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波
摘 要:兒童深度所要探讨的内容最贴切于儿童,就是站在儿童的立场,用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视界描述深层次学习时所能触及到的程度。本文以儿童深度为基点,以慢焙细品,揣摩感悟词句——“思辨”的语文课堂;创意改编,打破思维定势——“诗意”的语文课堂;读写联结,积累运用语言——“想象”的语文课堂模式来探析解读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密码。
关键词:小学语文;维度;挑战性;密码;释放;契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28-0026-02
“深度”是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必然命题。“深度语文”要求教师将文本深层的人文内涵挖掘出来,旨在关注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深层次感悟。的确,教师教学,如果只注重文字的表象,那么再谈及文本深度含义的阐释就无实际意义,更不用提起传承好母语教育了。我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也曾提出主题教学的课堂应当有“温度、广度、深度”这三个维度,她认为深度好比人的神经,不可或缺。同样,只有让学生思考更加深入,才能让学生的精神之树枝繁叶茂。
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儿童的需要、能力并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确定。一定的思维挑战性,积极的语言建构性,适度的感悟深刻性,深切的情感迁移性这四点是“儿童深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突出特性。儿童需要深度,小学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基于此,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以合适的呈现方式。但儿童深度并不是深邃、生硬的呈现,应该以儿童的视角,以适切儿童的方式,有利于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呈现。笔者探索出了以下四种儿童深度下的课堂模式:
一、慢焙细品,揣摩感悟词句——“思辨”的语文课堂
文字符号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也是用来承载思想的。文学作品是文字的堆积,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引领学生将文字密码一一解读,从而获得内在意义。教学时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分析、揣摩、感悟语言,品味文本内容的精妙之处,收获丰富的体验,打造思辨的课堂。
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悲愤交加”之意是悲伤与愤怒相互交织。那司马迁悲的是什么?愤的是什么?学生思辨出悲的是司马迁觉得自己大志未成,却入狱受了酷刑成了废人。愤的是好心为将军辩护,却被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乱用酷刑遭受奇耻大辱。但司马迁却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学生们由此真正感悟到司马迁在绝望时选择了忍耐和坚持,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过去,大家普遍认为苦难给大众带来的是痛苦、伤心、沉沦和叹息,可对于生活的强者而言,苦难带来的更多的是人生财富。
思辨的语文课堂既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发现和顿悟,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和收获;既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和谐共鸣,又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灵释放。
二、创意改编,打破思维定势——“诗意”的语文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时应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深度把握和理解,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系统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洞悉文本内容间存在的联系,延伸所学知识,把握拓展学生思维的契机,构建诗意课堂。
教学《水》一课的勺水消暑片段: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可以把这片段改换成小诗的表达形式:水倾注而下于头顶/滑过/你我的脸/似流淌的一条小溪/徐徐的顺着脖子/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之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能聆听到/吸吮声在每个毛孔里/我感受到/血流动于血管在加速。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小诗,我们的肚子、皮肤、身体都处于饥饿的状态,学生体会到这个地方太缺水了,好不容易才有了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平时是那么的渴望有水,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一勺水对于四兄弟来说是一种天大的幸福。此时这勺水变成了一条潺潺的小溪,变成了一首旋律优美的诗歌。教师在此基础上点拨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
愈是写“一勺水”洗一次“淋浴”的舒爽,愈能映衬出无水“淋浴”时的无奈与难受。这种“一勺水淋浴”带来的“乐”,包含着对水的期盼和缺水的苦涩,可以使读者身临其境,更能深刻体会水的珍贵。
三、读写联结,积累运用语言——“想象”的语文课堂
在教学中,“读写结合”是学生作文提高的奠基石。教师可以建立起一座读与写的桥梁,进行巧妙联结,让学生读写训练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以及精妙的立意及写法,张开想象的双翼,提升写作水平。
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时,兵马俑的“神态各异”作者有了详细的描写,可以让同学们借鉴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仿写。学生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精彩仿写了秦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有的注目凝视远方,嘴角露出微笑,好像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破敌之计;有的手拿宝剑,跃上马背,好像在向敌人杀去;有的微闭双眼、双唇紧闭,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这群没有生命的兵马俑作者是怎样描述得栩栩如生呢?
同学们通过仿写能深刻领悟到通过联想的表达方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就能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仿佛让读者看到了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倾听到那一个个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佛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课上再拓展进行描写考场上同学们神态各异的特点。
考场上,同学们神态各异:有的愁眉苦脸、呆呆地盯着考卷,好像无从下手;有的奋笔疾书、全神贯注,好像自己拿定了满分;有的东张西望、眼睛不停地瞟着别人的试卷,好像贼眉鼠眼的老鼠,偷窃别人的“粮食”;有的眉头紧锁、手托下巴,好像在绞尽脑汁地思考怎样答题……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所见与所想的联合运用的表达方式。
学生就是一个个天生的探索者,教师只有坚守这一本义,深度学习的发生才会成为必然。我们只有回归学生立场,以学生的立场去精心设计教学,在“在儿童中”落实,促进其深度学习,才能切实的达成“为了儿童”的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陆红兵.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辩护[J].江苏教育,2011,(16):23~25.
[2]卞康斌.儿童立场下,我们需要怎样的深度语文[J].小学教学参考,2014,(07):17.
[3]刘 敏.小学语文深度课堂实施策略摭谈[J].语文天地,2017,(2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