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目标的模块化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的教学与反思

2018-12-26 06:37江苏南京市天妃宫小学210011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5期
关键词:题意解决问题模块

江苏南京市天妃宫小学(210011)

模块化教学模式是在汲取模块化思想的基础上,将学科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将各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单元),先定目标,再定内容,目的性强,教学效果显著。为此,我在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模块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列举

师:10可以分成几和几?你用什么方法?

生1:可以把和是10的算式都写出来。

生2:我用列举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

生2:我想10可以分成5+5、1+9、7+3、2+8、6+4。

生3:9+1、8+2、7+3、6+4、5+5。

生4:1+9、2+8、3+7、4+6、5+5。

生5:我觉得生2的方法有点乱。

生6:我认为生3、生4的方法都可以,但是我更赞成生4的方法。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5:因为这样列举很有序,我喜欢从小到大来找。

生6:我认为有了顺序,才不会遗漏。

师:像生3、生4这样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列举,就是有序列举。通常我们从小到大进行列举,这样列举的好处是不重复、不遗漏。

【反思】“10可以分成几和几”是一年级的知识。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初步感知什么是有序列举,有序列举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列举结果不重复、不遗漏。

【模块二】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列举

师(出示例1:王大叔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22米是围成长方形的周长。

生2:长和宽的和是11米,而且长和宽都是整米数。

生3:长和宽都不确定,所以围的方法有很多种。

师:你们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4:我把所有的围法一一列举出来,再比较,找到面积最大的围法。

生5:

宽/米长/米面积/平方米1 10 10 2 9 1 8 3 8 2 4 4 7 2 8 5 6 3 0

师:你是怎样列举的?又是根据什么来列举?

生5:我从宽开始列举,因为宽比长小;根据长和宽的和是11米来进行列举。

生6:为什么你列举到长6米、宽5米时就停了?

生5:因为再往后列举就和前面的重复了。

生7:

长/米宽/米面积/平方米1 10 10 2 9 1 8 3 8 2 4 4 7 2 8 5 6 3 0

师:列举时,你先列举的是什么?

生7:我从长开始列举。

生8:长比宽还短吗?

生7:我认为长和宽是相对的(一边说一边用长方形纸比画着)

师:生5和生7列举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9: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的,而且长和宽的和都是11米。

生10:都是列举到长6米、宽5米或长5米、宽6米时就停止了。

师:这样列举有什么好处?

生11:不重复、不遗漏。

【反思】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一一列举的全过程,体会有序列举的方法“一般从较小的量开始列举,这样可以使结果不重复、不遗漏”,感受有序列举的好处,同时让学生明确“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模块三】回顾整理,完善列举建构

师: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生1:先要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生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是解题策略。

生3:例1要用列举策略来解决。

师:你为什么用列举策略?

生3:因为只有把所有的围法一一列举出来,再比较,才能找到面积最大的围法。

师:在进行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生4:列举一定要有顺序,一般从较小的量开始列举。

生5:还要根据题意,找到要列举的量。

生6:有序列举出现重复情况时,就不能再往后列举了。

师:列举结束后,还要做什么?

生7:要检查列举的情况是否有重复或有无遗漏。

生8:根据列举的情况计算结果。

生9:根据题意,认真分析列举的结果,找到需要的答案。

【反思】通过回顾整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概括、归纳出“在列举前应弄清题意,明白需要列举什么,根据什么进行列举”,从而掌握有序列举的方法。

【模块四】解决问题,体会列举价值

师:一张靶纸共三圈,投中内圈得10环,投中中圈得8环,投中外圈得6环。小华投中两次,可能得多少环?

生1:我先列举投中的两次中环数不同的,有3种情况,再列举投中的两次中环数相同的,也有3种情况,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情况。

√√内圈(10环)中圈(8环)外圈(6环)√ √√ √√√√ √√√

生2:我是用算式列举的。10+10=20,8+8=16,6+6=12;10+8=18,10+6=16,8+6=14。我还发现10+6和8+8的结果相同,都是16环,所以这两种可能只能算作一种结果,因此一共有5种结果。

师:你是按什么顺序列举的?

生2:我是分类列举的,先列举投中环数相同的两次,再列举投中环数不同的两次。

师:对生1和生2的解答,你们如何评价?

生3:我赞成生2的。她用算式列举出6种情况,算出结果,再根据题意选择答案。

生4:我认为生1用列表方法列举的6种情况是对的,但没有对结果做出判断,不符合题意。

师:你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生5:列举一定要有顺序。

生6:不仅要有顺序,还要根据题意对列举的结果进行判断和选择。

师:生1和生2在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7:都是有序列举。

【反思】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列举策略呈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都是一一列举,体会列举策略的价值,同时,渗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思考】

1.有效导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课堂导入既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能围绕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的课堂导入才是丰富和有效的。

本节课从“10可以分成几和几”这个学生熟悉的问题开始,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到亲近,正确的解答又能使学生心情愉悦,快速建立学习本课知识的自信心。虽然学生没有正式学习列举,但是已经在使用列举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这个导入的目的不仅是解决10可以分成几和几的问题,更是让学生通过解答几加几等于10的过程,知道什么是列举、列举的方法以及列举需要注意些什么等,为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2.经历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本课的例题具有较强的探索性。首先,要想知道怎样围面积最大,就需要将所有的围法全部列出来;其次,思考根据什么进行列举,长方形的周长是22米,则长与宽的和就是11米,从中就能发现列举的依据;对于怎样进行列举,一般应从小到大列出所有的情况,这就是有序;最后计算每一种围法的面积,得出怎样围面积最大。这里的每一步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的,学生在亲身体会为什么要进行有序列举,怎样进行有序列举,体验有序列举的价值,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3.回顾反思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

回顾和反思是建立和完善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是对已学知识进行整理提升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始终围绕列举的探究过程,以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回顾反思。通过“解决问题(例1)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在进行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列举结束后,你还要做什么?”引导学生反思:列举前,要找到列举的依据;列举中,要使列举有一定顺序;列举后,要对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至此,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运用列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模块化的教学设计,可以细化教学目标,使每一模块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同时各个模块之间又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经过分层实施,分步操作,落实好每一模块的教学目标,就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题意解决问题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