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月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引言: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国家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基本形成具有国家先进水平、信息技术与融合创新发展的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发展路子。教育信息化建设是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探讨和实践的话题。
目前各大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开展,根据学生所在院系的专业培养方案,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和非计算机专业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调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难易程度,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室实践教学相结合,对大学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根据课程标准选用“十三五规划”教材或其他合适的教材,课堂上教师为主导,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理论学习;实践课时,教师设计实验教学环节,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检测学生对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掌握程度,主要集中在常见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网络安全管理等,满足各行各业的职场对就业者计算机基本操作的要求,培养学生正确上网的良好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有待改变,功能有待完善。
2.1 教师备课的丰富性:教师需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对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所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去;备课内容一定要详实且新颖,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具有专业相关的跨领域知识储备,促进学生开阔视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举一反三的实践能力。
2.2 学生学习自主性:学生把握好课堂之外的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在课下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课堂上高效理解和领悟课堂内容,对不懂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咨询老师。上自习课的时候,能够自主学习感兴趣的内容,锻炼不同的能力,丰富大学时光;参与线下课堂共同学习讨论组,进行头脑风暴和工作坊,实现对知识的应用。
2.3 课堂互动多样化:课堂互动可根据课程性质、学生专业、讲授内容的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在活动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技能的运用能力。教学手段信息化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移动终端与教师电脑实现交互,可提高课堂师生互动。
2.4 教材知识改革:当下计算机基础教材大多以Office的Word、Excel、PPT的使用方法为主,以计算机基本知识与网络安全为辅,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知识。新时代教材需要在课本中注入更多实用的操作案例、智能化的互动信息、更高水准的计算机技能,使得大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学而有用。
2.5 知识转化方面:当下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转化不应该局限于实践课,也不能局限于完成作业,而应该扩大应用范围,将计算机技能成为一种生产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考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可以开展各种主题的计算机基础项目竞赛,不同专业针对本专业特色使用计算机开发专业特色产品,促进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基础课的必要性,并且学以致用。
3.1 多样的备课方式提高备课效率
3.1.1 精心编制和选择教材
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计算机技能水平,考虑学生的专业及其未来就业需求,编制或选取合适的教材;选择具有系统知识架构、包含新颖且实用的操作案例的教材,教材中紧跟信息化发展步伐,设置二维码或链接为师生提供智能化的互动信息。
3.1.2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和学习
思维导图不仅有利于直观地反映知识,方便记忆和理解,同时脉络清晰,突出重点和知识的内部逻辑。教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对知识点进行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地梳理,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地系统掌握,建立学科思维体系。
3.1.3 录制微课帮助学生课前课后对知识点的掌握
教师借助电脑和录屏软件等,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点和技能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同时进行上传,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时自主学习和掌握,在课堂上也可以使用。微课的运用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有助于翻转课堂的开展。
3.1.4 案例备课法
备课时不局限于课本和PPT讲稿,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点和技能,设计与日常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并进行任务分解,使得学生在实践课操作过程中掌握概念和技能,同时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识转化;以任务来驱动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思考,培养信息化思维。
3.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大多是被动学习的;而新时代的计算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需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在大学里自主选择喜欢的领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移动终端有许多学习APP软件和学习网站可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比如教师在学习空间上传的学习资源、中国慕课网、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教育部移动教育、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 ET)及“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学生可以借助移动AAP实现随时随地学习,计算机基础教学也不例外。学生还可以在开放的实验室和自习室做计算机实验和发明。
3.3 蓝墨云班APP改变课堂教学活动模式
(1)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及时上传课程音频、视频及其文字资料到蓝墨云班课,使得学生能够在手机上同步看到学习资料并提前预习,对有疑惑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2)教师设置签到手势,学生通过使用手机上的蓝墨云班课APP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指定的手势进行签到;教师将蓝墨云班课与电脑大屏幕同屏,全班可以清楚地看到签到情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3)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设置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各抒己见,节省课堂时间的同时也让每位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课程参与度。
(4)蓝墨云班课提供了“举手”“抢答”“选人”“小组评价”等课堂互动功能,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堂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蓝墨云班课APP随机或手动选择学生进行课堂演示,或者让学生自告奋勇“举手”“抢答”进行演示,这样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氛围。课程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在手机上进行“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4 课后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知识转化
(1)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随堂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测试结果在蓝墨云班课上可以及时看到,这可以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2)教师设计案例作业并发布到蓝墨云班课,学生做完作业后提交到蓝墨云班课,教师设计评价标准和评价时间,然后设置“教师评价”或“小组互评”,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手机AAP上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案例完成情况,也促进小组之间的互助学习和交流。
(3)组织打字比赛、计算机基础知识大赛、项目设计大赛、海报设计大赛、财务PPT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手机、平板、笔记本等终端设备为我们提供了“互联网+教育”的各种可能,当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例如学生上课玩手机不听讲、不积极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等。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化思维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不断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