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话语:语用结构、表达品质和价值特征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12-27 10:04
关键词:改革开放话语特色

潘 涌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语词组合新颖、内蕴思想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话语,始终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历程和伟大进步而源源不断地涌现,贯穿了中国当代历史波澜壮阔的变革进程,释放出难以估量、持续增值的思想魅力。改革开放40周年,就是百年中国现当代史上新话语持续诞生、不断刷新已有记载、洋溢着探索和创造思想活力的不凡新周期,并以新话语作为这一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新思维所特有的鲜明时代表征。本文语境中,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新话语”,是指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政治领袖在反思和展望中国社会曲折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含蕴丰厚、意义重大、影响深广的表达符号,它们典型地体现了对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趋势的思想概括和实践总结。“中国特色”既明示了新话语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也概括出新话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和独特的社会政治属性。

本文重点研究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国梦”倡导者习近平为代表的领袖人物及其以改革开放新思维为内核的一系列新鲜话语,择其要者而聚焦与分析,最终试图以“中国特色新话语”为金钥匙来揭示40年改革开放获得世界瞩目的成功奥秘,展示新话语在社会文明发展范式转换中的独特力量。其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新话语贯穿了新时期历史的昨天和今天,通过40年艰苦实践已经显现出超越争辩、说服人心的强大思想力量;习近平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涉及面广、思辨性强的新话语,在全球化新背景下正在释放出愈来愈被证“实”的非常积极的效应——他们生动朴素、高度概括的新话语体系,将继续深刻影响在人类文明史上独具昭示价值和发展指向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这正是:“双平”话语,卓然崛起;创新思维,孕育青春中华。

一、中国特色新话语的时代背景和学理依据

贯穿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话语特色,就是一个与以往时期绝然不同的“新”字——这首先必然是在反思和批判极“左”政治思潮基础上、表达改革开放新思维之“新”,是体现这一特殊历史周期发展本质和价值规定之“新”。唯有这样的新话语,才是这一特殊历史周期的根本性象征符号,才能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相当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态持续产生净化、提升与积极催进的建设性价值。其实,每个新时代都必然会诞生与之高度相称、和谐匹配的新话语,因此,所谓“话语的创新”,实质就是“历史的创新”、“文明的创新”。其中的逻辑关系并不难阐释清楚:思维观念的解放和创新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基本前提,而思维观念要转化为一种强劲的社会精神与物质生产力,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新话语体系的广泛深远之传播而获得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共鸣乃至达成行动共识,进而凝聚成目标明晰、人际和合的时代进步的强劲伟力。恰如针对中国社会的特定语境,习近平同志所深刻指出的这条发展真理:“没有解放思想,就不可能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注]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求是》2014年第1期。这样,承载新思想、新观念的话语力量,就无可替代地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源动力和助推器。这就是本文研究代表改革开放时代价值的中国特色新话语的基本背景和逻辑起点。

从语用学学理立场来看,“话语”(discourse)原指特定社会语境中人际思想交流而通过书面或口头表达出来的具体言语行为,特别是与话语主体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权力深度融合一体。但是,“话语”显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语义、语法和词法层面上的语用学的一种专门术语;作为西方语言哲学界学术表达和思想对话的热点语词,“话语”已经从专业、纯粹的语言学脱颖而出,既不完全等同于索绪尔语境中静态的“语言”(Language),也不类似于其动态生成的所谓“言语”(Parole)。“话语”,更多蕴涵着社会意识形态的意义——这种意义,源自社会语用学关于话语产生的环境(situation)或语域(register)的若干基本要素:生成话语“意义”(meaning)的特定话题、具体时空背景(情景)、交际意图与交际主客体的显在或潜在的关系,等等。[注]沈家煊主编:《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因此,“话语”的意义是由一般语词语义与特定背景下语境交互融合后而生成的,是话语主体身植特定语境并与其要素之间动态关系的精神产物。这样,本文所谓的“话语”,主要是指“语用学”(而且是社会语用学)而非“语义学”的一种复杂概念。在社会思想趋向开放、多元文化开始繁荣的某种特定历史时期,由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政治领袖以及政治精英所输出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重要话语,能够凭借行政威权和理论学术的双重力量而对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产生积极广泛的传播和宣化效应,释放出非同寻常的思想辐射力和同化力,凝聚为一种强大、高效的正能量并转化为蓬勃的社会生产力——这样,内核刚“硬”的思想“软”实力就迅速升华为一种引领时代磅礴前行的卓越“意志力”,进而转化为全体人民融合思想新知、把握价值指向的社会“行动力”:改造物质世界,刷新文明高度,重塑民族命运,贡献未来世界。这里隐藏着改革开放40年中华民族创造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惊人奇迹的“中国奥秘”:

