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的临床分析

2018-12-26 08:56黄文娅肖力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35期
关键词:牙周袋牙周组织牙槽骨

黄文娅 肖力源

牙周病是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该病发病率较高,发病部位集中于牙周组织附近,主要表现为龈炎、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以及牙周萎缩[1]。该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较易被人们忽视,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引起牙龈炎症、牙龈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以及咀嚼无力等临床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缺失,对患者口腔健康造成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医院技术设备完善及医师操作技术提高,正畸矫治已成为治疗牙周病主要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正畸矫治能够使患者以为或异位的牙齿复位,提高了牙齿的美观度,同时牙周在正畸受力间歇期内得到恢复,调节牙齿咬合关系及咬合力方向,消除咬合创伤,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功能,消除咬合创伤,利于牙周组织修复愈合[2]。本研究旨在正畸治疗应用于牙周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正畸矫治的牙周病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牙松动、移位、倾斜、牙间隙增宽、X片显示牙槽骨吸收;(2)无正畸矫治史及埋伏牙;(3)无影响骨质代谢的疾病。58例患者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6~37岁,平均年龄为(26.9±7.3)岁,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综合治疗 患者均给于正畸矫治前给予牙周常规治疗,由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与刷牙习惯。针对患者牙周进行修复,常规龈上洁治、龈下刮治[3],根据患者牙周情况制定相应的牙周手术。定期检查患者病情,记录治疗过程与病情控制情况,牙周治疗结束后观察3~5个月,牙周病症控制后开始正畸矫治。

1.2.2 正畸矫治 牙周治疗3个月后,牙周局部炎症消失,X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可进行正畸矫治。具体矫治过程如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1)排列整平弓牙。配合牙合垫打开咬合,避免牙齿移动过程受到创伤,必要是进行调牙合,使用片段弓分段排齐;(2)拉尖牙向远中关闭牙间隙,后牙使用腭杆或舌弓加强支抗,使后牙区整体加入支抗,保证支抗牙齿的稳定;(3)根据患者牙槽骨剩余量调节正畸力大小,采取间断加力方法,加力要轻,避免破坏牙周组织和牙槽功能;(4)牙颌间精细调整,选择合适的舌侧固定矫治器保持长时期固定佩戴;(5)嘱患者日常注意事项,日常多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食物,调节牙周组织营养,促进牙周炎康复,定期返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查:(1)牙周袋探诊深度。牙周探针探测从牙周袋底至龈缘距离;(2)临床附着水平。牙周袋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3)牙龈指数。采用文献[4]中的gingival index法,检查全口四个牙面记分平均值,0~3分别表示牙龈健康、牙龈轻度炎症、牙龈中度炎症、牙龈严重炎症;(4)牙槽骨高度。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之间距离;(5)牙齿松动度。前牙松动度:使用牙科镊夹住前牙切缘,坐唇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后牙松动度:闭合镊子,其尖端抵住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根据摇动程度分别记录1度、2度、3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牙槽骨高度等指标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后,组间相较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患者均正畸矫治成功,治疗后移位牙均复位,松动牙得到固定、牙周袋变浅或消失,牙龈无明显炎症。骨性牙周袋变浅,牙齿排列整齐,唇向移位前牙回收,颜面美学明显改善。正畸治疗后较治疗前牙周袋探针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槽骨高度有所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牙周病通常是由局部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创伤性咬合等)或全身因素(内分泌失调、维生素C长期缺乏、长期服用苯妥英钠药物以及遗传因素等)引起的牙周组织疾病[5-6],患者常表现牙齿移位、松动、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咬合无力等症状,伴有口臭、化脓等,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影响。正畸治疗是综合治疗牙周病的重要方法,该方法通过复位松动、移位牙,改变牙合受力方向、消除创伤性咬合,可使拥挤错位的牙齿复位排列整齐,利于牙周修复愈合[7-8]。有研究表明,正畸矫治前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疗控制炎症,通过牙周洁治、刮治或根面整平等方法,控制牙菌斑、消除牙周炎症[9],牙周综合治疗1~3个月后,再根据实际病情给予正畸矫治,以免过早置入舌侧固定矫治器引发牙龈炎加重。

本研究中58例患者均经综合治疗后采取正畸矫治,患牙由于牙周骨吸收,牙齿松动,故应根据牙槽骨高度、剩余量决定正畸力的大小,操作力度尽量轻柔并采取间断加力,促使牙周组织在受力间歇期得以恢复[9]。患者经正畸矫治后,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牙齿松动度显著降低,表明正畸治疗有效促使移位牙齿复位,消除咬合创伤,促进牙周组织重建,此过程中,正畸治疗通过排列整齐牙齿,建立新的咬合平衡,防止菌斑堆积,有利于恢复口腔健康[10]。患者经治疗后牙龈指数显著降低,表明正畸治疗可控制牙龈出血,消除炎症,对恢复牙周健康具有明显效果。另外,本研究表明,在菌斑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牙槽骨高度并未随正畸矫治下降,反而略有升高,与本治疗方案中采取合适的正畸力,间断性加力使得牙周组织在受力间歇期得到有效恢复有紧密关系。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保证正畸治疗效果的前提,必须加强患者日常口腔卫生教育与监督指导[11]。每天坚持正确刷牙,保持口腔卫生;清除局部刺激因素,可进行洁牙和矫治修复;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早期祛除牙菌斑,预防牙龈炎症发生[12]。

综上所述,在综合改善牙周病情基础上采取正畸治疗,可有效控制牙周病炎症程度,改善牙周指数,同时,正畸治疗有效促进患者牙齿美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前后指标比较(±s)

表1 牙周病患者正畸矫治前后指标比较(±s)

治疗前 58 5.19±0.67 5.92±0.58 2.33±0.75 3.65±1.28 1.74±0.36治疗后 58 3.21±0.72 4.74±0.53 0.74±0.22 3.83±0.87 1.07±0.31 t值 - 15.332 11.438 13.599 0.886 10.740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猜你喜欢
牙周袋牙周组织牙槽骨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与分析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