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桢映
[摘 要]浙江省慈溪市白云小学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校课程建设中,构建起基于自主性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内容、平台和机会,并采用多举措进行引领和指导,让学生亲历选择,体验和思考选择的动机、方法,在实践中培养选择能力,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尊重;选择能力;实践活动课程;自主发展
人在一生中时时面临着各种选择,选择是一种能动的、自主性的行为。然而,目前学生普遍缺失选择能力。究其原因,既有家长、教师的过度管理致使学生没有选择机会的表层原因,更有学校教育缺乏选择性的深层原因。
《人民教育》杂志主编傅国亮指出:“体现教育的选择性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学会选择,才能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多年来,浙江省慈溪市白云小学(以下简称白云小学)以育人为基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文化差异,从尊重学生的选择出发,建构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课程,让每一个学生经历选择的体验,在体验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发展自己,实现自主成长。
一、课程理念:强化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
在课程的开展中,确定“关注每一个、赏识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课程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的选择,肯定每一个学生的选择能力,并重视每一个学生选择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已经表明,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控制作用越强,学生的自主量就越少,学生的能力构成中低阶成分越多;教师的控制作用越弱,学生的自主量就越多(但教师需发挥必要的指导作用即主导性),学生的能力构成中高阶成分越多。
那么,是不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控制量越少越好呢?其实不然。教师应发挥主导性,体现在教学活动的良性组织上,即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如果缺乏教师必要的组织过程,学生的学习也将无法进行。
“关注每一个”是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合作伙伴;关注学生选择的用意,关注学生选择的内容;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关注学生主动的反思。每一次关注,都能更好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赏识每一个”是一种催动力。“你真棒”是对他人的赏识,给他人带去成功的喜悦;“我能行”是对自我的认可,从而自信地面对;“你行我也行”是一种团队的召唤,能更好地促进团队的发展。“发展每一个”是提升选择力的根本。要不断鼓励学生在摸索中前行,做更好的自己。
二、课程内容:指向为学生建设选择平台
自2014年起,白云小学着手创建实践活动类拓展课程,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以及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自主选择,在选择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小天使自主实践课程、生命课程、寻美慈溪、玩转小古文”等精品课程相继开发;“校园节日课程、衔接课程、童玩空间、快乐琴声”等课程内容更为丰富,主题更为鲜明,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逐步细化,形成了学科活动、德育活动和节日活动三大系列近三十类的实践活动拓展课程(见表1)。
如“寻美慈溪”主题实践课程,在主题菜单的引导下,通过寻找慈溪的美食、美景,寻访慈溪的名人,探寻慈溪传统文化和发展变化,感受家乡之美。该实践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家乡的历史遗迹、名人名胜为载体,家乡文化传承人和各行各业的优秀家长共同参与,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可供学生们自由选择,从中感悟地域文化的魅力,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016年的入学季恰逢G20峰会在杭州召开。学校大队部策划了“喜迎G20 乐游地球村”的迎新生主题活动。学生们制订各种活动方案,设计展板,制作道具,精心排練,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尽情展示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欢迎一年级新生的到来。
三、课程实施:旨在让每个学生亲历选择
给学生们创造选择的机会,更要培养学生们的选择能力。为此,白云小学提炼出选择力培养路径:选择什么—为什么选择—怎样推进选择—如何应对困难—收获几何,最终指向“做最好的自己”。
1.选择什么
(1)目标自己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选择预设的目标,体现分层。比如学校的“小口琴大素养”主题实践课程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适应性发展,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立了六级不同目标。要完成哪一级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选择。
(2)内容自己选
每一项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比如学校“小天使”自主实践课程设置了众多岗位,鼓励每一个学生自主申报,成为小天使团队中的一员,既能得到他人的服务,又为他人提供服务。
(3)参与方式自己选
比如学校的口琴活动拓展课程推出了口琴社团课、口琴大课间课程、口琴广播、口琴小舞台、小哨子口琴队展演活动等不同形式,这些形式又落实在长课、短课、精品课、选修课等不同课型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进行选择。
在科学类的实践课程中,搜集资料是最常见的活动,又分成参观、调查、采访、实验、数据统计等不同方面;活动总结常采取汇报演讲、板报板画照片展示、研究报告撰写等方式。每位学生在教师的适当指引下,依据自身所长,分工合作,自主选择。
