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丽,刘 莉
科技论文质量把控中编辑与审稿专家的责任定位
王晓丽,刘 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编辑部,长春 130026)
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科技论文质量把控是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共同责任。在科技论文评审工作中,编辑和审稿专家应注意责任划分和协同配合问题。编辑是学术传播的责任人,其基本工作是组织好科技论文的初审、送外审和终审,并与审稿专家配合,选好文章、改好文章,在与审稿专家及论文作者交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责,保证科技期刊论文质量。审稿专家的责任是把握好学科前沿和动态,从学术角度对科技论文质量进行把关,给出建设性意见。编辑和审稿专家的有效配合是提高论文评审效率、提高科技期刊论文质量的关键。
科技论文;编辑;审稿专家;责任定位;协同配合
论文质量是科技期刊的生命。优秀的科技论文一般会报道学科领域内前沿研究的最新成果,报道新的研究手段、新发现或新技术等,在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的引领与参考价值。优秀科技论文是期刊质量的保证,是科技期刊有较高影响力的根源。优秀科技论文的产生不仅是论文作者科研能力的体现,也是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协同工作、对论文进行质量把控的成果。论文质量把控是编辑与审稿专家的共同责任,任何一方出现失误都将可能导致论文评审出现问题。本文所说的编辑是指科技期刊的职业编辑,是指科技期刊定版付印之前,为避免错漏,专门审定文字以确定版本的人,是职业化的编辑[1]。论文评审一般包括初审、外审及终审三个环节。其中,初审和终审环节是编辑部编辑的工作,而外审环节的责任主体是审稿专家。通常,审稿专家应当是长期从事科技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的高校教师或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他们熟悉学科前沿,能够就研究的创新性、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结论的科学性等关键问题对科技论文进行把关。审稿专家学术水平一般都比较高,职业编辑也许会对审稿专家产生过度依赖,造成轻视初审、过分依赖外审、忽视编辑评审的局面。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编辑同仁的关注[2-4]。本文拟从职业编辑(以下简称编辑)与审稿专家在把控科技论文质量中的责任定位及协同配合角度展开探讨,以期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评审质量。
编辑首先应当把自己视为知识产品经营者,做学术传播的主人。在科技论文投稿之后的全过程中,编辑既要始终把握论文处理的主动权,又不能凌驾于作者和审稿专家之上[5-6]。因此,编辑既要做伯乐,又要做园丁,始终摆正自己在作者、审稿专家之间的位置,同各方协调处理好论文审理、完善、升华的系列问题。
编辑应当是论文录用与否、如何完善、是否值得修改再审的主裁判。在论文同行评议的通常做法下,编辑应当综合不同审稿专家的意见,深刻理解审稿专家对论文的评价,结合自己对论文研究领域的了解及其未来发展情景给出综合判断[7-10]。有时,两个审稿专家意见矛盾,编辑应结合论文情况深入思考,从中选取合理的意见[11];难以判断时也可以参考其他审稿专家的意见进行仲裁。针对某些璞玉类型的文章,如有创新点、但作者在写作方面没有经验、整体可读性不强的文章,编辑要深入挖掘其亮点,争取给予机会,使璞玉变美玉。缺乏宏观考虑或没有针对每篇论文进行专门深入分析的机械处理方法是不可取的。
编辑需要持续关注研究领域的前沿,在工作之余多关注领域内其他杂志发表的高水平文章,博览众家,成为学科信息库。编辑还应该掌握领域内的专家动态、学术方向动态等信息,成为研究领域内掌握信息较为全面的人才。
在与审稿专家交流的过程中,编辑负责论文初审、初步审查学术不端、代表作者与审稿专家沟通等工作。编辑应结合自己对学科领域的了解,从写作质量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方面对论文进行严格的初审。高质量的初审是保证期刊收录优秀论文的首要步骤;同时,编辑在初审时的严格把关,才能将较完善的论文送审稿专家外审,不仅减少了审稿专家后期的劳动强度,也可以提高审稿专家对本期刊的好感和认同度。在初审和送审过程中,编辑既要作为伯乐筛选出具有科学价值的好文章,又要作为园丁付出辛勤的劳动,通过与审稿专家共同的辛勤工作,为科技论文修改、升华提出合理建议,同时要保持在论文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对于审稿专家,编辑部应当秉持重点保护、良好沟通的原则,争取达到长期合作的目的。审稿专家作为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工作强度都很大,而且为期刊审稿一般都是近乎义务性的劳动;因此,编辑在与审稿专家的交流中,应当让审稿专家感受到温暖,把为编辑部审稿当作自己工作的组成部分,把编辑部当作自己的学术寄托[12-13]。编辑应做好与审稿专家沟通的桥梁,尊重、关心和爱护审稿专家;对信誉良好的审稿专家,编辑部也可以在其(或其学生)投稿时在发稿时间上给予适当的优先。
编辑和作者的关系不应当局限于机械的收稿、投稿、审稿和编辑加工,而应是动态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编辑与作者之间构建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在与作者交流的过程中,编辑实际上代表了编辑部、审稿专家和读者等多种角色,与作者良好沟通,可以为保证科技论文的学术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奠定基础。由于在整个论文投稿过程中,作者处于相对弱势位置,编辑需要多做换位思考,多为作者着想[14]。
被遴选为审稿专家是学术界对审稿专家学术水平的肯定。通过为期刊审稿,专家不仅可以提高学术声誉,还可获得优先接触学术前沿的机会。但同时,审稿专家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15]。
审稿专家应为作者学科领域内的同行,尤其是优选细分小领域内的专家,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研究内容相关的学科前沿,更准确地判断科技论文是否具有创新性,论文研究目标是否正确,研究方法是否可行。有关文章本身的格式问题、语言问题虽然也是审稿专家需要关心的内容,却不应置于首先关注的位置。需要专家把关的是科技论文的学术水平。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常见审稿专家对科技论文的文字及格式进行修改却忽略了对科技论文学术水平的评价。这种审稿方式是不应被提倡的。有的科技论文只因审稿专家认为格式不合格而提出退稿建议,这种建议编辑应该仔细斟酌。
