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黎莉,华 英,陈 珂
(苏州市职业大学,江苏 苏州 215104)
“计算机基础”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是一门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类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作为一门面向全校文理科新生的公共基础课,如何把握好“因材施教”是任课老师在教学实施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发现学生通常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是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知识都不够扎实。另外,由于受到各地域信息技术普及水平的影响,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参差不齐。在学习认知方面,学生普遍存在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缺乏耐心细致的做事态度等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因此,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加强教学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效果分析,综合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变得尤为重要[1]。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演示文稿动画设计是实践教学PowerPoint软件应用的重要内容。在此以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的分层次课堂教学为例,深入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方案设计。
依据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3个维度,分别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如图1所示。
从教学目标出发,确定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单对象动画的类型选择、效果选项和计时设置,其教学难点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参照完成多对象动画的时序设计。
图1 教学目标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变、个性自主的学习交流方式。笔者以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例,分析该课程中使用的信息化教学手段。
本课程通过“超星泛雅平台”发布学习资源、课前自学任务、课堂测验任务、小组协作任务、课后作业等。同时,借助泛雅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采用多元化的绩效评价机制,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通APP”作为超星泛雅在移动学习方面的有益补充,使得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变得更加灵活、更加个性化。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实时互动,例如:课堂考勤、互动问答等,与泛雅平台相结合记录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2]。
思维导图是一种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的有效工具。为了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笔者选择了“思维简图”这款软件,既有PC端,又有移动端,能够轻松进行云端和本地的导入、导出,同时其在使用上也比较简单,容易上手。
依据超星平台上学生以往的绩效数据,按照绩效成绩排名,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和提高组,为两组同学发放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次教学[3]。
(1)利用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采用任务驱动法,将演示文稿动画设计与学生所熟知的倒计时相结合,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围绕任务深度探究。(3)通过小组讨论,将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深度学习。(4)结合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有效梳理知识结构,领会要点、掌握方法。
本单元教学过程分为前导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3个阶段。因此,并结合教学重难点,将其划分为层层递进的4个任务,分别是:简单倒计时、生动倒计时、炫酷倒计时、拓展倒计时。
发布预习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两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预习任务。基础组的同学重在观察模仿,完成简单倒计时动画;提高组的同学则重在参考借鉴,完成生动待机时动画。
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调整分组,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通过导趣、导思、导法、导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为2课时,共90 min。分为4个部分:预习任务总结、生动倒计时和炫酷倒计时、课堂总结。
2.2.1 预习任务总结
课程开始前,教师通过学习通APP邀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总结性点评,引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动画设计。对比3组倒计时动画的差异,结合思维导图梳理总结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时序类型。在此环节中,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梳理,通过层层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理清知识脉络。
2.2.2 生动倒计时
学生通过前期的自学和知识梳理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同步动画实现方法,但是往往存在概念理解不透彻的问题,对于稍微复杂点的动画要求就感到无从下手。在本任务中,教师利用生动倒计时的任务实施,引出时间参照的概念,通过概念强化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1)任务引导。教师结合“时间参照”这个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平台向两组同学推送难易不同的学习任务,如图2所示。在此环节中,通过问题引导,激励学生主动思考。
(2)尝试探究。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尝试完成任务,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调整设计方案,教师在一旁观察指导。在此环节中,通过尝试探究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2 分层次问题引导
(3)任务解惑。教师对比两种不同时间参照法实现生动倒计时的差异,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时间参照来实现理想的动画时序效果,帮助学生解决“时间参照选择困难症”。结合思维导图进一步梳理知识结构,并针对知识重点和难点在超星泛雅上还发布了一组测试,检验学生的认知情况[4]。
2.2.3 炫酷倒计时
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和实践,理解了不同的时间参照用于不同的时序场合。但是之前的任务中,每个对象都仅使用一个动画效果。而事实上,很多场景下各个对象都是包含了一系列的动画效果。综合利用炫酷倒计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实现更为复杂的动画设计。
(1)穿插分组。在进行分组时,以绩效数据为依据,依据“均衡、互补”的原则,将基础组和提高组的同学进行混合穿插,分配协作小组,并指定组长,有效发挥小组协作的学习效果。(2)协作探究。在协作探究的过程中,各个小组以组长为中心开展小组讨论,共同确定设计方案,并加以实施。在小组成员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内部渗透,实现优势互补。(3)展示评价。各小组在完成作品后,依次进行分组展示,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找出亮点和不足。教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的方向。利用学习平台多元化评分机制,进一步激发群组学习热情。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学习,在教师点拨中提升。
2.2.4 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思维导图总结并归纳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并归纳学生的常见错误及其解决办法。学生带着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听教师总结归纳,有助于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师在学习平台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资源,供学生巩固知识、技能提升,将课后拓展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2.3.1 巩固训练任务
让学生通过等级考试真题,进行操作巩固训练。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知识梳理。通过强化训练,夯实基本功。
2.3.2 拓展训练任务
为了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和提升的需求,我们在学习平台上分享一些有深度的教学案例和扩展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实现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倒计时动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从已经实施本单元的班级情况来看,学生的演示文稿动画设计水平有较大提升。对比平行班数据,在后续的等级考试真题练习中,平行班级学生大多只能完成一级难度练习,而实施本教学单元的班级则有80%的同学能完成二级难度的演示文稿动画设计练习。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拓展作品中获得灵感,为教师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许多新的思路,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促进[5]。
虽然本次课采用了许多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1)强化绩效分数排名的激励作用: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阶段性展示绩效排名,有助于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2)加强分层次教学与小组协作学习的深度融合:将基础组和提高组再进行小组划分,并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开展组间PK,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群组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