这个简单的图示,阐明了中国特色新话语推进40年来艰苦卓绝的改革开放大趋势的内在贯穿逻辑。在这个极其特殊的历史转型期内,即从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大破坏到国家现代化的新建设、新创造的社会发展范式急遽转型过程中,作为中国领导层内“核心力量”的共产党人,尤其是具有重要代表性的领袖人物邓小平、习近平等面对危局、力挽狂澜,以其顺应世界现代化潮流与全球化趋势的卓越胆识和眼力,发表了一系列引领国家走出思想徘徊低谷期的语录、讲话和文章,以这种与时俱进的新话语体系来为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提供持续不断的思想指南和发展动力,使中国人民获得了坚定的理论自信并把握了正确的道路选择。正是这样象征着重大思想创造的新话语力量,奠基着预示国家发展新方向的“宏观思想建设”,带来了现代化进程中的诸多新可能和新希望,40年来极大地改变了并且更大地改变着东方大国的社会景观、经济品质和政治风貌。

二、中国特色新话语的语用结构

中国特色新话语之所以产生强大的力量,主要取决于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和具体语境中作为语用单位的思维内核,但其外在的组织形式即结构形式往往是首先映入我们眼帘而产生心灵感知和思想召唤的直接作用。就语用单位的结构形式而言,“话语”既指置身具体语境中虽无完整语法结构、却有独立内涵和独立使用功能的“意义单位”(即小于句子的词语或短语),也包含结构完整、表意明确、功能充分的独立“语法单位”(即句子),甚至或者是大于句子、意义丰厚的言语作品(即语段或篇章)。图示如下:

一般而言,作为流传甚广、影响深远的新话语,组织形式往往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同时存活于人们的口头和书面,具有极大的概括度和流传度,从而在学术界甚至社会上产生极其广泛的影响力。改革开放40年来,当代中国伴随实质性的改革开放实践活动而产生了一系列口碑卓著、影响深远的新话语,深远地引领了新时代社会现实波澜壮阔的蓬勃发展。这些新话语的组织形式包括短语、句子乃至语段和语篇等。

第一,新话语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新短语”。短语既是无复杂语法结构的语用单位,同时往往又是具有完整表达意义、相对独立运用的表意单位。这种新话语常以“新短语”形式出之,简单明了、意蕴饱满,借助特定时代背景和具体语境而获得强悍的生命活力。40年来,新的“短语家族”繁荣生长,成为贯穿改革开放全程的基本思想主线。这种短语家族,形短而意长、字少而味多,以最简要的平面结合形式而开掘出多层次、全方位的深度意蕴,滋味深厚,值得反复咀嚼。

以短语内部的结构划分,例如:

动宾结构:解放思想(邓小平)

介宾结构: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

点评: 就社会意识形态而言,著名的“解放思想”构成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内在思想秘钥,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生产力的蓬勃发展。马克思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中央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从旧制度旧思想禁锢中挣脱出来的新观念、新思想,已经迅速转化为改革开放的新实践,并且奇迹般地不断刷出生产力发展的新高度,创造了世界文明史上颇有意味和启发价值的“中国道路”。这样,精神与物质、心灵与社会、主观与客观就形成了良性互动,新时代文明进步的活力由此而充分地释放出来。正因如此,经济学家把这种由思想解放所激发和形成的社会生产发展模式概括为“ideas 增长模型”[注]胡鞍钢:《中国迅速崛起的思想密钥》,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318/c40531- 24667140.html.。尤其是从经济领域体制性变革的主线及其新话语,可以清晰地看到“解放思想”的演进脉络:“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这是“解放思想”的主流社会思潮在经济领域的一种直接反映,深刻浓缩了40年来新话语“一线穿珠”这种内在的演绎历程。而十八大以来,一段鲜活的历史“新时代”已经开启,“中国梦”“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诸多新短语作为新话语家族的最新成员而点亮了中国人的思想,让国际世界鲜明地感受到了“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其中“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简明的前偏后正结构形式,把后正的“梦”“共同体”极为鲜明地彰显出来,产生出召唤国人、展示世界美好前景的积极鼓舞力量。

第二,新话语主要的结构形式——“新句式”。思想判断的完整话语形式,通常呈现为结构严整、意义明晰的独立句式。40年来的主流新判断,其实就是意蕴深沉、思想丰厚、结构完整的特定句式。由于结构比较完整,表意当然全面准确,甚至被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注入了新的内涵。这样的新句式,真正释放出政治领袖从中国当代社会曲折演绎中所生成并升华的思想力量,面向理论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各阶层都能辐射出深邃的启发力、真切的感染力和生动的影响力。贯穿改革开放40年始终的就是这些启迪心灵智慧、唤醒国人思维的煌煌如日的完整“金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点评:这句蕴含了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集体政治智慧而以《光明日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公开发表的政治名言,以旗帜鲜明、正面肯定这种斩钉截铁的判断句式,凸显出毋庸置疑、无比自信的政治哲学理念,句短义长、思虑深远,焕发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重大“思想原动力”;其中“唯一”这个强调性形容词,高度强调了“实践”较之于本本主义之类“理论”更具检验真理的特殊效应,不露声色而空前果断地排除了本本主义的权威性——这确乎是改革开放40年最早扭转乾坤、澄清思想的对国人精神洗礼的金句。

