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新
一、改革背景
在我校过去的英语专业口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入学时普遍成绩差、底子薄;由于地域差异,学生的口语水平更是良莠不齐。第二,英语口语课程一直由外教担任,由于条件所限,外教更换频繁,教学上没有衔接性和延续性可谈。第三,外教上课几乎为人监管。课程纲要由本专业教师中文完成,外教对课程纲要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一无所知;此外,授课内容比较随意,或者照本宣科。第四,课时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口语能力提高的需求。第五,目前的口语教学与高素质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符。
在“应用为主、实用为度、重在实践”的指导下,本专业首先对《英语口语(一)》进行了改革的尝试和实践。
二、改革目标
该课程改革本着语言输入和输出紧密结合的原则,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考核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英语口语课堂,提高口语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规范得体、惯常使用的英语语言形式;能就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大胆开口讲英语,培养学生主动开口讲英语的热情和习惯,奠定英语口语表达的基础。
三、改革的措施和成效
(一)改革措施
《英语口语(一)》课程采用了“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活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课堂和基于MyET(智能语音识别口语诊断平台)、泛雅平台的网络资源,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来完成本课程的学习。改革措施体现在教师的配备、网络自主学习设定、教学内容的调整、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
1.授课教师由原来的外教主讲转变为外教主讲,中教辅助的联合授课的方式,也就是课堂教学由外教负责,网络自主学习和第二课堂实践由中教负责;同时中教负责与外教沟通本课程的教学纲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整合和衔接,MyET自主学习以及第二课堂任务的分配。在课堂教学中,外教以学生的语言输出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英语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强化对交际能力的培养。
2.在網络自主学习中,研究初期,学生需完成MyET平台上《标准课程》里面的Course 1和Course 2的学习。同时中教每三周授课一次,主要内容是课本内容和自主学习内容的契合,目的是让学生将课本所学内容在自主学习课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给予指导。研究后期,自主学习基于MyET平台和泛雅平台,自主学习上采用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3.教学内容上整合了本土教材和国外原版资料。中教和外教在深入交流后,外教依据课程纲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和进度,并根据需要选取原版音像、图书、杂志或报纸内容进行授课;中教负责将《英语口语(一)》教材内容上传至泛雅平台,作为自主学习内容之一。这样一来,即让学生领略到国外原汁原味的语言和文化的乐趣,又能使满足国内英语专业四级口语考试的要求。加上MyET平台的使用,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有效结合。
4.考核方式的改革。依据《辽东学院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该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实行“2+1”的形式,其中“2”是过程性考核,由平时成绩和能力评价组成;“1”为终结性考核,采取期末考试的形式。
(二)改革成效
1.目前,该教学模式改革已经实施了三届学生。研究者就MyET平台系统给出的分数和外教基于语音语调、语法、内容和逻辑四个方面给出的期末口语成绩做了相关分析。SPSS17.0分析数据得出,自2015年秋季学期至2017年秋季学期的二者的相关度分别是0.234、0.623、0.773和0.814。研究发现,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入和完善,相关度呈现递增趋势,且显著相关。因此,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英语语音语调的和口语水平的提高,值得兄弟院校借鉴。
2.在问卷调查中,师生就教学改革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肯定。教学模式改革后,口语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丰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能利用碎片时间练习口语,节约了教学资源;学生的语音、语调、流利度等都有明显提高;网络平台的应用不但使学生对自己的发音问题一目了然,而且减轻了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压力;此外,网络资源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四、改革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不能保证外教的连续性,给研究效果带来一定影响。此外,英语口语水平的测试维度较多,外教主观打分势必会给数据的准确度带来一定影响。第三、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教学效果。
(二)解决措施
第一,采取积极措施解决学校外教问题,或者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对本专业教师进行国内外的培训,以培养稳定的师资力量。第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收集多维度的口语数据,进行更深入准确的分析。第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变其传统的学习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人才竞争力,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背景下,英语专业只有结合自身实际,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找到立足之本,才能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本功,又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能力,能够将英语语言的综合技能真正运用到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中去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茹.对民办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现状与相应措施的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 (4):161-163.
[2]潘鸣威,冯光武.《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下的英语口语教学刍议[J].外国语文,2017 (06):143-147.
[3]余丹.基于网络的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16 (0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