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观察

2018-12-27 08:44:26黄琼江敏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34期
关键词:囊肿膝关节发生率

黄琼 江敏

腘窝囊肿临床上又称为贝克氏囊肿,是腘窝内滑液囊肿的总称,临床一般指发生于半膜肌腱滑囊及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之间的滑囊,并常与膝关节腔相通的一类囊肿[1-2]。此外,少数腘窝囊肿还发生于韧带、半腱肌以及股二头肌等部位,伴有关节无力、疼痛及水肿等临床症状,并可导致膝关节活动障碍,因此,对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3-4]。笔者于2015年6月-2018年5月间临床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腘窝囊肿并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腘窝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符合腘窝囊肿的诊断标准;②临床病例资料完整;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膝骨性关节炎晚期或其他特殊关节炎者;②关节内感染、关节粘连及畸形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确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术:患者取俯卧位或健侧卧位,暴露囊肿及其周围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后,局部浸润麻醉(2%利多卡因),彩色多普勒超声(迈瑞DC-7)引导下,取囊肿长轴最表浅一段为穿刺点(应避开血管、神经、肌腱、皮损等),采用PU 1.6 mm×5.1 cm留置针(南京瑞凡科技公司)穿刺至针尖接近远端囊壁,拔出针芯并固定套管,抽出囊肿内积液并同时记录液量,完毕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腔内直至抽出液体清亮为止。对于囊体位置较高,超声不能确定蒂部是否存在细管道与关节腔内想通者需经X线透视确认囊肿与关节腔不相同后方可进行后续治疗。完成冲洗后,经套管注入2%利多卡因(2~5 mL)表面麻醉后,注入2.5 mL玻璃酸钠注射液(博士伦福瑞达,国药准字:H10960136)及1~2 mL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上海通用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291),注入后迅速出针,使用无菌纱布覆盖针孔,指压针孔部位2~3 min,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2~3 d,期间对于Ⅱ型囊肿患者应保持囊肿部位低于膝关节腔重力水平位置,术后穿刺部位应保持卫生、干燥,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对照组进行常规穿刺治疗,应用等量无水乙醇替代玻璃酸钠注射液,按压2~3 min后抽出,此操作重复操作2~3次,其他治疗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4、8、12周各复查一次,对于3次重复治疗无效患者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按照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评价标准[5],0级:患者无肿胀及疼痛,活动不受限;Ⅰ级:轻度肿胀,剧烈活动后腘窝处紧张感,活动轻度受限;Ⅱ级:正常活动后明显疼痛及肿胀;活动受限<20°;Ⅲ级:休息时存在明显疼痛及肿胀,活动受限≥20°。疗效评价,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经超声检查确认囊肿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情况;显效:治疗后经超声检查确认囊肿明显缩小,经2~3次治疗后囊肿消失,且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情况;无效:经3次治疗后囊肿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比较两组患者1、2、3次治愈情况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疗效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1例,女34例;年龄18~69岁,平均(37.66±6.74)岁;病程11 d~23年,平均(7.48±2.67)年;初诊患者28例,复发患者27例;囊肿类型:Ⅰ型窝囊35例,Ⅱ型囊肿20例;囊肿位置:左侧29例,右侧26例。观察组男22例,女33例;年龄18~71岁,平均(37.24±6.36)岁;病程10 d~24年,平均(7.54±2.78)年;初诊患者27例,复发患者28例;囊肿类型:Ⅰ型窝囊32例,Ⅱ型囊肿23例;囊肿位置:左侧28例,右侧27例。本研究经院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囊肿类型、囊肿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4,P=0.014),见表1。

表1 两组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情况比较 例(%)

2.3 两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第1次治愈率81.82%(45/55)、总治愈率96.36%(53/5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次治愈率58.18%(32/55)及总治愈率83.64%(46/5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2、3次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穿刺部位出现中、轻度疼痛者共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出现中、轻度疼痛者共7例,剧烈疼痛4例,血管损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251,P=0.039)。

3 讨论

腘窝囊肿是临床上骨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发病率占膝关节疾病的10%~30%,除了少数较大囊肿早期会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导致膝关节活动受限外,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通常是经无意的超声检查、MRI以及X线等检查发现[6-9]。成年人群的腘窝囊肿多为继发性囊肿,一般由滑囊出现的慢性无菌性炎症等疾病引起,极个别患者可并发慢性膝关节病变,而老年腘窝囊肿患者则与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等膝关节病变有关[10-13]。既往的腘窝囊肿穿刺治疗术均是依据患者体表特征进行盲穿治疗,常因缺乏对患者膝关节部位的解剖信息,往往存在囊液抽取不完全,术后并发神经、血管及软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造成多次治疗,临床疗效欠佳[14-15]。虽然外科手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由于术中对囊壁的完全剥离较为困难,残存的囊壁组织往往导致术后较高的复发率[16]。

近年来,随着微创治疗术在临床的广泛普及与发展,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研究显示,由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引流治疗术已在腘窝囊肿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较于常规的盲刺,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术可清晰暴露患者囊肿大小、位置、形态以及膝关节解剖结构,可有效避免由于普通盲穿或由盲穿导致的误穿引起的并发症,此外,该治疗方法还具有实时操作简单、无创、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已成为临床治疗腘窝囊肿的重要手段之一[17-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Rauschning和Lindgren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1次治愈率及总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治疗明显提高了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在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穿刺治疗术,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实施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囊肿膝关节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膝关节置换要不要做,何时做比较好
中老年保健(2022年7期)2022-09-20 01:05:16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48
冬天来了,怎样保护膝关节?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运动精品(2017年3期)2018-01-31 01:55:43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
磁共振成像(2015年9期)2015-12-26 07: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