“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

点评:语气坚定、语流快疾,这是邓公1992年南巡面临“左右之争”的思想困惑时以一家高科技乡镇企业为例而提炼出来的至理金句。它是从企业体制属性与生产力发展程度两者关系的特定角度所作出的新判断,基于具体问题而又超越了具体问题。一个副词“才”,足见邓公透视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政治洞察力,轻轻拨开了缠绕不清的思想观念迷雾,强势凸显出某些阻碍社会改革发展的“软道理”不足挂齿、毋庸纠缠的坚定决心。这个积淀了厚重思想含量的著名判断句,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硬道理”之间断然画下醒目等号,显示出中国社会迷失“方向感”时这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兼具的卓越改革家之政治眼力,更是表现了在社会发展范式由破坏性的“文化大革命”到建设性的“经济大发展”之历史转型时一代伟人坚如磐石的政治意志。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

点评:同样出自邓公南巡谈话这个左右分歧、徘徊不前的历史节点。这是正反并举、肯定和否定兼备因而具有比较性质的判断句。通过“手段”与“本质”的鲜明对举,突出一个主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两者之间并非不可以完美结合,计划与市场都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与政治制度的属性无关。这个简单而复杂的经济学真理唯有凭借这样的比较句式,才能够简洁明快地传达清晰。这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朴素真理,借助邓公之口定格在“中国改革向何处去”这个重大的历史关头,无疑又是矗立起一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岸的思想明灯。因此,这个兼容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的复句,在当时语境中远较“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或“市场经济同样能够姓社会主义”之类简短单句,更富有适切于特定时代、内涵厚重的强势表现力。这在观点上与邓公另一则著名且形象的“猫论”颇具异曲同工之妙。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

点评:这个大气磅礴的紧缩句,是习近平人才战略观的核心。它将“广聚”人才和“用好”人才两层意思紧密融合、浓缩为一。只有这样高瞻远瞩、唯才是用的人才思维,方构成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形成群英辈出、众星璀璨的人才大格局,提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雄厚的人才资源。

简言之,这些在我国主流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金句”,简洁明快、表述晓畅,结构形式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标准,其中判断词“是”的恰当使用,坚定表达出了深刻有力、以一挡万的政治理念——当中国社会正值转型发展、走向改革开放深水区的关键时刻,既不容争辩、也无时争辩。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常以“是”字为造句特征的新话语,痛快淋漓地道出了时代进步的真谛,在新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发挥了无与伦比的思想启发力、情绪感召力和历史镜鉴作用。特别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凝聚了党和政府政治哲学智慧的判断句自然与时增值,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深入而被赋予源源不断的新含义、新价值和新特色。

第三,新话语更复杂的结构形式——“语段”“语篇”。话语语言学认为,“语段”“语篇”都是连贯性话语,即在内容和结构上形成一种整体的言谈或文字。理论上分析,它们也是以颇有思想内涵的短语或句子为核心而缜密缀连起来的,是以核心短语或句子(即逻辑学上的概念或判断)一线串珠般而集成的。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这些著名的“语段”“语篇”正是以思想含金量极高的短语或金句而获得特殊的价值意蕴、矗立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座座思想里程碑的。诸如久为人们口耳相传的名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讲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及其包含其中的重要语段。

“语段”“语篇”的结构形式虽然庞大,但其思想影响力是取决于“短语”“金句”的。

邓公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这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阐述的核心观念就是新时期的伟大强音“思想解放”。请看其中两个语段。

语段一:“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点评:该语段从正面立论“思想解放”。这是一个以“只有……才能……”为关联词的条件复句,强调“思想解放”与国家伟大事业和未来现代化命运的深度内在关联。结果分句包含了“解决……解决……改革……确定”这四个动词为核心的并列分句,启发我们解决新老问题、改革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先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从而深刻展示出思想解放所必然带来的国家的光明前景和美好命运,具有鲜明而深邃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启发性,是给予被极“左”思潮蒙蔽的广大人民一种拨乱反正的思想洗礼。