(4)合作伙伴自己选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离不开伙伴的合作互助。不同的合作要求,有了不同的伙伴选择方式。希望型选择尊重学生个体意愿,带有选择的交互性,当双方的意愿达成一致时选择才会成功;随机型选择按一定的随机方式进行组合,比如抽取相同号码者为一组;限制型选择会给出一定的条件,比如男女生的比例、家庭住址等。不一样的选择形成不一样的合作,不一样的合作造就不一样的体验。
2.为什么选择
引发学生的自我思考,引领学生对选择进行再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在选择之前,要引导学生如何作出适切选择。有时也在选择之后,增强学生执行选择的信心。
对于为什么选择,学生起初的回答是滞后的、单纯的,只是因为“我喜欢”。慢慢地,学生的思维变得即时、多元,开始用“我觉得”“我认为”“我希望”等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3.怎样推进选择
图1是选择性操作流程图。“我要做”代表的是一种主动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面对这份选择。“我能行”代表的是一种自信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胜任这份选择。倘若学生在付诸行动时对选择产生了质疑,那么可调整选择项,重新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我要做”“我能行”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的指路明灯,贯穿于选择落实的整个过程。“我准备”是学生个体或学生组合针对选择进行的资料收集与计划制定。凡事预则立,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选择做好相关准备。“我践行”是付诸于实际行动,以确保主题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我总结”是记录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点滴得失,为下一次活动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4.如何应对困难
在主题实践课程的学习中,无论是选择还是推进,困难总是难免。因此,教师要给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策略,鼓励学生选择性运用。
(1)学会适应和变通
加入一个新团队,面对不同的学习伙伴与学习方式,难免会有些不适应。此时,最好的方法不是着力去改变环境,而是学会适应,与之相协调。萧伯纳说: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只会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要让学生认识到,适时的变通有利于解决困难。
(2)积极合作和寻求帮助
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尝试与人合作,从他人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而寻求帮助是自主发展的必修课,换个角度说,寻求帮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与他人并与他人思維碰撞的过程。
(3)有效管理时间
实践性活动课程给出了一定的周期,使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所以学生有必要学会时间管理。在实践中,学生逐渐懂得如何有效地安排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执行计划,并从中感到快乐。
5.收获几何
对收获的梳理是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一环,一次选择是成长,一次执着的前行是成长,一份冷静的审视也是成长。审视自己的选择历程和前行经历,学生会慢慢地发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时,抛弃所有的杂念,集中精力只想一件事,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教师和家长不要事事干预,要允许学生犯一些一般性的错误。即便学生后悔当初的选择,那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这样学生会慢慢明确自己想要什么,需要怎么去应对。不危及生命的磕磕碰碰是宝贵的人生经历,是成长过程中的财富,会在今后学生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课程评价:注重每个学生选择力的提升
1.多元化的日常评价
课程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总结和展示,是学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的舞台。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多元的评价机制通过不同项目、不同主体、不同方式对学生主题学习的方方面面进行及时的评价(见图2)。
2.多维度评价素养发展水平
从参与热情的调动、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责任感的习得、自由民主与平等自主观念的塑造、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评价课程的育人成果。
学生自己作出的选择,至少意味着他们愿意参与某一门课程,而参与则意味着兴趣倾向。而且自己做出的选择更容易让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念和负责的态度。同时选择并非简单的取舍,而是一项综合能力的展现,包含了综合分析、比较、协调和决断。在无数次选择实践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自尊与尊重他人的关系,容易在重新审视一系列交往关系中逐渐体会并学会尊重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实质和价值。
家庭教育专家卢勤曾指出:“过去,我们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听话,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但是,当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曲折后,我们忽然发现,今天的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此时,再强调孩子听话就远远不够了,而应该意识到要教会他们具备某种能力。我想,这种种能力中,孩子们最急需的一种能力是选择的能力。”选择力等基本素养是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发展的,所以教育者不能对一个小学生有过高的要求。作为教育者,育人应先从尊重学生的选择开始。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了解自己,在选择中明确自己的目标,在选择中坚定选择,即便面对重重困难,也能选择适当的变通找到前行的路,从而在选择中发展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