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孩 张 海 叶红禹 马建安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B 超室(永康321300)
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因间接外力如跨、蹲、扭、闪等动作导致梨状肌受牵拉而引起撕裂损伤,造成局部充血、痉挛、水肿,而使坐骨神经受刺激压迫,从而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1-2]。临床调查显示,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的15%~25%,是导致老年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较高,容易发生误诊,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3-4]。因此,本文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于2015 年1 月—2018 年1 月期间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65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相关标准:(1)有臀部外伤、受累史;(2)臀部梨状肌部位压痛明显,且直腿抬高60°以内症状明显,臀部可扪及块状物或条索状;(3)臀部疼痛,甚者患侧臀部呈持续性“烧灼样”或“刀割样”剧痛,且大部分伴下肢放射痛、跛行;(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梨状肌综合征诊断标准者;(2)患者年龄≥24 岁,且发病于2年内。排除标准:(1)明确为坐骨神经痛、股骨头病变、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引起臀部疼痛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精神疾病者。
1.4 方 法 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取患者仰卧位或者俯卧位,常规进行消毒,采用25mg 醋酸泼尼松龙(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308271)、5mL 的2%利多卡因(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411242)、50mg 维生素B12 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批号1501251),应用22 号长针头作封闭。进针方向为在梨状肌投影区,针头经患者臀大肌后继续刺入,当突破后松软感即梨状肌,回抽无血后,将药物缓慢注射,以7 天为1 疗程,连续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取患者俯卧位,取患者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下缘连线中上1/3 处,进针点为压痛点。常规进行消毒,于进针点处放置超声低频探头,示梨状肌病变部位、坐骨神经及其周围组织结构为位置关系,避开大的神经、血管,确定穿刺路径。治疗中以超声追踪且指导调整针刀的位置和方向,引导其能够准确到达靶目标,做横向或者扇形的针刀间断摆动,将纵向粘连的组织纤维断离、松解,退针0.5cm,向内偏30°~50°,再进针1.0cm,然后于超声监控下分离松解坐骨神经3 刀,出针,按压3min 进行止血,通过超声引导封闭穿刺针至梨状肌,出现酸胀感或疼痛,回抽无血后将对照组应用药物推入,无菌敷料外敷治疗点,7 天1 次,连续4 次。
1.5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法)评价[5],评分0~1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疼痛越明显,其中以评分0分为患者无疼痛,以评分1~3 分为患者轻度疼痛,以评分4~6 分为患者中度疼痛,以评分7~9 分为患者重度疼痛,以评分10 分为最剧烈疼痛。(2)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阈值变化,采用SANLING EP601C 痛阈测定仪检测。(3)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1.6 疗效标准[6](1)治愈:患者下肢和臀部无不适感或疼痛,且功能恢复正常,及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较长时间行走;(2)好转:患者下肢和臀部不适感和疼痛减轻,且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及患者症状改善,进行长时间行走时仍有疼痛;(3)无效: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者。总有效率=(治愈患者+好转患者)/总患者×100%。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34 例中,男13 例,女21 例,年龄27~69 岁,平均(48.93±5.41)岁,病程1 个月~21 个月,平均(13.42±2.18)个月;对照组31 例中,男12 例,女19 例,年龄24~68 岁,平均(48.21±4.98)岁,病程2 个月~23 个月,平均(13.78±2.4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64.5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6,P>0.05);两组治疗后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23.574,对照组:t=18.21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t=9.50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加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
组别 例数VAS 评分观察组34治疗前7.28±1.29 34治疗后1.52±0.45*△对照组31治疗前7.17±1.04 31治疗后3.04±0.78*
2.4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治疗前后痛阈值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3,P>0.05);两组治疗后痛阈值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t=12.107,对照组:t=11.0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痛阈值高于对照组(t=3.932,P<0.05)。见表3。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梨状肌综合征是一种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由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导致坐骨神经痛。髋关节过度内旋、外周或者外旋可拉伤梨状肌。现代医学认为梨状肌与坐骨神经解剖上的变异如梨状肌长期劳损、坐骨神经高位穿出梨状肌等因素,使其发生变性、水肿挛缩,而挤压坐骨神经及其血管,从而造成局部循环代谢障碍而导致疼痛;梨状肌保护性痉挛、充血水肿等,从而影响梨状肌下孔的坐骨神经出现相应的症状,进一步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发生[7-10]。
表3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痛阈值变化比较(mA
表3 两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痛阈值变化比较(mA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封闭加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
组别 例数 痛阈值观察组34治疗前0.73±0.17 34治疗后1.49±0.32*△对照组31治疗前0.71±0.12 31治疗后1.22±0.23*
梨状肌属中医“痹症”范畴,主要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瘀血阻络或经脉闭阻,气血不能畅行引起[11-12]。目前,临床上治疗梨状肌方法较多,一般采用局部封闭、手法等,但容易发生病情反复,且对损伤较重和迁延日久的患者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3-14]。通过针刀直接深入至患者梨状肌病变局部,剥离松解卡压坐骨神经的梨状肌组织,能够迅速解除对坐骨神经的卡压,且能够缓解局部组织的张力;通过针刀能够有效松解挛缩的肌肉,且能够改善其紧张状态,从而促进微循环[15-16]。针刀的微创效应能够激活自身免疫修复通路,从而产生镇痛物质,进一步发挥镇痛效果,以及消除局部炎症,恢复局部应力的平衡。局部封闭方法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首选,在损伤部位穿针,将消炎镇痛液注入,使局部形成脓肿,同时能够直接作用于受损的神经,从而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阻断痛觉的传导以及恢复期功能作用[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可提高患者治疗疗效;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痛阈值高于对照组,提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