语段二:“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点评:与前面语段一比较,这是从反面阐述“思想解放”。该语段的基本结构就是以关联词“如果……就……”为形式标记的一个假设复句。其中,三处使用了短语排比,“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采用三种主语成分并置性排比;“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是假设分句,三个主谓短语并置;“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是结果分句,同样三个主谓短语并置(主语“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承前省略)。这个因为分句并列排比而整体结构获得了显著扩张的假设复句,表达力极为强势,构成语速急促、判断坚定、气势如流的小语段,表达出邓公对当时思想停滞不前的政治形势深刻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深层次上反映出历史转折时期政治领袖之巨大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所谓言如其人。思想意趣上,该语段充分彰显了邓公旗帜鲜明、洞察深远的政治魄力和卓越见识,强烈地宣示了他力挽“左”倾思潮、推进思想解放的坚定政治意志。整个语段风貌平实朴素,了无夸饰之辞,但在历史转折时期极具警示意义。

再请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胡福明同志撰写的初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得到胡耀邦同志、《光明日报》编辑部的充分肯定和推荐,几经修改在《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头版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撰写中与刊登后,邓小平同志予以高度赞赏和坚决支持,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彻底推倒了“两个凡是”。沈宝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始末》,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347-348页。中的两个语段。

语段三:“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点评:语段三是缜密的“三段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将主观与客观结合起来的特性,实践是唯一具有将主观和客观结合起来的特性,因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语段四:“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这些新的理论概括是否正确由什么来检验呢?只能用实践来检验。”

点评:语段四也是一个有所省简的“三段论”——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同时实践具有不断发展的特点(即新实践),那么,检验新的理论概括(即新真理)的标准同样必然地只能是不断发展着的新实践(即新实践是检验新真理的唯一标准)。

合评:语段三、语段四,出自同一个著名的经典语篇。它们论证严谨、思虑缜密,构成了该语篇所具有的无懈可击的逻辑力量!整个语篇,层层深入、丝丝入扣,通过不断递进的演绎论证环节,呈现出这一经典式新语篇所表现出来的不可辩驳的理论说服力。这些在改革开放发轫的特殊时代条件下产生了强烈批判性和深度创新性的精彩阐述,对于解禁束缚国人心灵的诸如“两个凡是”之类的极“左”政治思潮,具有明显的现实针对性,引发陷于“文革”后沉重思想泥淖的全国人民从中坚定地拔出心灵脚步、走上精神解放的康庄大道。这种凝聚了党中央治国理政重要经验教训与东方民族集体反思智慧的著名“语段”“语篇”,成为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国家“再出发”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总评:以上所引的语段语篇,在中国社会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现代化建设为目标”这种发展范式转换的重要节点上,关键性地发挥了无可替代的“思想指南”作用,成为我们这个东方民族开启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的强劲思想先声。物质生产的全面现代化(当时所指的包括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四个现代化),根本上有赖于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有赖于特定时代的思想先声对人的精神生产力之激情催生与深远推动。

三、中国特色新话语的表达品质

以上分析了中国特色新话语的语用结构,以下阐释中国特色新话语的表达品质——其中包括朴素晓畅、自然得体的选词造句风格和辞格丰富、魅力十足的积极修辞手法。正是这两者共同玉成了中国特色新话语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天下所向、人心共鸣这种奇特的表达效应和独具的表达魅力。如此表达品质,既是领袖人格力量和智慧的精彩表征,更是由改革开放这种史所罕见的时代语境所赋予。

一方面,从语义学立场来审视,中国特色新话语以诉诸视听、琅琅上口的语音、语形、语义组合体而广泛传播开来,凭借上口易记、口耳相传的流播形式而直抵人们的心灵世界。因此,中国特色新话语本身的语词选择自然得体、朴素晓畅,这就有效地扩大了新话语的普及性,提升了其社会感染力和影响力。语词是音、形、义三者的结合体,单个的语词不过是处在孤立状态的建筑材料,唯当它们有机组合的时候才能构成彼此之间价值的关联并且生成一般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意义”,才构成既有功用效益、又有审美价值的语词连续体——即横竖排列的语用“建筑形象”。政治领袖所表达的中国特色新话语与普通学术新话语的一种重要区别是:由于前后两者受众面的宽窄之异、多少之别而需要自觉把握好话语表达色彩的雅俗分寸,从而对广大公民产生更活跃、更深刻和更长远的感官视听、心灵启发的广泛接受效应,并对曾经被极“左”化倾向所主宰的社会思潮发挥更宏观、更深切的积极的治理效应。因此,邓小平、习近平语用风貌的总体特征就是:平中见奇、至理返朴,很容易深入普通公民真实而淳朴的心灵世界。正如刘亚洲上将评论习近平语言风格时所真切指出的那样:“既包含治国大道,又通俗易懂,既气贯长虹,又平易近人,是集思想、人心、品格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习式语言’。”[注]刘亚洲:《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序>》,刘志辉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版,第2页。这同样适用于对邓公和习总所有中国特色新话语表达个性的分析。

“中国梦”(习近平)

