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建德市委党校(311600)石冬丽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要求,稳步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目前已注册农产品商标590余个,其中国际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个,有26家企业获得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金奖,品牌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区县中名列前茅,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建德市打造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1)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主导产业含金量高。通过走特色、精品农业之路,全市现有无公害认证基地20.2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绿色食品基地4.4万亩,有机食品基地4.1万亩,成功打造中国“草莓之乡”“有机茶之乡”“优质柑橘之乡”“高山蔬菜之乡”“藏红花之乡”等国字号名片,为创建农业品牌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品牌建设主体广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是发展农业品牌的主体和核心。全市现有龙头企业93家(其中省级6家、杭州市级52家)、规范化合作社141家、“示范性”家庭农场48家、杭州都市农业示范园区54个。三是公共品牌发展良好。确立“建德草莓”为区域公共品牌。联合市新安旅游公司,组建国资控股的建德苞茶农业开发公司,成功创建建德苞茶公共品牌。
(2)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规划引领,协同发展。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把品牌建设列入近五年蔬菜、畜牧、茶叶、莲子、干果、油茶、渔业、毛竹、草莓、蚕桑、中药材等产业发展规划。二是打造平台,集约发展。搭建“两园两区两镇”品牌农业发展平台,“两园”即果蔬乐园和农业精品园;“两区”即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两镇”即草莓小镇和稻香小镇。把双江特色街发展成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窗口和主平台,搞好秋梅食品“建德三宝”体验店、茶文化体验综合体等建设。办好阿里巴巴建德农食馆等网络平台。三是加强管理,规范发展。如开展“建德苞茶·匠心制造”茶人搜寻活动,筛选出优秀茶人(企业家),制定苞茶品牌使用管理细则,推广标准化生产。邀请国内外草莓专家,为草莓产业“把脉”指导,制作发放“请听专家怎么说”等视频资料,加强莓农培训,发放“建德草莓师傅证”,提高草莓品质。
(3)发挥品牌效应 一是经济效益可观。得益于“一村一品、一镇一品”等品牌建设,许多农业企业包括农民尝到了甜头,如下涯“红群”精品草莓销售价格和利润高于无品牌普通包装草莓一半以上,品牌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和关键环节。二是文化效应外溢。如,创建“建德苞茶”品牌形象和产品系列包装,举办“建德苞茶”文化节和新闻发布会,组建茶艺表演队,制作宣传片,讲好品牌故事,展示品牌的文化基因。又如,举办“建德新安江·中国草莓节”和“专家论坛”,以及在油菜花梯田举办音乐节等活动,丰富品牌文化内涵。三是社会效应丰厚。如“建德草莓”种全国、“里叶”通心莲送台湾、“千岛银珍”有机茶销海外、“千岛淳”虹鳟鱼进国宴、“秋梅”倒笃菜上飞机进高速服务区。农业品牌成为宣传推介建德的优良载体。同时,柑桔节、开茶节、荷花节、稻舞田间等农事节庆活动持续开展,吸引了媒体报道,汇聚了人气,提高了建德知名度。
(1)品牌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有待提升 个体农民的品牌意识普遍淡薄,长期遵循传统的产销模式,以直接出售原材料或初级产品为主,不注重产品包装形象等。以建德农业第一产业——草莓为例,绝大多数农户无品牌统货销售,现有的3个品牌“建德草莓”“新安江”和“红群”牌草莓都未形成足够的市场份额。草莓产业(尤其异地种植户)实际处于“不打品牌”、统称建德草莓状态,成为影响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
(2)品牌结构不合理,品牌影响有待扩大建德农业品牌呈现一定的“多乱杂、弱小散”现象,市场辨识度不高,部分基地规模小、农产品精深加工少、科技含量低,具有集聚效应的知名大品牌少,影响力仅停留在局部地域,跨省区的不多,国际影响更小。各特色产业虽都有1~2个名牌,但规模都不大,许多品牌在本地的认知度、认同度不高。如莲子总产量不超过千吨,但品牌却有5个;全市现有茶叶商标20多个,平均拥有的茶叶数量很少,质量也参差不齐。一些品牌各自为阵、单打独斗、无序竞争。
(3)品牌工作不平衡,品牌管理有待加强部分乡镇和企业较早重视品牌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如“果蔬乐园”等形成了“三产联动、产城融合”的格局,已自成品牌体系。但少数乡镇认识不到位,办法和措施不多,规划和政策落实等有待加强。有的龙头企业发展不稳定,众多合作社和产业协会力量薄弱,辐射带动力有限,以及品牌运作水平较低,重申报评选、轻管理推介的现象较明显。此外,公用品牌与企业品牌关系有待平衡。如,千岛银珍公用品牌由千岛银珍公司所有后,出现公益性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以及茶企之间的矛盾。
建德作为农业大市,要实现向农业强市转变,必须在品牌农业上有的放矢、综合施策。
(1)加大品牌宣传营销 一是宣传引导。引导农民树立品牌意识,自愿加入专业合作社,挖掘品牌的综合价值。营造良好氛围,加大扶持力度,动员市民为农业品牌吆喝,可考虑设立、开展主打品牌宣传日活动等。二是扩大营销。汲取缙云烧饼等品牌的成功经验,实施品牌营销、品牌农旅化发展战略,多渠道提高农业品牌声望。借助乡村振兴、“一带一路”、拥江发展等契机,结合“17C新安江”生态优势和美誉,依托浙西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将建德名优农产品打入大城市高端市场。
(2)加强统筹指导 一是组织领导。加强品牌工作规划统筹,按照政府主导、协会统筹、企业担纲、农民参与原则,研究出台全市农业品牌建设方案,把“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品牌建设的首要抓手,引导品牌农业科学发展。二是联合联动。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妥善处理好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大品牌与小品牌、品牌与贴牌等间的关系。探索破除品牌间恶性竞争的障碍,创新“子荣母贵”的品牌发展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开展联合,放大和共享公共品牌的红利,推动品牌联动发展。
(3)强化品牌系统管控 一是完善体系。围绕品牌农业的产业链、供给链和价值链,健全品牌认证、推广、识别、延伸与国内外评价发布等细则,从“人才技术、资金扶持、检测监管和可追溯”等方面构建品牌发展的激励、保障和考核机制,完善农业品牌管理和服务体系。二是全程管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环环相扣、集中发力,尤其要重视成功创牌后的后续管理,发挥农协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作用,强化品牌保护,惩治不良现象。
(4)加快整合提升 一是优化升级。发挥村镇“党建+”和“互联网+”品牌农业的功能,对接消除经济薄弱村等重点工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基础攻关,抢占农业技术制高点,持续开展标准化基地创建,着力打造品牌农业的精品示范带(区),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和农产品加工设施、装备改造升级,促进农产品加工向自动化、标准化、清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等。二是提高附加。乡镇部门及企业要重点深挖品牌的文化内涵,补足短板,避免同质化,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附加值。要对标国际先进,吸引高质量、内涵式的品牌农业入驻建德。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筹备好2019年“中国草莓文化节”,继续举办品牌农商大会和品牌农业国际(北京)论坛等,加快发展出口订单农业,拓展品牌农业的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