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江,田 华,王 旭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河北 保定 071051)
峪耳崖金矿处于河北省宽城,为大型石英脉(带)型金矿床。矿山为进一步在深部探矿增储,应用构造叠加晕方法,研究了峪耳崖金矿的构造叠加晕特征,建立了构造叠加晕模型[1-3],为方法理论依据发展及矿山实际生产提供了有利依据。
地层:金矿床所处地层主要为长城系高于庄组沉积岩层,岩性为燧石条带灰质白云岩。
岩浆岩:金矿主要产于峪耳崖花岗岩中。岩体呈北东向展布,长1500m,最宽700m,出露面积0.59km2,呈岩株状产出。平面上呈中间膨大,两端狭小的菱形状。垂向上呈上小下大的喇叭状,向深部岩体增大,向南北两侧延深则形成隐伏岩体,岩体中围岩捕虏体、顶垂体发育。
峪耳崖金矿床矿体主要分布在花岗岩体及其接触带中,有的矿脉(体)随断裂延伸到灰质白云岩中,该类矿体一般距接触带有一定的距离限度。矿体成群,成带分布,每组矿体一般由1个~10个平行的小矿体组成,彼此近平行排列的矿体多集中分布在岩体的南部、中部和北东部,多为盲矿体。
矿床的矿化类型主要有含金黄铁矿石英脉型和含金黄铁矿石英细脉浸染型。
(1)含金黄铁矿石英脉赋存在花岗岩和灰质白云岩的断裂构造带或裂隙中,此类金储量约占矿床储量的78%,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含有少量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偶见自然金。
(2)黄铁矿细脉、石英细脉充填于花岗岩体内的平行裂隙或网脉状裂隙中,细脉厚1mm~5mm,少量厚1cm~5cm不等,最厚可达10cm。
(1)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铅矿、磁黄铁矿、闪锌矿、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其次是钾长石、斜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等。
(2)结构:根据野外和室内镜下观察,矿石的结构以碎裂—压碎结构及晶粒结构为主,其次是交代结构、填隙结构等。
(3)构造:细脉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等。
成矿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主要分为四个成矿阶段,其中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
I.黄铁矿—石英阶段。
Ⅱ.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多金属硫化物阶段。
Ⅲ.石英一多硫化物阶段。
Ⅳ.黄铁矿—碲化物—石英—碳酸盐阶段。
(1)峪耳崖金矿床金矿成矿成晕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特点,在成矿阶段中第Ⅰ阶段形成石英脉主体,第Ⅱ、Ⅲ阶段为主成矿阶段,Ⅳ阶段局部叠加。
(2)单一次形成金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Au、Ag、Cu、Pb、Zn是以矿体为中心,远离矿体降低,Mn、Bi、Co异常分布于矿体下部,Sb、As、Hg异常分布于矿体的上部和前缘。
(3)不同期次成矿成晕的叠加结构有前、尾晕叠加,部分同位叠加,同位叠加等多种形式。
(4)各矿体轴向上均有自己的异常晕分布。矿体在构造中呈串珠状分布时,其中间会出现前、尾晕共存现象。
(1)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Sb、As、Hg;尾晕特征指示元素是:Co、Bi、Mn;近矿晕特征指示元素是:Cu、Pb、Au、Ag、Zn。
(2)一次成矿原生晕轴向分带,轴向上从下到上是:Mn、Bi、Co—Cu、Pb、Au、Ag、Zn—Sb、As、Hg。
(3)构造叠加晕模式特点:模式图中反映了峪耳崖金矿脉的A、B、C、D、E、F六种产出状况(见图1)。
矿脉A为完全控制矿脉的原生晕:其有明显前缘晕、近矿晕和尾晕,可理解为Ⅰ、Ⅱ、Ⅲ阶段形成矿体-晕同位叠加结果;矿脉D是在矿脉A尖灭后,在下方出现的叠瓦式盲矿脉,若坑道中平行构造有前缘晕叠加,则指示深部有盲矿存在;矿脉B、C下部尾晕区出现前缘晕叠加,分别指示深部有E、F盲矿脉。
图1 峪耳崖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图
(4)模式图中最右侧展示了C—F串珠状盲矿体(晕)Ⅰ、(4)模式图中最右侧展示了C—F串珠状盲矿体(晕)Ⅰ、Ⅱ、Ⅲ、Ⅳ阶段形成矿体-晕在空间上同位叠加特点。
(5)串珠状矿体(晕)可能是同时期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期次热液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果。
(1)最佳指示元素组合是:Sb、Hg、Au、As、Ag、Pb、Cu、Zn、Co、Bi、Mn。
(2)前缘晕强度趋势准则:若前缘晕指示元素的异常强度在轴向上从浅部到深部由强变弱又变强,又或者异常强度一直很强且无变弱趋势,指示深部还有盲矿存在;前缘晕(强度大)准则:在轴向上,若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有强异常出现,则指示在强异常深部有盲矿存在;前、尾晕共存准则:在轴向深部,若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出现较强异常,尾晕指示元素也有较强异常出现,前、尾晕共存,说明深部还有成矿富集带。
应用构造叠加晕方法对峪耳崖金矿床进行了预测,提出了盲矿靶位,为矿山探矿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