点评:这个以“梦”为中心词的偏正结构短语,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体系的核心。它既是顺应东方文化传统的“中式表述”,又被赋予新时代特殊的理想内涵,以妇孺皆知、少长皆宜的通俗语词和普通国民亲切接受的心理顺应图式来传递中华民族的美好憧憬,成为出口易记、播入心田的希望之种。这种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普世化表达,极易转化为促进民族复兴和经济繁荣的坚定信念与国人重塑历史的创造力量。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邓小平)

点评:这是邓公对教育问题高瞻远瞩、一语中的的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新话语,是构建在时空双重维度上的教育发展战略观。俗称“三个面向”,既容易深切理解,又能上口成诵,把许多深刻的教育真理涵纳其中。其实是三个动宾结构短语集聚而成、颇有气势、过目入心的一组排比,是蕴藏丰厚深睿、符合世界教育改革大趋势的思辨性教育警句——而其表达如此简明扼要,口诵则直击眼球,品味则难以忘怀。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新话语容易接受、快速传播的基本特征,更多受益于积极修辞的丰富润泽。通俗而不枯燥、平实而不乏味、朴素而不刻板——中国特色新话语之所以为不同社会阶层和角色的国人所津津乐道,在于巧妙地借助了修辞的翅膀而高翔远翥。

请看邓公著名的“三论”。

“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邓小平)

点评:这个闪耀着实用主义政治哲学精华的“猫论”,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到20世纪90年代南巡讲话时被尊崇和光大,中间历经了批判——再批判、传播——再传播的曲折命运,伴随着创建人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而闻名全世界。这种来自四川民间的俗语,以借喻的形式而将一定的经济体制与相应的政治意识形态相互之间的僵硬固化关系深刻、创造性地剥离开来,宣示了效率第一、功用至上的新时期政治哲学理念,以亿万中国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独特表达魅力而获得了久远的社会影响力,以至被概括为邓公治国理政新思维之精髓的所谓“猫论”。究其如何成为了邓公改革开放新思维、新战略和新国策的政治名片之一,根因于生动活泼的比喻性俗语与深刻精彩的政治哲学理念之间的表里融合。

“摸论”:“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 陈云)

点评:这个陈云率先倡导、邓公予以力挺的比喻性新话语,赢得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共鸣和共识,成为改革开放“胆子大、步子稳”这种思想创新、实践探险的最为生动贴切的概括。这种形象而通俗的新话语,实质是洋溢着改革智慧和政治策略的“新方法论”,因而在新时期新话语族谱中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精神的经典话语;而当我们面对影响力、普及力如此之广的“摸论”,不得不感叹其中准确精彩的比喻是提升政治新话语传播程度的核心秘密。通俗的比喻,只要完全适应特定的语境,就一定能够产生非同寻常的思想传播力——更何况这原本是蕴涵生活大智慧的一种民间歇后语。将抽象甚至枯燥的概念化改革思想转化为诉诸感官的形象化表达——这就是积极修辞的特殊力量!

“不争论”:“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注]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邓小平)

点评:这个与“猫论”“摸论”相提并列的三论之一“不争论”,形式上似乎没有前两者这样富于修辞魅力,但同样具有琅琅上口、造句奇崛、历经时间考验的社会传播力。在该具体语境中,面对改革开放的未来方向性选择、面对市场经济的政治属性争论(即姓“资”姓“社”问题),邓公用两个高度口语化的单音节动词“试”和“闯”,向不无迷惘的改革实践者们作出了发声清亮、铮铮作响的新思想之坚定表达,颇有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感染作用。另外,“大胆”这个形容词的间隔反复,动词“争论”与动词“试”“闯”之间的鲜明对比等等,这些以“意”主帅的修辞辞格之简洁使用,十分显著地强化了新话语表达的感官冲击力,从而赋予“不争论”以一种经久不衰的时代力量,并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这个东方伟大民族改革开放、探险创新的象征性话语符号之一。

请看习近平的“反腐论”和“两山论”。

“反腐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8页。(习近平)

点评:这是习近平对权力与制度辩证关系的形象阐述,是口耳热传、大快人心、影响深广的精彩的反腐之论。话语中对抽象概念“权力”的具体化拟物(“关进”)、对“制度”与“笼子”的修饰性比喻,都使这个世界制度变革史上重大而敏感的政治哲学命题获得了简明深奥的出彩表达效果,颇能为各级干部和普通公民所喜闻乐见,并收到超乎寻常、全球公认的积极治理效应。

“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注]习近平:《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见《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3页。(习近平)

点评:这就是被学界所概括为的“两山”理论,属于习近平生态治理观的核心和经典表达。其语用形式的精彩之处在于用暗喻直接表达出习近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观,形象凸显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昭示了深度蕴含其间的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这种修辞学上的暗喻鲜明揭示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本质,简洁的形象思维后面展示了大国领袖在经济发展到高水平阶段的哲学洞察力:上苍与人际互为和谐、自然与社会同为一体。

