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思考

2018-12-27 01:19祝云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9期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调研

祝云

[摘 要]中小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在对四川省泸州市各区县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现状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中小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课程教育目标、课程资源建设、艺术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调研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以中小学为主阵地。民间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的传承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切实有效的传承教育活动,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泸州市民间音乐文化传承的现状

1.民间音乐文化传承形势严峻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冲击,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灭绝的危险。相关研究显示,近六十年间,我国戏曲的传统剧种减少1/3;舞蹈类遗产二十多年来的消失数量超过当时统计总量的三成;曾经的两千多个剧种现存活于舞台的仅剩几十个;八十多种少数民族和地方语言中有十多种正处于濒危衰退状态。可见,历史文化记忆面临丢失的危机,历史文化传统面临断裂的危险。

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市域内的民间文化同样存在断裂的危险,许多传统技艺面临消失的危机。以民间音乐为例,如四川扬琴,分上河调、中河调、下河调,泸州所属的川南地区扬琴属于四川扬琴中河调,目前中河调基本失传,只有古蔺县黄家扬琴仍一脉尚存;许多劳动号子,如石工号子、船工号子,因缺乏具体劳动场景的支撑,濒于失传。

2.民间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取得突出成绩

面临危机,国家采取了积极措施保护文化传统。目前,从事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保护的主要是文化、教育两大系统。文化系统以区县文化馆站为主体,开展收集整理和传承人保护工作。在整理基础上,各区县编制本区县的民间音乐文化专集,确定并实施了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截至2015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市级以上与民间音乐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共5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7项。结合本区县独特的文化遗产,各区县开展了包括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活动、群众性文化活动、非遗进校园三类非遗项目的传承活动。

从学校角度看,不少学校具有传承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自觉性,组织人力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如三河学院等职业学校参与了所在区县的民间音乐传承相关活动。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出于职业追求和自身爱好,自发地开展民间音乐的收集和创编工作。

3.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承人保护和创新措施不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0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要采取提供必要场所、提供必要的经费资助等措施,支持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但在现实中,非遗传承人的支持经费往往落实不到位。“非遗”是活态文化,更多地依靠社会的有意识保护与传承。非遗保护不是单纯为了留住历史,而是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发展。题材、技法的创新相对容易,难的是艺术境界的提升。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传承人只注重留住历史回忆,在艺术境界创新方面的意识不够。

二是传承师资严重匮乏。所谓传承,包括“承”历史和“传”未来两方面内容,优秀的文化传统会在传承过程中得到积淀留存并传播。传承是活态传承,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原住民流失,传统村落锐减,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渐渐逝去,依附其上的乡村文化日益瓦解,活态传承面临挑战。民间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但缺乏挖掘整理的专业人才,许多传承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会做不会教的现象很普遍。学校虽然有专职音乐教师,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接受过民间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民间音乐常常是且歌且舞、说唱做念融为一体,许多学校的现有师资不能满足需求。

三是宣传不够,缺乏社会共识。目前,在传承民间音乐文化方面,中小学校普遍认识不够,学校、教师对本地区富集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缺乏了解,被动地参与工作。如纳溪文化馆与纳溪某学校合作,创编船工号子、纳溪民歌薅海椒、合面花船等充满纳溪民间风味的歌舞节目,文化馆出經费和人力,但学校参与被动,教师无干劲和兴趣,只负责把学生召集起来,余下工作基本由文化馆有关人员承担。如四川省合江县,2007年开始在非遗进校园方面开展工作。为推进贯打唢呐进校园,合江县文化馆曾编写贯打唢呐吹奏教材,集中全县音乐教师培训,在学校建传习基地,采取展板形式宣传,但效果均不明显;也曾与某学校艺术团开展合作,艺术团的排练指导全由文化馆教师义务承担,但人力十分缺乏,迫切需要教育系统的支持。

民间音乐文化“俗”的一面为人熟悉者较多,但“雅”的一面没有得到充分发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谓不遗余力,专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没有为人熟知,实际发挥的作用很有限。调研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教唱山歌、呼号子,但有的家长对此很不理解,他们觉得这些山歌、号子很普通,从小听到大,未意识到保护的重要性。

二、中小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课程建设

1.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政策支撑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规定中小学校“开发利用当地的民族民间美育资源,搭建开放的美育平台,拓展教育空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地“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与基地的建设工作”。《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均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官方文件为中小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实施空间。

2.中小学校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目标

民间音乐非纯粹艺术形态意义上的音乐,它承载着一定区域民众的历史记忆。正如音乐家柯达伊所说,“民族传统有机的继承,唯有从我们民间音乐中才能找到”。因此,中小学校在相关课程的建设上必须摒弃就技艺教技艺的思路,要在文化传承上下功夫。

结合课程的内涵及对学校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小学校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是学校艺术课程的组成部分的现实,中小学校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总目标应确定为增强三个意识——文化认同意识、文化传承意识、文化创新意识。文化认同解决“我们是谁”的问题,文化传承解决“认同意识如何代代相传”的问题,文化创新解决“我们怎样传承文化”的问题,三者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在具体实施中,要本着民族传统有机继承的责任感,加强民间音乐文化教育,使学生思考自己身上的文化烙印,在循序渐进的音乐艺术陶冶中了解成长之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认同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民族自豪感。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任何一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必然要与人的现实需求结合。民间音乐要传承下去,必然要求艺术境界的创新发展。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文化属于俗文化范畴,要进入校园和课堂,必然需要经过去粗取精的筛选,把具有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的作品选出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进行民间音乐的二度创编,提升艺术境界,使之既不失原有韵味,又适合教学所需,更好地促进民间音乐文化传递的地方文化特征代代相传。

三、中小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保障措施

1.加强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的资源建设

学校和教师要主动加强与文化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民间音乐文化的收集整理,了解本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并采用多种途径开展传承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一,教师要提高文化自觉性和敏锐性,在课堂上有机融入民间音乐元素,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二,要找准切入点,组织开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把民间音乐传承纳入学校规划的教育内容;其三,在校本课程的拓展教学實施中,要适当组织学生参与采风活动,注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专业学习开展实践创作活动,把开发民间音乐资源同学习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寻找民间艺术人,了解当地音乐文化。

2.积极开展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调研发现,促进学校开展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必须解决教师缺乏理论支撑、欠缺实施能力以及成果提炼和推广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此,应积极开展教师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培训内容上,民间音乐的系统理论学习、技法(器乐技法、声乐技法)学习、民俗蕴义学习等是当务之急;在培训形式上,集中办班培训、岗位培训、课题研究培训应结合进行,其中岗位培训和课题研究培训应该是学校教师培训的主渠道。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民间音乐文化传承调研
南方周末读者调研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
近半月以来机构调研最多的前50家公司(05.24—06.07)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