通过二维或者三维实时渲染展示初步确定出配色方案,但还要通过物理模型进行进一步的配色方案验证,物理模型通常是1:1大小的油泥或树脂模型,呈现给人实车的感觉。评审后,确定最终配色方案,如下图。
图2 评审后配色方案图
标准色板就是作为内饰塑料件、织物等的颜色标准。颜色样板包含参数 L、a、b,并在下发标准样板的同时制作可接受的标准范围(参照江淮企业内部标准)。
内饰主色调确定后,接下来是背景光的设计。背景光首先是起到照明作用;再者,背景光起到提示的作用;最后,背景光有装饰作用。
背景光一般有红色、白色、冰蓝色等。近年,冰蓝色背景光较为流行,且冰蓝色更能体现科技感,符合电动车科技定位,故该车型内饰采用冰蓝色。
座椅面料的选定要考虑和内饰主色调统一协调,符合内饰整体风格。电动车风格要富有年轻化、科技感、运动感。
由于内饰主色调是深灰色与奶酪色,在皮革面料的选定时也采用了深灰色与奶酪色的搭配,与整个内饰的颜色保持了呼应。且主面料采用了打孔设计,体现较高的品质感。织物面料的辅面料是与主色调一致的深灰色,在主面料的选定上,由于织物的主面料较皮革面料更不容易清洁,所以主面料选定的颜色也是较深的灰色,但主面料在图案的选定上可以与整体风格有一定的契合,所以图案上选定的是一款带折线的酷似电路板的效果,并且面料上的蓝色条纹与中控上的蓝色饰圈及背光在颜色上有一定的呼应,这样的效果搭配可以更好地体现电动车的科技感。方案设计完成后就是包覆座椅评审确定面料方案。
内饰配色全部设计完成后,色彩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对内饰色差的控制。内饰件的色差包括塑料件、织物、背景光全部内饰可见部件的颜色差异。
目前有三种方法来测定塑料件、PVC件、织物等产品颜色的色差。
1)目视测量法:用肉眼来评价色差是最原始也是最准确的方法。标准光源下(通常是 D65光源),由专业人员用零部件样品与标准色板对比,50%以上的人员认定对比结果相同便合格。
2)仪器测量法:读出样本与标准色板的色差△E,若△E在设定的标准范围之内,则判定该样品合格。
3)但是迄今为止任何的仪器测量均未能达到与人眼一致,因此实际运用仍摆脱不了人眼的最后判断,江淮结合其他汽车厂的经验目前对色差的测量采用的目视与仪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皮纹可以装饰内饰。皮纹有科技纹理和动物纹理。科技纹理有较强的科技感,给人活泼的感觉,并且有的科技纹理很好的模仿了织物的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节约了成本,又可以呈现给人织物包覆的感觉,很好的提升内饰的档次。一般小车可以选用科技纹理,或者中大型车在需要呈现包覆织物效果的零部件上。动物纹理给人很好的天然感,和动物的皮纹相似,体现档次感,多数内饰采用此种纹理。其次,皮纹可以弱化熔接痕,缩痕等瑕疵。综上所述,该车采用了动物纹理并辅以有织物效果的科技纹理。
优秀的内饰配色能较好的表现设计品位,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欲望。本文主要以实际项目为例来进行分析,期间都是笔者在项目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希望为以后遇到同样问题的设计师提供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