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18-12-26 11:48陈旭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1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陈旭明

广东省吴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吴川 524500

临床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治疗,静脉溶栓是主要方法,多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不过因为存在禁忌症等各类原因,一些患者虽然处于治疗时间窗内,不过依旧无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轻型脑卒中一直被认为不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利用静脉溶栓方法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完全证实[2]。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94例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总结静脉溶栓治疗在这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依据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包括男27例,女20例,年龄平均(65.3±8.4)岁;对照组包括男25例,女22例,年龄平均(65.6±8.1)岁。全部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且证实为轻型,均除外以往出现过颅内出血,近期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仅三个月出现过心肌梗死。两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主要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以及抗凝药物实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治疗,选取0.9mg/kg剂量的rt-PA(阿替普酶,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0110051,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先于1min之内将总剂量的10%实施静脉推注,剩下的剂量在1h之内实施连续静脉滴注。溶栓结束后一天时间内不能使用抗凝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天时间过后如果没有禁忌症给予300mg阿司匹林(H44021505,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有限公司),持续给予10d,之后将阿司匹林剂量控制在每天100mg。两组患者均接受持续两个星期的治疗。

1.3 评价方法

神经功能:在治疗开始前、治疗2个星期结束后分别利用NIHSS评分法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3],总分在0~42分之间,最终得分越高证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疗效标准[4]: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2周NIHSS评分下降超过75%;好转:患者接受治疗后2周NIHSS评分下降超过25%但不足75%;无效:患者接受治疗后2周NIHSS评分下降不足25%。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安全性:比较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情况,其中症状性颅内出血指的是通过CT头颅扫描确诊为颅内出血,同时由于脑出血导致患者NIHSS评分升高4分或以上。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3个月内的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NIHSS评分)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效果、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6.60%,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效果对照[n(%)]

2.2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结果均有下降,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明显,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7 7.61±2.48 2.69±1.10 12.4326 0.0000对照组 47 7.86±2.71 4.64±1.55 7.0710 0.0000 t 0.5218 2.8642 P 0.1260 0.0001

2.3 安全性比较

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后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并发症、死亡率比较[n(%)]

3 讨论

以往大多认为轻型脑卒中不适合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都将其归入到禁忌症中,超过30%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虽然在溶栓时间窗内送入医院接受治疗,但是由于症状处于轻度,所以未能接受溶栓治疗[5]。临床在针对轻型脑卒中患者是否能够接受溶栓治疗有很多的考虑,主要是认为轻型脑卒中患者预后基本都比较好,而溶栓会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的可能[6]。不过也有随访研究发现,并非所有轻型脑卒中患者都能获得良好预后。一项针对没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脑卒中患者以以及好转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接近30%的患者无法出院,接近30%的患者在出院时无法自行行走[7-8]。有研究对NIHSS评分在6分及以下的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个月时间后接近30%的患者结局为预后不良,mRS预后评分在2~6分之间[9-10]。

之后逐渐有学者尝试对轻型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并证实静脉溶栓治疗方法用于轻型脑卒中患者治疗中有良好价值。有研究对NIHSS评分在5分及以下的轻型脑卒中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结果发现治疗后一周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预后mRS评分为0分的比重明显升高[11]。本研究选取两组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分析,1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显示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后的对照组总有效率76.60%(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NIHSS评分为(2.69±1.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64±1.55)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颅内出血率、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以及病死率分别为4.26%、2.13%、4.26%,均与对照组 2.13%、2.13%、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静脉溶栓用于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够帮助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不会明显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不会增加患者病死率,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有保障。

溶栓治疗虽然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不过颅内出血这一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较高,其中以症状性颅内出血为主[12]。临床正是由于担心增加患者颅内出血风险而不对轻型脑卒中患者实施溶栓治疗。不过当前已经有不少研究证实静脉溶栓治疗并不一定会明显增加颅内出血发生率[13],本研究结果也证实这一结论。一项类似研究发现,1天半时间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型脑卒中患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可能性在4%及以下,同时发现患者初始神经功能NIHSS评分越低,则患者症状性颅内出血出现的可能也越低[14]。另外一项针对612例NIHSS评分在5分及以下的轻型脑卒中患者的大型研究发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一半患者中,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患者仅占3%[15]。上述结论均证实静脉溶栓治疗轻型脑卒中患者具备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明显,不会影响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