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认知大于事实,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你就是什么样的。
对消费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认知。人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动物。同样一件产品,在拥有不同认知框架的人看来,是完全不一样的。
当消费者的身份意识从工具思维下的“用户”,转变为玩具思维下的“玩家”时,他们的认知框架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意味着消费者的价值判断也会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的结果称为“玩家意识”。整个推理的逻辑过程在《玩具思维》和《玩家意识》这两本书中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如下图所示:
如果菜品、餐具、服务员全部一样的话,在地面上吃一顿饭和在半空中吃一顿饭有什么差别?
比利时的“空中餐厅”曾经来上海营业。空中餐厅的餐桌长9米,宽5米,重6吨,四周固定着配有安全带的座位,整个餐桌都固定在金属框架上。等食客和服务人员全部就位后,一台起重机会将整个餐厅抬升至50米的空中。空中餐厅每次只能接待22名食客,由高级厨师现场烹饪,并配备3名服务员随时为顾客提供服务。餐厅所有的座位都可以旋转180度,食客可以调整座位的角度,在50米高空同时享受美食与美景。如果食客在用餐的同时还想和在地面餐厅一样,欣赏钢琴演奏或乐队现场表演,另一台随时待命的起重机就会将乐队抬升至同样的高度,为食客演奏。
显然,这两种吃饭的方式带给消费者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地面的包厢里吃饭,是属于工具性的满足需求,而当菜肴不变,就餐地点变成了50米的空中时,就增加了玩具性的满足。在地面上,人均200元就算可以了,但空中餐厅的人均最低价格是1888元,最高价格则是8888元。这两者之间的巨大价差,就是玩具溢价。
当一件物品在认知角度从工具性产品变成了玩具性产品时,价格是很容易倍增的,这比之于惨烈的价格战无异于超级利润。
一件工具,如果没有用坏,一般是不会再重新购置的。比如,你家中的老虎钳、扳手、螺丝刀等,很可能一用就是一辈子。因为工具必然是“不坏不换”的。但是,玩具就不一样了。玩具是越多越好,越新越好。不管已经拥有了多少玩具,只要出现了新的玩具,多半是“不买不休”。所以,从工具变成玩具的商品必然会带来销量的倍增。
从认知框架的角度来看,工具性产品变成玩具性产品主要有三个途径:
一、礼品
美国土豆包裹公司的唯一业务就是买来土豆,洗净擦干,然后写上一句祝福的话,作为礼物寄给顾客。这就把原本只是食品的土豆变成了礼品。这个简单易行的创意,立即让土豆的身价倍增,从原来的几毛钱一个卖到了100多元一个,而且销量也上去了。如果把土豆当食品,一个再能吃的人,也吃不了几个,但是一个人却可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朋友,这种新鲜好玩的礼物显然成为一种有趣的选择。目前,这家公司已经收到20多万美元的订单,正处在持续赶工的阶段。
二、收藏品
星巴克的杯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很多人都养成了收藏星巴克杯子的习惯, 拥有几十个、上百个都很正常。如果只是把杯子当做喝水的工具,没有人会多买。而一旦把杯子当做了藏品,那么就永远不会嫌多,就想买全买齐,而且一有新品,也会想方设法尽快拿到。
三、饰品
日本的睛姿眼镜,把眼镜从保护视力、矫正视力的工具,变成了搭配时尚服饰的饰品,运用各种靓丽的色彩、各种新奇的材质、各种炫酷的造型,吸引了大批年轻白领的注意。很多时尚靓女一买就是十几副眼镜,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服饰搭配,勾勒自己的新潮形象。
综合以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产品从工具变成了玩具,对于销量倍增的拉动作用是何等的巨大。
传播商品信息曾经是要花大钱的。当话语权掌握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手中的时候,企业每年都必须划出一大块媒体预算,给自己的产品打广告、做推广。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普罗大众都被赋予了话语权,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在网络渠道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而且特别乐于在社交网络上向陌生人、熟人分享自己所见所闻的各种奇闻趣事。这就给玩具性商品的自动传播提供了无限可能。
就拿前文所述的创意土豆来说,当达拉斯小牛队的诺维茨基拿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第3万分时,他就收到了一个土豆礼物。作为NBA著名球星,诺维茨基什么礼物没收到过?但是这个好玩的土豆却激发了他的玩心,他立即拍下照片传到了社交网络上。诺维茨基说:“10秒内我就发了条推特,不是每天都会有人送你土豆的。”
其他收到了土豆礼物的NBA球星、好莱坞明星等,也纷纷自发地为创意土豆做广告。而且,这些身价不菲的明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给创意土豆做广告,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在分享一件好玩的事情。这就是认知框架在起作用了。自然,他们的传播是免费的,但是他们的行动却让创意土豆一下子引爆网络,成了大众转发传播的热点。
当一件商品从工具变成玩具时,会消除接触者的心理防御,不再将其视为用品,而是把它当成玩具,从而自动自发为其站台。
一件工具性的产品要是在某个环节有了瑕疵、缺陷,就是一件不合格品,一般是不允许出现在市场上的。如果上了市,被消费者觉察,就会引发一系列纠纷,最终影响产品及品牌的声誉。
但是,当工具性产品变成了玩具性产品后,认知视角的转变就会带来一种叫作“玩具豁免”的超级红利。消费者对于其在工具因素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会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也就是说,玩具性产品具备某种豁免权,可以免于自身瑕疵与缺陷带来的伤害。
比如,玩具性产品的代表品牌特斯拉电动汽车在发生了第一次着火事故后,媒体纷纷去采访这位倒霉的车主。没想到,这位车主竟然为特斯拉辩解说:“电池虽然起了火,但在可控范围之内,网络上的照片大幅夸大了这一事实。”他甚至还表示,自己未来还会继续购买特斯拉的产品,并且“一直是特斯拉的狂热粉丝”。
一个为产品所伤的顾客,竟然还反过来为产品说好话,这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用工具思维来判断,这个家伙一定是脑子进水了。但是在玩具思维模式下,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他激赏的是特斯拉带给他的超级玩乐享受,他无法割舍掉这一种特殊的情感体验。
再比如,第一款锤子手机出来的时候,有人公开罗列了锤子手机的14大问题。其中有:
多人投诉做工粗糙,材质低廉,边框缺损,甚至“有碎玻璃的扎手感觉”。
多人投诉所有的按键都不好使,尤其是底部的三个实体键。
多人投诉手机发热厉害,甚至“冬天可暖手”。
……
这些问题对手机来说,无论哪一条都是很严重的,都会对品牌造成致命的伤害。按照一般的理解,锤子手机很有可能被这一波打击彻底挫败。但是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却因其出众的口才、善于调侃自黑的风格而极具娱乐精神。这样一个创始人,给锤子手机增加了很多娱乐因素。锤子手机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工具性的手机,而是一个玩具性的手机。人们蜂拥去看锤子手机发布会,他们看的其实不是手机这个产品,而是罗永浩的脱口秀。这就是认知框架转变的证据。化身为玩家的消费者对于玩具性产品的宽容度超过了正常的想象,锤子手机历劫难而不倒的真正原因也在于此。
玩具豁免给了玩具性产品极大的好处。只要一个产品具备了玩具特性,就会拥有足够大的试错空间和足够长的迭代时间,以利于此后的改善优化。锤子手机如今的市场表现说明了这一点。
综合上述四大玩家红利,我们可以看到,正是消费者的认知框架从工具思维转变为玩具思维,他们的价值判断也从用户意识转变为玩家意识,看似不可能的商业奇迹也就成为现实。处于同一时代大潮的企业和商家,是不是从中看到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