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燕 孙玉华
(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0)
盆腔炎性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疾病[1],会累及其卵巢、输卵管、盆腔腹膜、子宫内膜等器官[2-3]。病情初期患者会出现腹痛、腰痛的症状,但由于病痛程度较轻,往往会被患者忽视,从而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近来研究[5-6]表明,20~35岁是该疾病高发年龄段,但是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6月接收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 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为(36.33±9.27) 岁;病程3.5~24个月,平均(13.02±1.17) 个月;积液量15~38 mL,平均 (25.31±1.06) mL。对照组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为(37.62±10.70) 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0.62±1.18) 个月;积液量15~36 mL,平均 (24.24±0.98) mL。2组年龄、病程、积液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静脉滴注250 mL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国药准字:H20103435,苏州天马医药集团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100 mL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60399,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均为1次/d,疗程为7 d。研究组进行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方药组成:白芍、当归、赤芍、香附、丹参、续断、川芎、青皮、茯苓、路路通各10 g,黄芪、党参各15 g,炮山甲、甘草各5 g。若患者舌淡白或腰部严重酸痛,加以桂枝、炒小茴香各5 g,吴茱萸、灯盏花、细辛各10 g;对于纳差者加山楂15 g、炒白术10 g;若患者带下量多、异味则将桂枝去除,加泽泻10 g、泽泻兰10 g、薏苡仁15 g;若患者夜间盗汗、胸闷或失眠头疼,加蓝布正、夜交藤、麦冬、沙参各15 g,百合10 g;若患者出现严重的小腹胀痛,加柴胡、陈皮各10 g。用水煎服,分别于早晚进行服用,每晚加热药渣后用布包对小腹进行热敷直到药渣冷却方可取下。所有患者开始治疗的时间均为第1和第2个月经周期的第5天,每次连续治疗时间为7 d,于第3个月经周期的第7天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2组治疗后的盆腔积液量。同时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7]:患者的盆腔积液完全消失,腰酸、小腹胀痛或下坠等症状消失为治愈;盆腔积液减少,腰酸、小腹胀痛或下坠等症状改善为显效;与以上标准不符则为无效。有效率等于治愈率和显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单位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例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2组盆腔积液量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盆腔积液量为4~18 mL,平均 (10.18±0.83) mL,对照组为7~35 mL,平均(16.28±1.66) mL。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 2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愈2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95.00%;对照组治愈16例,显效12例,无效12例,有效率70.00%。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对比 [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具有起病缓慢与隐蔽的特点,且临床表现不一,长时间的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使盆腔内不同组织炎性液体的渗出量增加[8-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盆腔积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患者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盆腔积液量,提升临床疗效。常规的西药治疗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患者来说,该疾病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10]。随着当代西方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对于大多数疾病急性期的治疗通常以西医作为首选,但相对于部分慢性疾病来说,中医治疗的疗效显著,且患者的接受度高,逐渐被推广[11]。在中医学中,盆腔积液通常被归于“痛经”“带下”“腰痛”“妇人腹痛”等范畴[12],主要病因为气血虚弱凝滞胞脉、湿热内阻等。患者体内存在湿、热、瘀,气血通行不顺畅,气机升降不稳,“不通则痛”而发病。因而该病的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本次研究的中药方中党参、黄芪可扶正益气,有助于驱邪;赤芍可止痛散瘀、凉血清热;当归、川芎与丹参可止痛、活血化瘀;香附和青皮可行气止痛;茯苓可化湿健脾;甘草和芍药可柔肝缓急止痛;续断、穿山甲和路路通可止痛化瘀,通利血脉;当归、白芍对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和减低炎性症状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13]。此病本为虚,标为热、湿、瘀,瘀则不通,不通则会引发疼痛,依照整体辨证,祛邪的同时进行扶正,补泻皆施,使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加快,盆腔局部炎性积液加快吸收与消散,有利于实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14]。采用局部外敷疗法,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皮肤直接渗透和吸收,可循经入络,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加强炎性物的软化吸收。内外合治,使药力直达病所,促进炎症的消散[15]。综上所述,给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其盆腔积液量,提高临床疗效,研究具有临床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