一定的话语意义及其积极的社会效应,当然是在特定的时代语境中逐渐生成的,即一定的话语与一定的语境具有不可分离的逻辑关系。当极“左”政治思潮的集权话语以严酷的精神桎梏来封闭人们感官的视听,彼时严重恶化的社会生态萎缩成一种偏狭、单调和扁平的思维空间;此时,以“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新话语的横空问世,必然产生出刷新人们已被封闭得麻木了的视听器官甚至心智系统的特殊冲击力。正因为这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著名语篇及其语段,尤其是作为核心部分的新概念、新判断和新命题,一旦通过纸质媒体或音响媒介而有声有色地亮丽诞生的时候,就史无前例地受到人们的热忱欢迎和真切共鸣,其效果几乎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般的震撼境界。而“习式话语”则在全面深刻的新时代背景下产生了如雷贯耳、振聋发聩的特殊功效。习总正在动态建构中的新话语体系兼备思维深度和表达品质,“文”“质”彬彬、深获人心,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社会发展范式的转型升级辐射出巨大的精神动能。

四、中国特色新话语的价值特征

我们之所以将中国特色新话语视作改革开放时代的本质象征,根因于“话语即思想”这样的话语学基本学术立场。话语与思想两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逻辑关系。话语作为语用学最前沿的文化符号,蕴藏着深切的哲学意味和意识形态内含,往往饱含创建主体沉甸甸的思想容量。正如英国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菲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所指出的,“话语分析不仅仅是要特别说明什么样的句子是可能的或是‘符合语法规则的’,而是要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具体说明变化着的‘话语结构’,并说明规则系统——它们使得某些陈述、而不是其他陈述也有可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机构情景下出现”[注][英]诺曼·菲尔克拉夫:《话语与社会变迁》,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换言之,中国特色新话语是依循着社会历史范式转型的特定逻辑而必然出现的,内蕴着时代发展、不可抗拒的坚定意志。对于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民族来说,中国特色新话语就是当代汉语文化宝库中最新的思想硕果。40年改革开放由正式启动到全面深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新话语以持续发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巨大历史业绩,反复证明了并继续证明着一条极其朴素的社会发展真理:新思想是一种伟大的生产力和持续增值的创造力。

本文所重点关注的中国特色新话语——它们因为创造性地论及社会文明发展范式(Paradigm)转型时政治、哲学、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各个领域的敏感问题,成为标志时代进步的里程碑式的文化符号。这些出自各种官媒和正式文献的新话语,典型地代表着主流社会的思想原则和价值立场,决定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战略方向,甚至升华为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宣言书。由此,中国特色新话语所内涵的一系列价值特征,已经被发展的历史所深度“定格”,具有长久咀嚼和品味的思想意蕴乃至永恒价值。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已经活生生地证明了:富有思想智慧的新话语,就是承载着时代发展真理的精神力量。今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新话语与改革开放40年具有极其深刻的逻辑关联——新话语是从改革开放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结晶,凝聚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未来走向的自觉选择;40年改革开放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之业绩,并且正在向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注重经济增长品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深入推进,根本上取决于改革开放的大政国策及其行动意志。以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新话语就是贯穿改革开放40年变迁的思想主线和行动指南,为沿着“中国道路”而远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深层次表现出这些新话语作为伟大思想力之载体的价值特征。

第一,中国特色新话语来自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领袖之思想承载,具有改革开放划时代的历史理性品格。邓公和习总立足当代、面向世界,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和深化期分别完整地提出了缜密有机、内涵丰富的话语体系,各自形成或成熟为以“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命名的两大思想理论,均具严谨系统的历史理性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社会现实就是各行业、各领域普遍被十年“左”倾思潮所裹挟,大小问题堆积如山、人民思想深陷困惑。彼时,“中国向何处去”[注]杨小凯(原名杨曦光):《中国向何处去?》,载《民主中华》,香港远东事务评论社1989年版,第31-50页。是当时中国最普遍的思想现实。在此背景下,邓公复出政坛以后开始纠正极“左”思潮,推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促进了新中国历史上蔚为壮观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深圳速度”等等一系列新话语纷纷涌现。这里,作为第二代集体领导核心的邓公对新话语建设作出了最积极、最深远和影响最广泛的独特贡献,朴实而深邃的“猫论”“摸论”“不争论”“一国两制论”等等新人耳目、启迪智慧的精彩话语,以形象的表达流传于社会的各个阶层,成为一个时代人们喜闻乐见、口口相传的“经典话语”。人民思想观念从极“左”政治思潮束缚中获得的大解放,就引导了蓄势已久的改革实践的艰难启动;而创新的改革实践反作用于人民思想观念的持续和深入解放——两者良性互动,铸就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新时期”。“习式话语”针对改革深水区的诸多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经济结构调整、各级吏治腐败、人事体制臃赘等一系列尖锐敏感的新问题,以卓越胆略和远见卓识而出语惊人:“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话语,常常成为新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亮丽新经典,激励着中国人民“将改革进行到底”。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特色新话语主要源自邓公“文革”以后的一系列引领时代的先锋思想和习总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的诸多深远新观念。这样从改革开放时代的思想溯源,就可以发现中国特色新话语鲜明的历史理性品格。

