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凸显学科本质
——以“营养午餐”为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2018-12-26 06:37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52377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5期
关键词:午餐深度营养

广东东莞市大朗镇三星小学(52377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为:深度融合),能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下面以“营养午餐”为例,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从而优化课堂结构,凸显学科本质,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一、学科融合要凸显技术辅助优势

1.避免技术牵制,寻找最佳结合点

教师教学时要避免受课件的过多牵制,确保“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突出“教师导”而非“电脑导”。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应选用简洁而有效的辅助技术和应用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应寻找最佳切入点和融合点,更要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巨大优势。

例如,教学“营养午餐”时,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编程自动计算、点击录入、自动累计、自动生成的功能和网络投票统计的便捷性,可巧妙突破本节课中投票难、画图难、计算多等问题。尤其是利用网络投票自动累计并自动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功能,更是体现了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最佳结合。

2.避免偏离辅助,重视教学先进理念

深度融合,重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一味追求技术含量的高低,就会偏离其辅助数学教学的初衷。若学生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精彩的信息技术、技巧上,而忽视数学知识的学习,这样会本末倒置。教育思想的先进性,远胜于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理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使信息技术在教师的驾驭下发挥最佳辅助效果。

例如,教学“营养午餐”时,我紧抓两条线展开教学(如图1和图2),以生为本,突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创设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发学生深度思考,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深度融合。

图1 (数学主线)

图2 (信息技术辅助暗线)

二、学科融合要凸显学科本质内涵

1.预防学科缺失,凸显学科内在规律

深度融合,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交流、展示的重要工具,不应脱离数学教学去凸显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有突出数学学科特征的结合才是有意义、有效和有价值的。一节好的融合课,它的数学学科特征应该是鲜明的,信息技术起到的只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就如“营养午餐”的教学中,利用编程设计自动计算,就可大大减少计算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关注菜式之间的数值关系,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科学搭配,这样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的技术辅助优势,又凸显了数学学科的内在本质规律。

2.谨防过度替代,彰显学科思维含量

数学是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渐进过程。进行学科融合,不仅能增加信息量,也丰富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在知识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数学知识变得更直接、直观和生动。因此,信息技术的使用要适时,更要适度,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机会。例如,“营养午餐”的教学中,计算机能自动生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巧妙突破画图时间长(画统计图不是本课教学重点)的难题,从而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深入分析统计数据与科学搭配之间的内在联系,彰显数学学科的思维含量。

3.避免华而不实,注重提升教学效率

深度融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形象、直观、逼真的图像和动画,能使呈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也更具吸引力,让学生耳目一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华而不实。正如“营养午餐”的教学中,利用编程设计自动计算的功能,就能有效解决菜式调配过程中至少15次以上计算(每次要计算出3个四位数连加的和、3个三位数连加的和以及3个两位数连加的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科融合应致力于优化课堂结构

深度融合的整体目标是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教学结构最重要和最核心的内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方式和提升课堂效率,这也正是学科深度融合的落脚点和生长点。

1.应致力于奠定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信息技术只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的实现需要学生主动并有目的地参与,利用信息技术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身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来选择个性化的内容,以及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就能使每一位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和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例如,“营养午餐”的教学中,在配菜环节利用计算机的“拖动”功能调整搭配,就可放手让学生自行搭配,不断调整,直至科学合理;在拓展环节,可让学生自主浏览相关的网站,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分享。总之,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2.应致力于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交互性、联动性和独特性的优势,决定了其在转变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决定了它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1)利用微课有效补充,加强自主探究

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微课的广泛应用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证。微课短小精悍、主题突出、主题明确,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不同需求而灵活应用。微课凭借主题突出和可循环使用的优势,能有效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总结提升,从而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营养午餐”前,可让学生自主观看微课,以了解蛋白质、热量、脂肪等相关名词及其作用,了解配菜的方式以及相关技巧。

(2)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合作交流

学科融合,应致力于促进合作交流,努力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数学、有趣的数学和鲜活的数学。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学习是新教学形势下学生互学习、共交流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融洽他人、融入团体的重要平台。基于信息技术的合作学习方式能给予学生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权利,因此,合作交流的任务和目标设计十分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可将总学习目标细化分解成易实现和难度小的小目标,把内容分化成易操作的个体任务,通过个体攻克小任务以实现整体任务,从而达到总学习目标。例如,教学“营养午餐”时,在交流作品和理性投票环节中,可组织学生把自己重新配置的科学合理的菜式通过信息化共享功能传送给小组长;小组长汇总整理后,组织小组成员评选,然后将得票最高的菜式信息化,发送给教师;教师对各小组上传的作品进行整理后,让被选中的学生上讲台介绍自己的菜式;最后组织全班投票,各组员在听取了其他组员汇报的情况后进行理性投票;男、女生分别进行网上投票(点击进入学校投票网站),最后得出男生、女生和全班同学最喜欢的6种搭配。

(3)利用技术因材施教,实施差异教学

每个人的思考方式、困惑需求、自身优势和学习风格均不一样,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机交互功能,教师可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软件就可实现教学广播、转播、分组、演示、互评、电子举手等功能,以达到师生之间的深入互动,实施分层差异教学。例如,教学“营养午餐”时,就可转播学生搭配菜式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其优缺点,实施差异教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把学科教学中无法做到、效果不好或效率不高的内容或环节进行优化,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融合是双赢,既以信息技术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又以数学教学渗透了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升。总之,深度融合,我们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午餐深度营养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井下午餐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午餐
深度观察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