审稿专家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即较为超前的思维,在能够准确判断科技论文的逻辑性及科学性、论断研究方法正确性的同时,应善于发现和接受科技论文中的超新观点、新思路,哪怕这些观点和思路还不是特别完善。审稿专家需要在作者思维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建议,帮助完善这些新观点,对于新观点、新思维应有包容的心态。如果有一位审稿专家对所有稿件都提出刻薄的意见,而实质上并没有对论文给出建设性意见,没有指出作者应该修改和努力的方向,那么这样的审稿专家就没有表现出审稿专家应有的敏锐洞察力和宽广学术胸襟。
审稿专家应当遵循学术道德,保守科技论文的秘密,不泄露论文作者的信息,不对外披露论文情况,不委托他人审稿。有些审稿专家委托自己的学生审稿,或者主动与论文作者进行沟通联系,这些做法均不可取。
审稿专家还有按时审回的义务。科技论文具有时效性。审稿专家在接到编辑部的审稿邀请后,最好及时对审稿邀请做出回应,判断是否为本学科领域后及时确定是否接受审稿,给编辑部以反馈;即便不接受审稿,也可以说明原因,如研究方向不同或时间紧张等,使编辑部在下次送审时有更多依据,方便精准送审。因故不接收审稿时,审稿专家如向编辑部推荐其他合适的审稿专家,对编辑部及科技论文送审更有益处。此举不但是提高审稿效率的良好开端,更有益于审稿专家与编辑的配合沟通。接受审稿后,审稿专家有义务明确审稿期限,并应力争在此前审回,为保证科技论文的时效性提供可能的保障。另外,如有必要,审稿专家亦可对论文的发表时间提出建议,以促进创新性较强的科技论文优先发表。
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方式,格式化文本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编辑部可以通过制定具有学科特色的审稿意见表格来规范审稿专家的审稿格式和审稿意见内容,增加可读性,保证信息全面性。通过审稿意见表格的内容设计显示审稿专家在审理稿件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审稿专家。例如,在专家审稿意见表格中尽可能设计较多的选择问答方式,以利于审稿专家给出确定性答案(见表1)。
编辑在下发审稿通知单时,应明确告知审稿专家,学术不端的查重检测和语言文字问题由编辑负责;学术论文的选题前沿性、数据可靠性、理论方法是否新颖、论证方法逻辑性、科学性及其他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等由审稿专家负责把关。
审稿过程中,编辑应始终保持诚恳、谦虚的态度与审稿专家进行交流。编辑要与审稿专家保持良好沟通,避免信息不畅造成的误会,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对审稿专家的邮件,编辑应及时回复;编辑也可给审稿专家打电话或采取QQ、微信等即时通信的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考虑到审稿专家通常工作繁忙、时间紧张,编辑也应站在审稿专家的角度换位思考,对完成稿件审理的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对无法审理的专家也表示理解。通过一次或几次审稿交流,编辑与审稿专家之间建立基本信任,编辑在了解了审稿专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后,应逐步开始有的放矢地与审稿专家交流,了解审稿专家的需求,调动审稿专家的积极性,使其在有效时间内更好地完成稿件审理工作。
表1 审稿意见表格常用选择问答示例
综上,编辑和审稿专家在论文评审过程中的协同配合和有效沟通是提高论文评审效率、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论文水平的关键。编辑、审稿专家双方的友好配合既需要有效技术手段,如规范化的格式文本来约束,也需要编辑构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如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审稿专家审稿积极性来实现。明确编辑和审稿专家的责任定位,能够保证论文初审、外审和终审各个环节的有序推进,最大限度地避免论文评审的失误,提高科技期刊论文的质量。
[1] 姚弘芹.论职业编辑的职业特性[M]//学报编辑论丛(201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52-255.
[2] 廖建桥,文鹏,胡凌芳.我国学术论文评审标准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8):1128-1134.
[3] 王峰,周文胜.关于我国高校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136-139.
[4] 叶继元,朱强.论文评价与期刊评价:兼及核心期刊的概念[J].学术界,2001(3):63-71.
[5] 毛瑞兴,孙国军,杨艳红,等.高校学报编辑的角色变迁及其基本定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 (23):97-98.
[6] 陈娟.学术理论期刊编辑的角色定位及其能力养成[J].中国出版,2017(1):62-64.
[7] 史朋亮,吴晨.科技期刊典型的同行评议流程的比较[J].编辑学报,2011,23(增刊1):143-146.
[8] 徐雅雯,邓菁.高校优秀学术期刊审稿流程的优化[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3(6):150-156.
[9] 邓艳.学术期刊审稿过程中的责任编辑行为:基于网络采编系统审稿流程的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157-160.
[10] 接雅俐,唐震,陈汐敏,等.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审稿流程改革与初步成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5): 988-990.
[11] 黄雅意,黄锋.审稿专家再次审核"修后发表"修改稿的必要性[J].编辑学报,2016,28(1):53-54.
[12] 吴爱华,王晴,杜冰,等.科技期刊应重视对审稿专家的知识回报[J].编辑学报,2013,25(2):164-166.
[13] 陈佳,黄崇亚.引导学者将高水平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策略[M]//学报编辑论丛(2017).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7:29-32.
[14] 刘莉,王晓丽,崔桐.情商理论在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应用[J].编辑学报,2018,30(2):134-136.
[15] 贾晖.科技期刊专家审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6(3):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