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震 张庆峰 李 伟 李德民 杨超群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脊柱科,山东 济南 250113)
骨质疏松性属于常见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及骨微观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强度降低及骨骼脆性增加,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其中以脊柱、髋部和桡骨远端等部位骨折较常见,其中髋部骨折属于最严重的一种骨折类型〔1〕。统计发现,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约为10%,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2〕。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采取手术固定的手段进行治疗〔3〕,但是由于术后患者骨质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使用抗骨质疏松性药物来改善骨质状况尤为重要。本研究将阿仑膦酸钠(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术后治疗中,旨在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体内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BALP)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预防复发的效果。
1.1基本资料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84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男11例、女31例,年龄62~72〔平均(67.12±3.08)〕岁,身高(162.36 ± 52.45)cm,体重指数(23.49 ± 8.12)kg/m2;对照组男12例、女30例,年龄61~73〔平均(67.04±3.16)〕岁,身高( 162.59±48.31)cm,体重指数(23.51±7.36)kg/m2。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①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行骨密度检查后,患者的检查结果均符合WHO制定的骨质疏松性相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骨折类型为低能量损伤引起的髋部骨折;③患者血清BALP、钙、磷含量正常;④近半年未服用过任何防治骨质疏松性药物者。排除标准〔5〕:①患者合并有严重肝、胆、肾等疾病及类风湿关节炎等;②患者合并有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肾上腺疾病的病史;③有长期的服用肝素、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病史者;④患者的骨质疏松由制动或肿瘤引起者;⑤未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者;⑥有双膦酸盐过敏史者。
1.2方法 患者均在入院后24 h内接受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后指导所有患者进行相同的康复锻炼,术后3 w时给予患者药物辅助治疗,其中对照组:每天给予钙尔奇D1片口服治疗(惠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29,60 mg/片)。实验组:每日给予1片ALN口服治疗(海南曼克星制药厂,国药准字H19980099,10 mg/片),用法为:口服,每日早餐前至少30 min空腹用200 ml温开水送服,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年后,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并观察测评相应指标。
1.3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1)疗效评估标准〔6〕: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将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级别,基本痊愈:治疗后,患者髋部基本无疼痛感,骨折部位处于完全愈合状态,骨关节活动不受限且活动能力恢复到了骨折前的状态;显效:患者髋部偶尔出现疼痛感,骨折属于基本愈合状况,骨关节活动不受限,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到伤前状态;有效:患者髋部偶尔出现疼痛感,髋内翻的骨关节活动动作属于轻度受限状态,骨折愈合状况稍欠佳;无效:患者髋部疼痛明显,骨折愈合状态也未达到上述的基本状态甚至出现症状加重情况。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2)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骨代谢指标〔7〕:于患者接受治疗前后采集其外周静脉血5 ml,将其常规分离得到血清后于低温环境中保存待检。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人骨BALP及PTH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空腹血BGP进行测定,相关ELISA试剂盒、放射免疫检测试剂盒及试剂由上海蜜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配套提供。(3)治疗后,对研究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新骨折出现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PS18.0进行t检验、χ2检验。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42〕
2.2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2~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L2~4、Wards三角、大转子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股骨颈密度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治疗前后BGP、PTH、BALP表达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BGP、PTH、BAL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GP、PTH、BALP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显著高于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新骨折出现情况比较 实验组无新骨折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其他部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 0,P=0.040 4)。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GP、PTH、BALP表达水平比较
随着年龄增长,活动量的减小及人体内营养功能的衰退,老年人体内的成骨作用大于破骨作用,骨总量逐渐减少,骨微观结构出现相应的退化,使骨强度减弱,最终导致骨质疏松。在此情况下,骨承载负荷的能力严重下降,在低能量的损伤下便会引起脊柱、髋部和桡骨远端等部位的骨折,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8〕。
研究显示,人体内BGP、PTH、BALP表达水平与机体内骨代谢密切相关〔9,10〕。正常生理状态下,BGP能够特异地与羟磷灰石结合形成羟磷灰石结晶,促进骨盐沉积,从而增加骨组织内骨盐的含量,起到提高骨强度的作用,因此BG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的成骨活性。研究显示,机体内血清BGP水平与骨组织内BGP水平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增强时,检测体内血清BGP水平呈升高状态;反之破骨作用增强时,体内血清BGP水平便会下降,随之出现骨质疏松情况〔11,12〕。PTH是由甲状旁腺分泌的一种单链多肽蛋白,具有调节钙、磷代谢及骨转换的重要作用。PTH能够直接作用于骨组织和肾脏,具有增强骨钙动员及肾对钙的重吸收作用,还可间接地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作用。BALP是由成骨细胞合成及释放的,具有提高局部磷酸含量及促进骨基质矿化的作用,因此BALP也能够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可以作骨形成的特异性指标。
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通常存在局部压缩塌陷、粉碎严重及骨质缺损情况,引起骨折固定困难的问题,随着医学的进展,通过内植入物的改良治疗后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骨折的固定稳定性,即使是这样也还是无法从本质上达到改善骨折患者骨质情况的效果,这些老年患者还常常因为低能量的损伤再次引发新骨折的出现〔13〕。研究显示ALN具有抑制骨转换、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抑制内植入物周围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新生骨折发生风险等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证明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其对BGP、PTH、BALP的表达水平的高效调控能力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ALN应用于老年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能够明显缓解患者骨痛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很好地调控患者体内BGP、PTH、BALP的表达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