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艺 李文龙 周仁燕
【摘要】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院校,贵州财经大学紧紧围绕“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学校建立了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激励约束机制、遴选机制、跟踪机制为重点,网络互选系统为工具的全方位型本科生导师工作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抓手”的特色,提出了均衡师生配比、丰富导师指导的内涵和形式、完善导师考核和奖惩机制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 本科生导师制 “儒魂商才”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2016年贵州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税收学综合试点改革》项目,2017年贵州省财政学专业一流大学建设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4-0019-02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和高等教育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进入到内涵式发展时期,结果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推动着高等教育改革。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课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①;二是反思以知识注入为特征的“填鸭式”本科传统教学,重建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为灵魂的,发展自由主义的现代高等教学模式。
作为地方性财经类院校,贵州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凝练和明确了“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儒魂”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思想层面的道德标准,“商才”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坚持“立德树人”,锻铸“儒魂商才”,既是学校办学传统的历史总结,学子品格的共性提炼,办学定位的客观要求,也对学校在新时期的办学理念、办学方法提出的更高标准,从而成为解决前述两个高等教育改革根本课题的有效路径。
1.本科生导师制的主要内容
贵州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从2011年开始酝酿。2014年5月以经济学院作为试点先行先试。2016年5月至今,学校凡是有本科生的所有学院都已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率为 100%,且覆盖了各学院所属的所有专业。
贵州财经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属于全方位型本科生导师。具体而言,学校为实现“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遴选机制,聘请有较高道德素质修养、职业修养、教学经验、学术能力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指導老师,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学术向导等以培养本科生“四高四强,五大能力”②的本科教育和学生管理制度。
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具有“全方位”和“多抓手”的特点。具体而言,学校本科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综合性的,也就是说,不仅有知识层面的知性辅导,还要有道德层面的德性引导以及生活层面的生活指导,更强调发挥师者人格魅力和知识素养的综合影响,强调对学生个性的亲和性引导,强调传道、授业和解惑的统一。这种本科生导师制既是对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借鉴吸收,也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工作者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方式”的继承发扬。“全方位”还体现在本科生导师制是围绕“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五大抓手”之一,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全面结合,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
而“多抓手”体现在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了以组织建设为基础,激励约束机制、遴选机制、跟踪机制为重点,网络互选系统为工具的工作机制,在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职称评定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措施,从而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1.1加强组织领导
在学院和学校成立导师制工作小组的基础上,实行导师联络人制度。在每位导师所带的学生中推选一名联络人,在本组学生与导师和导师工作小组之间沟通协调,从事及时传达学院要求、配合导师开展组内学习等工作,使导师制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
1.2开发互选系统
以经济学院为例,学院自主开发了本科生导师制网络互选系统。通过互选平台的操作,及时发布教师信息(如研究方向、特长等),极大地增强了师生互选的自主性。同时,学院以互选系统为基础确立了以师生自主互选为主,院方调配相结合的方式来匹配师生资源,均衡师生比例,完善互选系统操作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1.3制定导师选聘规则
师德方面,导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秉持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创新理念,具有敬业精神,师德高尚;知识结构方面,导师在具备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的基础上,要熟悉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教学科研经验,熟悉学生的教学计划、各教学环节的相互关系及整体培养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进行深入细致的指导;科研能力方面,导师通过自身的科研实践把握学科专业领域某方面最前沿的发展,才能在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时更游刃有余。
1.4建立导师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倡导建立“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较为全面的导师评价体系。以经济学院为例,在“勤”方面的考核,主要通过《导师指导手册》《本科生导师指导简报》等具体内容监督导师与学生的联系频度与实施质量,考察导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予以积极有效的解决;在“绩”方面的考核,以学生成长的绩效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综合考察导师所辅导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状况、科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获奖情况等。
1.5完善导师激励约束机制
学校奖励了激励与约束并重的机制,一方面将导师工作的考评情况与教师的报酬、职称评聘或职务晋升结合起来,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另一方面,通过表扬、评选优秀导师荣誉称号等方式,给予导师精神上的褒奖。
1.6建立跟踪机制
各实施学院采用联络人座谈会、简报制度、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掌握导师制工作开展的动态,交流和推广优秀经验和良好做法,反馈、发现和收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2.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总结
2.1应用型的教育理念
学校坚持秉承“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复合教育教学体系,这一理念强调既要在思想上给予学生正确引领,形成“儒魂”,又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形成“商才”。因此,这就要求学校提供更多与教师交流的机会,让教学从单纯追求知识掌握的“传承导向”转为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导向”,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现因材施教的精英教育理念。
2.2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
本科导师对培养覆盖学生整个大学思想和学习的全过程,从入学初的道德教育、专业启蒙、科研导论,到科研选题训练、创新训练项目等重要环节,再到本科阶段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撰写等环节,均有导师进行指导,保证学生在本科期间的各个阶段都能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学生大学四年在学业成绩、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取得显著进步,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引领。
2.3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
本科生导师制是学校教学改革“五大转手”之一,以构建立体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由导师全面负责作为整体“人”的培养工作,与辅导员和班主任建立起三维立体化的人才培养结构,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使得整个培养过程呈现出立体化的培养构架。
2.4梯队化的科研创新团队
导师将本科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和创新团队中,学生从本科阶段开始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通过在一个团队中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学生的方式,树立科学研究的态度,接触并逐步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的方法和技巧。
2.5专业化的就业与深造指导
导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毕业作出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向,科学合理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如经济学院部分导师就为考研学生举办了基础能力提高班,取得了较好效果。
3.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议和措施
3.1 进一步均衡师生配比
随着学校本科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相对较多,有的高达 15-20 人,指导对象数量已出现“超载”问题。为此,对部分本科生导师负担过重,师生比过高的学院,可在大类培养阶段,按年级设置“年级专业发展顾问”,一个年级由2-3 名教师担任,指导学生解决刚进入大学面临的若干学习和生活问题,包括对有关专业的了解等。在大类培养阶段結束,分流确定专业之后,再正式启动本科生导师制。此外,引进部分优秀校外师资担任兼职本科生导师,形成对校内导师的有效补充。
3.2进一步丰富导师指导的内涵和形式
目前的本科导师制形式是一带多,导师进行思想、学习、就业等进行全方位指导,但是指导的形式还较为单一。在规范本科导师制后,可以鼓励导师采用多种多样的指导模式,如社团导师制、项目导师制、论文导师制和英才导师制等。或者,提出“本科生导师制——流动导师制——通过设计‘门诊式导引模式”,开辟“第二课堂”指导阵地,创新“纵横交叉”型指导形式,推动师生之间双向“流动”,使师生在“流动”的过程中紧密衔接,有效互动,从而提升了“导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了指导内容的实际性和针对性。
3.3进一步完善导师考核和奖惩机制
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制定更简洁、更具操作性、更人性化、更有效果的本科生导师的考核、评价办法,并将本科生导师的指导工作计算为教学工作量,从而进一步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健康、顺利发展。
注:
①2016年12月8日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贵州财经大学进一步将“儒魂商才”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四高四强,五大能力”:“四高”即“思想道德素养高、科学人文素养高、人格心智素养高、学科专业素养高”;“四强”即“基础能力强、专业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五大能力”是指基础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理分析能力、经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彭延红、秦宝荣. 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51-54
[2]吴丽娟. 本科导师制实施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0,(1):123-125
作者简介:
徐艺,1982年3月出生,贵州毕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
李文龙,1980年9月出生,贵州天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与团建工作。
周仁燕,1993年11月出生,重庆人,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