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与老年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放化疗效果相关性

2018-12-27 01:53:36张翠莉施茗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放化疗局部淋巴结

张翠莉 施茗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3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0)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食管鳞癌(ESCC)发病率在美国有逐渐下降趋势,而在我国发病率仍逐年上升〔2,3〕。而由于目前国内外对ESCC缺乏早期诊断方法,临床确诊时已经有80%处于中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15%~20%〔4〕。对于中晚期ESCC患者,临床治疗主要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患者总体有效率并不高〔5〕。因此寻找合适的靶点有效判断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对于ESCC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探讨血清miR-623表达水平与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03医院收治的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自愿入组,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男45例,女32例,年龄60~82〔平均(67.38±7.32)〕岁。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诊断的原发性ESCC首诊患者;②TNM分期为Ⅲ~Ⅳ期;③年龄≥60岁;④预计生存期≥6个月;⑤无机体主要脏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曾接受过手术、放疗和化疗患者;②继发性ESCC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

1.3检查及评估 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变部位、TNM分期等。并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检查;治疗前后及时行胸部增强CT、上消化道造影、上腹部B超/CT检查;并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ECOG全身状况评估,细胞免疫功能评估等。

1.4治疗方案 放疗:采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照射靶区包括原发病灶、阳性淋巴结病灶、亚临床病灶及相应的淋巴结引流区;处方剂量95%计划靶体积(PTV)50~60 Gy/25~30次。放疗:从放疗第1天开始同步化疗,化疗2个周期,放疗结束后再巩固2个周期,化疗方案为60 mg/m2多西他赛 d1,25 mg/m2顺铂,d2~d4,以21 d为1个周期。

1.5疗效评价及分组 按照“食管癌放疗后近期疗效评价标准”(2000年版)进行疗效评价,阳性淋巴结病灶按照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后将患者分为两组:放化疗抵抗组(31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出现局部进展或淋巴结进展/转移或血运转移;放化疗敏感组(46例),患者治疗后6个月以上未出现局部进展、淋巴结进展/转移及血运转移。

1.6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检测 采用QIAGEN miRNA试剂盒提取血清总RNA,采用QIAGEN逆转录试剂盒进行定量逆转录反应,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miRNA-623表达水平,选取U6作为内参,miRNA-623表达水平分别通过U6进行归一化,采用2-ΔΔCt计算miRNA-623相对表达量。

1.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对可能影响放化疗疗效的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623表达水平对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

2 结 果

2.1老年局部晚期ESCC放化疗疗效单因素分析 对可能影响老年局部晚期ESCC放化疗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老年局部晚期ESCC放化疗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上述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各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见表2。

表1 老年局部晚期ESCC放化疗疗效单因素分析(n)

表2 老年局部晚期ESCC放化疗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

2.3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对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 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对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预测价值,结果显示,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对患者放疗疗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7,见图1。

图1 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对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3 讨 论

miRNA属于非蛋白编码的RNA,是由长的内源性表达的RNA前体所产生,一个miRNA可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6,7〕。目前miRNA可用于临床肿瘤的诊断、病理分型及疗效预测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标志物〔8〕。研究显示〔9,10〕,miRNA-623在ESCC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提示miRNA-623可能与ESCC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局部晚期ESCC患者临床治疗以联合放化疗为主,我国食管癌治疗指南对非手术患者推荐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11,12〕。与单纯放疗相比,同步放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即使在相同的病理分期及相同的治疗方案条件下,进行同期放化疗的患者在治疗中仍存在治疗敏感及治疗抵抗两种不同的效果,因此寻找有效的分子标志物预测患者放化疗敏感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ESC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为影响患者放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因素上,已经得到了目前大部分学者的认同,临床分期越高、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其放化疗后出现局部进展或淋巴结进展/转移或血运转移的风险也越高〔15,16〕。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放化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关于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影响放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推测可能与其参与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有关。NF-κB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通路的激活可通过放疗诱导而导致ESCC患者放疗抗拒〔15,17〕。此外,miRNA-623还可能通过更为复杂的信号通路及靶基因相互调控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18,19〕。

综上所述,ESCC患者临床分期高、出现淋巴结转移及血清miRNA-623低表达是影响老年局部晚期ESCC患者同步放化疗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血清miRNA-623表达水平对患者放化疗疗效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潜在指标之一。

猜你喜欢
放化疗局部淋巴结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等等再看”能否成为主流?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肝内胆管癌行全身放化疗后缓解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