第二,中国特色新话语源于亿万民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具有积极可行、底蕴厚重的丰富实践品格。40年伟大周期是在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背景”下开启历史大幕的,优秀的中国人是在背水一战的困境中奋起改革、以图自救的,历经万般艰辛、饱受千种挫折而尝试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天安门“四·五运动”就是这种迷惘、期盼和探索的集中反映。这种壮士断腕一般、当代历史上空前艰困壮烈的改革实践,赋予中华民族绝地逢生的献身精神和创新情怀——难怪习近平同志在回首这段改革历程时不无艰辛感地宣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注]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18-04/10/c_129847209.htm.。在这一生死由我、摸着石头蹚水过河的绝地奋起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凤凰涅槃的顽强意志和空前勇气。而中国特色新话语正是由这种磨炼所赋予的特殊实践品格。尤其是通过改革实践而梳理和提炼出来的诸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小岗村)、“个体私有经济”(温州)、“金融体制创新”(国有商业银行改制,温州等)、“小商品大市场”(义乌)这样当时曾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新话语,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拼抢精神撕开了封闭固化、狭隘僵化的单一计划、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极大地解放了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民的创新实践为邓公等中央领导正式确立农业、工业生产模式的多元化夯实了坚定的基石,从而在南巡讲话中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注]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谈话》,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705页。这一高度概括、论述深刻的新判断,成为中国特色新话语体系中的精彩之论。实践→思索→再实践→再思索:这种由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所主导的探索历程,正是中国特色新话语在与狭隘、片面、机械的极“左”政治思潮反复博弈中艰辛诞生的蜕变历程。作为物质生产创造者的人民,也是新话语、新观念、新思想的直接生产者。所谓“实践出真知”[注]毛泽东:《实践论》,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264页。也是对这一历史转型期伟大变革的形象写照。

第三,中国特色新话语使社会发展动力从外部规束力转移到公民心灵内部的创造力,撬转了历史演进的动力支点。“文革时期”以严酷的政治戒律及其高度的同化作用而从外部禁锢人们的所言所行所思,以生产资料“国有”和“集体所有”这种普遍的基本属性决定了生产建设者们所支付的劳动及其动力常常是被外在规束所“挤压”出来的,而不是以高度尊重每位劳动主体基本权益的合法体制(包括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多元劳动报酬分配形式等)来激励其高效释放精神生产和物质劳动的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致使交易市场极度萎缩、供需双方基本失衡,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特别是发展节奏非常迟滞,很多生产领域走向零增长甚至负増长。而从迷惘中走出思想徘徊的这个伟大民族,在困厄中奋力觉醒并崛起,以承载新思维的新话语而开始逐渐撬转社会发展的动力支点——从外部严酷束缚下的被动行为转换到心灵源源不断提供甚至喷涌出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激情和创新智慧。这种个体生命动力由外部强制到内心喷涌的空前深刻的转换,实质性地象征着时代的进步并推动作为“第二次革命”的改革开放大事业。可以推论,作为历史转型期结晶的中国特色新话语,无论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公新话语,还是引领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习总新话语,凡是改革时代作为思想先驱的政治领袖新话语,既考虑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特殊利益和人民对改革成功的真切“获得感”,又关注国家改革大业行稳致远、持续发展,使“国强”“民富”两者有机辩证统一起来,从而使公民主体从事各行各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效释放。这样,这些新话语承载的思想力就更高层次地转化为改革实践者的行动力且源源不断汹涌而出,形成了改造中国与创新中国的巨大物质力量,“定格”为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辉煌。这里,思想观念的创新、改革实践的创新与这个伟大时代的蜕旧更新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层次的良性互动,构成4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本质规定和内在逻辑。

第四,中国特色新话语以广泛共识和持续深入的双重内蕴而辐射出改革开放的强大后劲,成为时代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广泛共识,是指新话语获得从痛定思痛中苏醒过来的一个民族的集体反思且基本达成普遍共识;持续深入,是指新话语伴随改革开放的实践推进而被赋予愈来愈丰富、深刻和新颖的意蕴——所谓与时俱进即是。可以清楚地看到,“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民为中心”等新话语获得了整个民族的广泛共鸣并得到世界舆论的由衷赞美,体现出普遍的价值认同和思想呼应。更需要注意,邓公、习总这些表达执政理念的中国特色新话语,除了特定的时代色彩和语境特点外,更获得了思想力的持续增值和创造力的重心提升,成为全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例如,迄今为止,“思想解放一点,再解放一点”(邓小平)赋予“解放思想”以动态增值的鲜明个性活力,从深远的意义上说,思想解放有多远就决定了改革开放能够走多远。中国特色新话语,主要包含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承载“邓小平理论”的新话语与十八大后表达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话语——这种代表当代主流意识形态的新话语,前后一脉相承、持续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前后贯通的思想主线与动力源泉。只要社会进步无止境,就内在地规定了思想解放无止境这样的发展逻辑。十八大以来,习总的一系列新话语,则在持续发力并深切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共识,促进着国内建设格局和国际政治生态正在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风貌。

