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并发症影响研究

2018-12-26 08:56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属于静脉穿刺置管技术,目前常用于临床中,尤其是肿瘤化疗、长期输液患者,避免频繁穿刺,减轻患者痛苦。不过,由于PICC置管期间较易引发导管相关并发症,而并发症一旦发生,置管效果、导管使用寿命均会受到影响,所以要实施有效的护理,预防相关并发症。传统护理模式下,因护理方法单一,且较为被动,导致预防效果并不理想,多项研究表明,临床护理PICC置管患者时,应用戴明环(plan-do-check-act,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可弥补传统护理的不足,提高预防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院于2017年4月起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7年4月起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的PICC置管患者73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35~81岁,平均(56.4±3.8)岁。观察组患者中,男41例,女3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6±3.4)岁。纳入及排除标准:(1)穿刺静脉均选择右上肢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2)4Fr导管为穿刺导管;(3)采用无菌透明贴膜固定导管;(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5)患者及家属对知晓且自愿参与本研究;(6)排除穿刺侧肢体存在功能障碍、合并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前,PICC置管护理操作常规开展,措施如下:将PICC置管相关知识详细的说明给患者,包含导管优势、穿刺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使患者抵触情绪减少,缓解不良心理,促进生理反应减轻;穿刺当天,适当减少穿刺侧肢体活动,并适当压迫穿刺点;换药间隔时间为3 d;穿刺点情况认真观察并记录;静脉输液后,管道利用生理盐水冲洗,封管液使用低分子肝素生理盐水。

1.2.2 观察组 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后,PICC置管护理方法如下[1]:(1)组建PDCA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本科室护理人员组成,其中,组长1名,由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其余为实施人员;(2)落实PDCA循环护理:①计划阶段(P):组织小组成员参与培训,培训内容为PICC相关护理知识、PDCA循环管理知识,小组成员共同收集以往护理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总结PICC置管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如导管堵塞、静脉炎,分析各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炼出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策略。②执行阶段(D):护理计划制定后,即可按计划在科室内认真的落实与执行,如,为预防导管堵塞,封管方法可采取脉冲式,每次静脉输液过程中,冲管操作间隔4 h开展一次,保证导管通畅;冲管及封管操作开展时,消毒工作要严格开展,护理人员的口罩、手套均要戴好;对PICC置管的各项操作熟练掌握,确保可以安全的留置导管;导管维护工作要加强,贴膜更换时,要从远心端撕向近心端,防止贴膜带出导管;患者如存在特殊情况,每次进行贴膜更换过程中,观察及记录均要严格进行;穿刺及送管操作开展时,护理人员要轻柔的进行,防止血管内皮被导管尖端刺伤,反复穿刺、同一位置多次置管操作要尽量避免;输注的液体若浓度较高或刺激性较强,输注速度要尽量缓慢;告知患者穿刺侧肢体不可过度活动,要注意保护;护理人员要定时观察、记录穿刺位置及静脉有无红肿等相关情况,若导管堵塞或不明原因发热现象出现,导管要立即停用,实施相应处理。③检查阶段(C):检查工作定期开展,检查人员为护理组长,评价护理质量,同时,护理人员分析总结护理结果,组内讨论工作定期进行,总结护理经验,重点分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如是否因无菌操作不严格引发、是否未能及时发现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等。④处理阶段(A):针对检查阶段的工作结果,妥善的处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对护理计划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并继续开展下一个PDCA循环,在下一个循环中针对性的改进各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PICC置管期间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导管留置时间,患者出院前,利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护理方式4项,每项内容包含25个条目,每条目1~4分评价,每项总分100分,总分≥80分判定为满意,分数越高表示满意程度越高[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患者需长时间接受输液治疗时,一种有效的无痛性治疗途径即为应用PICC置管,PICC导管可长时间的保留在静脉内,避免反复穿刺,减轻患者穿刺痛苦,且液体输注时直接进入中心静脉,无需经过外周静脉,使患者血管得到良好的保护,促进外周静脉的损伤减轻[3-4]。另外,相比于经颈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及外周静脉置管,PICC置管进一步的提高了输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延长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间[5]。不过,PICC导管留置期间,导管护理工作必须要全面的开展,防止因并发症的发生造成拔管,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治疗效果[6]。

表1 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前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近年来,随着护理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多种新型的护理模式,PDCA循环护理模式即为其中一种,该模式属于标准化的、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其制定依据为质量管理需要,包含制定计划(P)、执行计划(D)、检查(C)、处理(A)4个阶段,现已经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较为理想[7-9]。本院从2017年4月起,在护理PICC置管患者时应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与未应用前相比,明显降低了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延长了导管的留置时间,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传统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管理导管的主动性比较差,且多数管理措施在医嘱下达后执行,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盲目性也比较强,导致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高,造成导管非正常停用,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10]。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后,在整个护理及管理过程中,总结、评价、改进工作不断的循环,逐渐的改进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1]。此外,PDCA循环护理模式实施期间,护理经验、实践经验总结定期进行,有利于护理体系不断完善,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升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12]。

综上所述,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PICC置管患者进行护理,护理质量得到明显的升高,有效地预防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治疗的顺利开展,促进治疗效果升高,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表2 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前后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s)

表2 PDCA循环护理模式应用前后导管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s)

对照组(n=73) 35.7±23.0 83.7±3.5 90.7±2.6 85.4±2.9 88.3±3.8观察组(n=73) 54.8±39.4 93.2±2.7 96.6±1.8 94.4±3.7 95.3±2.5 t值 7.035 5.733 4.692 5.604 5.038 P值 0.002 0.017 0.038 0.021 0.026

猜你喜欢
导管静脉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活血化瘀法治疗颈内静脉置管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