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研究

2018-12-26 08:56:42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常规

血液透析治疗是维持因各类原因引起的尿毒症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延长患者的生存率方面有显著的作用。但血液透析治疗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加之疾病治疗周期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患者极易在治疗中出现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的顺利开展。由此需要临床治疗中在关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还应积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此本文就心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1-2],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开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及护理组,每组各54例。其中,常规组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为29~67岁,平均年龄为(48.0±2.6)岁;病程为6~13个月,平均病程为(9.0±0.8)个月;护理组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29~69岁,平均年龄为(49.0±2.7)岁;病程为4~13个月,平均病程为(8.5±0.7)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

护理组应用心理护理:(1)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一个干净、温馨化的透析治疗室环境,保持室内光线柔和安静,并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配备饮水机等,满足患者透析治疗期间的需求。实施护理中以耐心、亲和的态度和语气与患者进行交谈,给予饮食、睡眠方面分关心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3-4]。确保患者的充分的睡眠,提高血液透析仪的相关操作水平,通过最低的有效透析时间,保证高质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并指导患者限制钾元素、水钠及磷元素的摄入,并摄入优质蛋白质、钙、维生素等,纠正其存在的营养不良、水钠潴留等症状,进而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2)认知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发病机制,并就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意义和优势向其做详细的说明,以治疗成功的病例和疾病治疗最新进展相关信息对患者进行介绍,提升患者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增强心理抗压能力,并叮嘱患者在透析治疗后应遵医嘱按时服药[5-6]。(3)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整体共性心理干预,对于存在特殊性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措施,如:引导焦虑患者进行身心放松,指导其开展腹式深呼吸进行情绪缓解;伴有精神萎靡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由专家集中授课,组织患者观看相关的视频教育片;抑郁患者选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其纠正负向思维和自我贬低意识;社交障碍患者则对其社交关系网进行了解,告知患者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健康管理,给予其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在患者病情稳定和身体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其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对实施相应心理干预的患者进行评价,对于评价结果交叉的患者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与患者及时沟通进行纠正,确保心理护理干预的顺利实施[7-8]。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前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价。后者使用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社会支持度的评价。生活质量评分使用SF-36评分进行评分,共包括36各项目,以精神健康及躯体健康为主分为8个维度,计算方法为(原始分时-最低可能分数)/可能分数范围×100,最终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SAS评分、SDS评分、PSSS评分作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SAS评分(36.1±11.9)分、SDS评分(35.7±9.3)分;常规组SAS评分(42.9±7.8)分、SDS评分(40.5±12.8)分,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11 9、2.229 3,P=0.000 7、0.027 9)。

2.2 两组患者PSSS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PSSS评分(88.5±10.5)分,常规组PSSS评分(65.4±12.5)分,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98 0,P=0.000 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在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中,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是临床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能够将患者机体内代谢的毒物进行清除并排除多余水分,实现机体酸碱及电解质平衡的纠正维持,进而实现患者肾功能的部分或者完全恢复。但受病程较长、治疗费用较高、活动受限等方面因素影响,患者极易存在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水平下降[9-10]。

表1 两组患者如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如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健康状况 精力 社会功能 情感功能 精神健康护理组(n=54) 51.2±15.3 55.3±17.9 57.6±14.5 52.6±15.6 52.5±13.2 59.3±10.3 61.1±10.1 60.1±10.5常规组(n=54) 68.2±10.6 67.2±12.7 64.3±16.3 63.5±10.1 69.9±13.3 63.5±10.5 66.8±11.3 65.1±10.1 t值 6.711 5 3.984 3 2.256 8 4.310 0 6.823 5 2.098 3 2.763 7 2.521 9 P值 0.000 0 0.000 1 0.026 1 0.000 0 0.000 0 0.038 3 0.006 7 0.013 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护理组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的PSS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方法较之常规性护理方法,在患者常规性的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大了对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视,护理工作追求患者的身心双重护理,确保患者护理期间的舒适感。对于焦虑患者,借助环境护理、身心放松等措施,有效地稳定了患者的情绪;对于抑郁患者,通过案例宣教、健康知识宣教等纠正其存在的对疾病错误的认知,提升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根据不同情绪表现的患者,采用相应的针对性心理疏导,实现了对患者心理疑难的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的体验,缓解了心理压力,提升了治疗的信心。此外心理护理从患者家属方面入手,以各渠道给予患者充分的鼓励和关怀,提升了患者获取的社会支持程度[11-12]。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负性情绪的缓解和消除,在改善预后和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方面存在积极的影响。

猜你喜欢
维持性血液常规
常规之外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别受限于常规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4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
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透邪止痒汤治疗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皮肤瘙痒疗效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