五、展望:新话语与新时代

伴随着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话语,尤其是党的政治领导核心所提炼、蕴涵着对中国人民巨大的思想指南价值的改革话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出引领时代转向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的强烈亟需及其波澜壮阔、艰难曲折的实践,有力地催生着石破天惊的改革新思维;而改革新思维则不断结晶为烙印着历史前行的硕大足印、迸发出无限智慧魅力的中国特色新话语。从党的思想建设和国家发展战略来看,以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新话语凝聚着且升华为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发奋建树的伟大意志力,从而深远地转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意味着大国命运的无限希望和可期前景。这就是新话语与新时代的辩证关系。

第一,中国特色新话语是党自我革命与不断创新的历史见证,是党的思想建设过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改革开放发轫,中国是站在历史原点踏步徘徊,延续极“左”政治思想路线而深陷其中,还是高瞻远瞩、拨雾见日,向着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毅然前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了“两个凡是”的短暂分歧,以世界性眼光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新道路——这一系列实践和思想的“创新之旅”,结晶为洋溢思想活力的一系列新话语。这里,作为历史转折点这种特定时刻的发展逻辑,铸就为“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的里程碑式的新话语,标志着我党思想徘徊期的终结和历史新征程的发端。此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进入了一种新的历史阶段。习总在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等话语,则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这类反腐警言,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自我挑战、壮士断腕的政治勇气,表现出这个世界上最大执政党治理国家的坚定政治理念——时代已经留下了党史上力度最大的反腐业绩,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党的建设尤其是思想建设的巨大进步,本源上来自党的领袖之新思维新话语的导引,相当程度上表征着历史新时代的庄严开启。

第二,中国特色新话语凝聚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思想精华,上升为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最具指导价值的经典表述。这些新概念新判断新命题,以鲜明的改革主旨和深邃的改革思维而形成广泛且深远的社会影响力,逻辑地构成国家深度改革和坚定实践的含量十足的“金名片”,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南巡讲话》等著名语篇与一系列深得人心、凝聚合力的“习式话语”,则构成改革开放的庄严的政治宣言书。它们在国家政治发展史上十分罕见地给人民提供了具有相当共识度的明确方向感和美好期待感。不妨说,一个国家的思想成熟和建设发展战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领时代之风骚的政治领袖的思想谋略和历史远见,取决于他们深邃坚韧的改革意志和决策定力。“江山代有才人出”[注](清)赵翼:《论诗》(其二),见《赵翼全集》第六册,凤凰出版社2009年版,第510页。——文学界如此,政治界也是如此,正是大政治家横放杰出的“新时代”造就了社稷中兴、江山新貌;而作为其新思维、新谋略之结晶的新话语及其体系,正是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中的核心符号。改革开放40年,可以看到某些特殊的“历史节点”,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与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谈话与新经济体制的破土崛起、“以人民为中心”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之到来——这一切发展历程都贯穿着以新话语为载体的一条醒目的思想主线,即“解放思想”→“思想再解放一点,步子再大一点”(邓小平)。质言之,改革开放40年,就是“解放思想”的伟大历史进程;而“解放思想”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新话语持续凝炼和坚实铸就的发展性过程。

今天,回眸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感慨良多。政治领袖气象恢弘、含蕴丰厚的主流新话语,汲取了亿万人民改革实践和思想创新的诸多养料,浓缩了当代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正反面经验教训,在新时期多元思想潮流的回旋与激荡中逐渐升华为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进而言之,这些凝聚了明日中国之辉煌的中国特色新话语,承载了整个民族的自觉改革意识和坚定行动意志,成为改革开放发轫以来最深刻的时代精神之象征。展望未来,一场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改革大业将在东方辽阔的大地上全面深远地展开精彩纷呈的广袤画轴——我们有充分理由期待这必然是新话语频频诞生的“新时代”!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注]恩格斯:《反杜林论·旧序》,见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67页。作为扎根在东方大地上的理论思维的新表达形态,政治领袖的新话语正在并将继续发展为更高级、更丰富和更缜密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思想理论体系。如果说灵思迸发的古代圣人“语录体”是代表中国农耕文明的思想表征,那么,当代以解放思想创造力为宗旨的领袖“话语体”则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新文明的深刻标志,直接指向体大虑周、内蕴丰厚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的完整诞生。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话语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中医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