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志勇
【摘要】传统的高中数学教育主要是服务于应试教育的能力需求,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发散能力以及探究创新能力都没有被足够重视,因此立足于新课改的教学环境而言,这种落时的应试教育是存在着诸多弊端的。当下,主流教育学界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引导他们形成自主性的探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让数学成为一种能力,更成为一种思维。本文就立足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探究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素养培育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素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127-01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数学课程的内容比较繁杂,对于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比较看重,因此这就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提出了要求,而且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考验,只有老师合理地安排教学,使得教学能够内在联系知识的结构,才能够在保证学生数学基础的前提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一、数学综合素养的涵义
素养主要指的是素质能力以及文化涵养,高中数学综合素养顾名思义就是围绕着数学学科的发散性素质能力以及学科涵养,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通过对不同概念的认知学习、掌握训练就能够逐渐形成围绕数学的学科能力。因此,数学的综合素养绝非一日而成,它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努力,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才能最终成型。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不仅是适应于数学能力的成长需要,也会对生活实践方面带来有益的一面,因此在具体的高中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是老师必须去思考以及探究的教学问题。
二、基于数学素养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方法
(一)营造主题式数学情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环境对于人的重要性是无法厚非的,在具体的教学中,营造利于学习的学科情景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科思维。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现况,营造主题式的数学学习情境,让数学教学能够迎合于学生学习成长需要。第一步,老师需要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让素材服务于教学,丰富教学的内涵;第二步,老师需要设计创新性的问题,让问题成为连接学生学习思维与教学进程的桥梁。在设计具体的问题时,老师需要从学生的主体角度出发,坚持“生本”理念,将问题设计得更具关联性;第三步,老师要适当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表现,得到思维以及实践运用方向上的锻炼,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回归方程”部分时,老师就可以设计一个比较灵巧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某食品店为了计算茶饮品与天气的关系,统计了某周飲品销售的状态。发现在天气高于30°时,茶饮品出售了400杯,天气在25°到30°时,茶饮品出售了1800杯……那么请问,如果天气低于25°时,食品店能够售卖出多少杯茶饮品呢?这个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事情,所以当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时就会表现的很积极,会主动投入到思考之中,这样就很轻松的引导学生进入到学习的主题情境中,避免了过于单调的直接导入[1]。
(二)着重学生的数学潜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思维体系,高中生的数学积累以及数学能力也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因此老师在进行数学教育时就需要去着重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让他们内在的数学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例如在学习“函数”时,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够一昧地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输出,老师应该在课前与学生展开适当的交流,让学生进行提前的思考,如我们能不能将纸张进行重复折叠,实现与楼房等高的高度呢?通过这种实现沟通就能够帮助学生进入到数学思考之中,既避免了枯燥的数学导入,还能够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积极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延伸教学的内涵
当下的基础教育中,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涵已经成为非常主流的创新教学实践,从教学效率上而言,这种创新教学能够满足于学生的社会需求,使得数学教学及时迎合上社会的潮流,避免枯燥教学的局限。所以,在具体的数学课堂上,老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能力现况,要积极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PPT教学、合作教学、微课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等等。老师通过运用这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立体化的表现在学生面前就能够有效地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程度,继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结语
综上,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的能力产生相关联的影响,因此老师一定要树立现代化的教学思维,通过创建主题式的数学学习情境,不断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锻炼,提升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培育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艳梅.基于数学学科素养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 教育: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